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专题|吸烟与肿瘤的关系你了解多少?

宇康康 2024-04-18 10:40:34

编者按: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15)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29届,已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肿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动。自2018年开始,中国抗癌协会倡议将每年4月15日定为“中国抗癌日”。

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于2024年4月15-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此,「医悦汇」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郭其森教授和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郭璐教授为大家科普《吸烟与肿瘤》的相关内容!

访谈嘉宾

郭其森 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质控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山东分联盟主席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理事

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山东省名医联盟名医

医院“十大知名专家、十大名医”

郭璐 教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

山东省抗癌协会化疗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委员

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抗肿瘤药物委员会委员

众多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表明,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祖国医学早在17世纪中叶就有“久服肺焦,非患膈、即吐红或黄水而陨,抑且有病,投药不效”的致病记载。

1947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发现,英国民众的肺癌病死率比25年前提高了15倍。随后委托生物统计学家Hill做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吸烟越多,患肺癌的几率越高。1950年,这个试验结果发表在了《英国医学杂志》上。进入21世纪,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新科学证据仍不断地被揭示出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东昕院士团队等研究发现,香烟烟雾冷凝物(CSC)通过促进miR-25-3p的m6A修饰诱导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证实了吸烟诱发胰腺癌风险的新机制。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全球性大规模研究表明,2019年,全球有近445万例癌症死亡是由吸烟、饮酒和肥胖等风险因素造成的,占全球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44.4%。 这项大型研究分析了34个风险因素对癌症的影响,并证实了众所周知的事实——烟草是导致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占癌症病例的33.9%,其次是酒精,占7.4%。 这也说明了行为方式的改变能够帮助人类减少疾病威胁。

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对来自MD Anderson癌症中心 23种癌症、多达128423名癌症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吸烟与癌症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和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既往吸烟但已戒烟的患者预期寿命缩短了3.7年;而仍旧吸烟的患者,预期寿命缩短达到了5.9年!

吸烟越早、时间越长且确诊后仍旧吸烟的患者,死亡风险将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吸烟年龄和吸烟数量和癌症死亡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吸烟主要会导致肺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增加。研究人员对吸烟和常见的23种不同类型的癌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吸烟和多达20种癌症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与9种癌症死亡风险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OICR)相关研究团队研究分析了来自18种不同类型癌症的12341个癌症基因组单碱基替换(SBS)信号对蛋白质编码的影响,发现了吸烟导致癌症的一种新方式—吸烟会增加“无义突变”,导致蛋白质编码的提前终止,而这种突变在“肿瘤抑制因子”中尤其普遍,缺少这些肿瘤抑制因子,异常细胞就可以不受细胞防御系统的控制而继续生长,癌症也就可以更容易的发展。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发表胃癌综述,总结了全球胃癌分布和疾病负担情况,详细介绍了胃癌相关危险因素.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现在正在吸烟的人罹患胃癌的风险高于过往有吸烟史的人群,且这种高风险与每日吸烟数>20支,以及持续吸烟超过40年相关。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只要有吸烟史,无论是过往吸烟还是现在吸烟,都是肠型胃癌的高风险因素,但与弥漫型胃癌无关。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Darragh Duffy 团队在Nature发表文章分析Milieu Intérieur队列,重点关注了吸烟对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影响,揭示了吸烟对免疫反应的短期和长期调节作用。强调即使停止吸烟后其影响也会持续存在。该研究强调吸烟影响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其中对后者的影响是由于表观遗传变化而长期存在。这项研究对理解与吸烟相关的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香烟经燃烧分解后,烟草烟雾当中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之多,有至少69种致癌物,主要有害成分包括尼古丁、丙烯醛、亚硝胺、苯并芘、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和重金属,这些致癌物会引起体内关键基因发生永久性突变并逐渐积累,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失调,导致恶性肿瘤发生。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导致肺癌、喉癌、膀胱癌、胃癌、宫颈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此外,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周光彪博士及其团队的研究结果,吸烟产生的烟雾会通过芳香烃受体(AhR)诱导PD-L1的过表达,从而导致肿瘤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及其组分对免疫调节有显著影响,吸烟对炎症或肿瘤微环境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免疫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而免疫失调促进炎症和癌症的发生。戒烟可明显降低这些癌症的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其中吸烟者死亡约540万,即平均每6秒钟有1个吸烟者死亡,现在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因二手烟暴露所造成的非吸烟者年死亡人数约为60万。如果全球吸烟流行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将达800万,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吸烟率居高不下,且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吸烟流行形势严峻。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每年100多万人因烟草失去生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对主动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危害。吸烟者直接吸入呼吸道和肺内的烟雾只占10%左右,约90%的烟雾弥散在吸烟者周围的空间造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并强迫不吸烟者进行被动吸烟。而吸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直接可以引起癌症的就有40多种。

已有大量报道证实吸烟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就肺癌而言,外国学者Kubik报告40岁至60岁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大50倍;美国妇女肺癌发病率在80年代已超过乳腺癌;英国妇女肺癌也出现了同样趋势;我国上海1984年肺癌发病率为63.94/10万,比1965年前增加了125.1%,且逐年均有所增高。所以,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向人们发出警告:吸烟对健康有害,吸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等于慢性自杀。

戒烟到底可以给癌症患者带来多少生存益处呢?最明显的结果是戒烟可以降低患者所有癌症的死亡风险。和仍在吸烟的患者相比,已戒烟的患者癌症死亡风险降低,并且戒烟的时间越久,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得越多:戒烟5年、5年~10年、10年~20年以及20年以上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了3%、5%、11%和15%!当然,和确诊后吸烟的患者相比,从不吸烟的患者的死亡风险降幅最大,达到了20%。吸烟对身体健康产生的一部分危害可以通过戒烟来减弱。成功戒烟者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罹患部分癌症的风险会逐渐降低。控制吸烟,包括防止吸烟和促使吸烟者戒烟,已经成为人群疾病预防和个体保健的最重要与可行的措施。

排版:粘洞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