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空调就是我们的续命法宝,根据相关平台统计的数据,格力、美的、海尔、米家、奥克斯等知名品牌的空调销售额,在今年暑期都有不同比例的增长,然而有些眼尖的消费者也发现了,空调销量前十的品牌中,竟然找不到志高的身影。
曾几何时,志高也是空调市场上响当当的牌子,2008 年,志高空调的销量位列全国第四位,仅次于格力、美的以及海尔,创始人李兴浩甚至放出豪言:一定要超越海尔,跻身中国空调行业的三强之列。
当时的志高也确实给力,仅仅过了一年就在销量上击败了海尔,一举打破了国内空调市场上延续了 15 年的三强格局。志得意满的李兴浩随即又夸下了海口,这次他把目标对准了董明珠和格力,李兴浩在媒体面前这样说道:“我觉得自己对行业的贡献并不比董明珠少,志高一定能坐上中国空调届的头把交椅!”
只不过这一次,李兴浩没能带着志高更进一步,当老对手格力、海尔仍然屹立在行业之巅时,志高早已不复当年之勇。2019 年,志高空调全年亏损 14 亿人民币,甚至一度传出发不出工资,为了续命,李志浩只能变卖公司资产。
2020 年,因为拖欠供应商款项,李志浩被纳入了“老赖”名单,此后,志高空调从港交所退市并被强制执行破产清算。而在 2023 年 8 月,更有媒体曝出消息,李兴浩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至今行踪不明,让人唏嘘。
从昔日的行业黑马到如今破产退市,李兴浩和他的志高到底经历了什么?
李志浩 1964 年出生在广东南海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李志浩没读几年书就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1978 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年轻的李志浩不甘寂寞,也加入到这股浪潮之中。
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李兴浩的脑子却很灵活,当时的他才 18 岁,没什么经验,就想着老百姓需要什么他就捣腾些什么。最初的时候,李兴浩站在街头卖冰棍,之后又做过五金、餐饮、服装生意,后来他发现家电维修行业的利润很丰厚,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989 年,李兴浩和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工厂,专门从事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维修工作。仅仅过了两年时间,这家工厂就拥有了 280 名员工,业务范围覆盖了整个广东地区。
1992 年,一名台湾商人看中了这家修理厂的规模和技术能力,提出要和李兴浩合伙开公司生产空调,李兴浩想着开修理厂只能赚点小钱,想做大富豪还是得办企业,于是就同意了台商的要求。
1994 年,“志高”正式成立,李兴浩还在车间的外墙上写下了一排大字: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
因为公司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志高的起步之路走得异常艰难。为了打开局面,李兴浩带着销售团队深入到各地乡镇,开展地毯式的推广,一群人顶着炎炎夏日,不仅要拜访经销商,还要在各地的小广场上开办产品推介会,用最原始、最朴实的方式推销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志高最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正当志高飞速前进的时候,合作的台商却提出了撤资要求,并且带走了一大批工厂里的技术骨干,让公司瞬间陷入了绝境。好在李兴浩并没有气馁,他立即把供货商们召集在一起,以自己的良好信誉打了一张 800 万的借条,就是靠着这笔宝贵的资金,李兴浩带着志高重新振作了起来。
2004 年,志高空调年销量达到 280 万台,成了空调市场上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正巧这时国家又开始推行家电下乡、惠民节能等一系列扶持举措,对机会极为敏感的李兴浩认真专研了各项政策细节,决定把公司的业务重心放在国家重点补贴的高能效空调上面。
李兴浩的这一招收到了奇效,2009 年,在国家的专项补贴中,志高的中标项占了整个行业的 34%,甚至把老大哥格力都远远甩在了身后,同一年,志高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李兴浩成功跻身亿万富翁行列,根据财报资料,该年度志高获得的补贴红利占了全年利润的 74%。
从一个草根农民翻身成为亿万富豪,李兴浩不禁得意了起来,他变得越发大胆狂妄,甚至已经完全忘了,志高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国家政策的红利。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凭运气赚来的钱最后都会凭实力亏掉。
自从志高空调销量超过海尔之后,李兴浩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他在公司大会上宣称,要把志高打造成市值千亿的产业巨头,为了早日实现梦想,李兴浩开始疯狂投资“第二主业”,试图来一波弯道超车。
建筑装饰、传媒、地产、金融,只要看到赚钱的行业,李兴浩都想着插一脚,然而“第二产业”的光环不仅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实际业绩,反而让志高在主业的发展上大幅落后于竞争对手。
2011 年,国家的各项补贴已经开始减少,不少空调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开始积极求变。格力、美的把重心放在了科研上面,着力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实力,奥克斯、科龙开拓下沉市场,主打一个便宜大碗,还有新崛起的米家,靠着设计和交互,也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只有志高,还沉醉在昔日的美梦之中,不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只想着用多元化投资撑场面,可是李兴浩实在不是玩投资的料,志高的不少高管都认为他做事太毛躁,从来不想着深入调查,往往看中了就拍板注资,结果他的“不务正业”一手葬送了志高所有的希望。
说到底,技术和品质才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家空调企业不想着怎么造好产品,只顾着弄些花里胡哨的副业,李兴浩和志高的结局只怕从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