新疆石河子发现沙漠米老鼠,觅食遭毒蛇追击,全靠跳跃技术来摆脱

永怡评萌宠 2024-08-04 20:28:44

它颜值很高,拥有多种绝技,身体娇小,长有两个黑溜溜的大眼睛,一个小猪般粉嫩嫩的圆鼻子,一对兔子般的长耳朵,而这对长耳朵可以达到自身体长的一半。再加上一条比身体还要长的细尾巴,这条大尾巴可以达到它身体长度的两倍,它就是沙漠米老鼠,学名叫长耳跳鼠。

一只虚弱的长耳跳鼠被救助,10天精心喂养后放归

7月22日,新疆石河子热心市民发现了一只虚弱的长耳跳鼠,便立即报告了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该中心经过10天精心饲养,长耳跳鼠恢复体力,达到野外放生标准。8月1日,中心工作人员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放生了这只长耳跳鼠。

长耳跳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夜行侠,白天它会藏在洞穴里避热和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和觅食,开启它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之所以晚上才出来活动,是因为它生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区,这里白天日照强烈,地表温度很高,整个沙漠就像一个大火炉,直到夜晚,地表的热气才会逐渐消散,温度降低,这才适合长耳跳鼠外出捕食。

捕猎小天长,耳朵像雷达一样精准定位昆虫位置

说到捕猎,长耳跳鼠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才小猎手,它最厉害的武器当属那对长耳朵老,而这个长耳朵可以说是捕食小昆虫的神兵利器。长耳跳鼠细长的耳朵对任何细微的响动都十分敏锐,即使是小甲虫悄无声息的脚步,它都能迅速进行定位,甚至是熟睡中昆虫发出的微小声音,也逃不过长耳跳鼠超人般的听觉。

当长耳跳鼠探听到一只昆虫的动静了,它轻轻地跳到猎物藏身之处,匍匐下身子,用短小的前爪轻轻地拨开地面的杂物,就当小跳鼠要大快朵颐之时,杂草下的昆虫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双腿一蹬,迅速的逃跑了。虽然长耳朵可以帮助跳鼠迅速定位猎物,但是在黑夜里捕猎终究还是困难重重,成功率很难达到百分百。有时长耳跳鼠为了寻找猎物,一晚上要跳跃好几公里。

当长耳跳鼠听到窸窣的声音时,它便停止跳跃,灵活地转动着自己的大耳朵,细心的辨别着声音发出的方向,就在那里,长耳跳鼠再次进入了捕食状态,奋力一跳,迅速拨开地面的杂草,一口就咬住了正要逃跑的蟋蟀,这次它成功了,终于不需要饿肚子了。

被毒蛇追击,用跳跃技术来摆脱

夜晚的不是长耳跳鼠专享的猎场,因此危险也伴随而来。有研究人员曾观测到小跳鼠觅食时,毒蛇跟踪欲捕食它的画面。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只小跳鼠外出觅食,几米之外,一条毒蛇也在觅食,它用分叉的舌头探测到了空气中的气味,进而锁定了跳鼠的位置,小跳鼠过于专注,没有注意到悄然逼近的毒蛇。当毒蛇进入攻击距离,跳鼠受到惊吓,以闪电般的速度跳离,这得益于小跳鼠惊人的弹跳能力,它脚底部的短毛有助于它抓紧松散的沙子,才能成功逃离蛇口。

跳鼠可是轻功高手,具备强大的跳跃能力,让它跳一步可以跳出2到3米甚至更远,这也是它躲避敌人的主要方式。跳鼠长长的尾巴有助于在半空中保持平衡,当跳鼠被追捕时,能以甩尾的方式在跳跃中突然转弯,改变前进方向,让天敌扑空,从而摆脱天敌。

拥有顺风耳,不需要喝水

长耳跳鼠,主要生活在中国和蒙古的戈壁沙漠以及阿尔泰山脉地区。这个小猎手长有一对大耳朵。它不仅仅是为了卖萌,它可以让长耳跳鼠在广袤的荒野中敏锐地察觉到周围的风吹草动,堪称动物界的顺风耳。

长耳跳鼠的后肢可比前肢长多了,因此在运动过程中,长耳跳鼠只有后脚着地。这也使得它行走时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同时长耳跳鼠长而强健的后肢就像袋鼠后肢一样有力,另外在它的脚部还长有浓密的毛发,这使得长耳跳鼠即使在沙漠戈壁这样充满沙石的环境中四处跳跃,也很难被这些砂石划伤。这种善于跳跃的结构,实际上是长耳跳鼠适应荒漠环境而长期演化的结果。

对于所有的生物而言,水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但在沙漠中,水资源却非常稀缺,沙漠中的生物们也纷纷进化出了适应沙漠生存的特殊体质。我们都知道仙人掌是一种极其耐旱的植物,长耳跳鼠也是一种极其耐旱的动物,它可以说是行走的仙人掌,而且比仙人掌还要厉害。生活在沙漠上的长耳跳鼠能做到仅依靠食物中的水分生存,而不需要单独额外摄取水分,跳鼠主要以植物的种子以及植物幼嫩的根茎为始,而仅仅依靠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就能维持它身体内的水平衡了。

洗澡有妙招,是建筑高手

在沙漠中饮用水都是稀缺资源,更不要说洗澡水了。但是长耳跳鼠却有一种独特的本领,它能将沙子当作肥皂,沙粒可以去除皮毛上的油脂和污垢,让它在尘土飞扬的环境里保持干净。

跳鼠有冬眠习性,以尾部积累的脂肪在蛰伏期间补充机体能量的消耗,那它就需要建一个冬眠的居所,它能用自己发达的大门齿和强有力的前肢,活生生的挖出一个逆时针螺旋形的洞穴,而这个洞穴更是一个结构与功能都很复杂的建筑物,通常有许多个入口和出口,内部还具有食物储藏室、冬眠室和底部用于日常活动的巢穴。

到了每年的春末和夏末,挑鼠还会将自己的洞穴用沙塞封闭,将自己的巢穴很好的隐藏起来。这样的巢穴不但能帮助跳鼠有效的躲避天敌,还能在炎热和寒冷的季节保持洞穴内的温湿度,营造一个适宜休息的理想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