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不幸的是,他,被关进了大牢。在狱中,有人想置他于死地,有人却为他奔忙求救......
事情要从元丰二年说起。
在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时,他给皇上写了一封例行公事的《湖州谢表》。但由于文中的“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被新党人监察御史何正臣挑出毛病,上表弹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分保守派和新法两派,当时两派竞争十分激烈。而他则对新法颇有意见)
随后,监察御史舒亶(新法派)又找出他的其他诗词中的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弹劾他讽刺朝廷,“包藏祸心”。再接着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也纷纷上书,要求严惩他。
于是,在七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他被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而这个被捕的人就是——苏轼。
入狱之后,御史台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新法派)欲置苏轼于死地,派人搜查苏轼家人的行李,找苏轼的诗词书信和别的材料,在一百多诗词书信中找到了大量所谓抨击嘲讽朝廷施行新政的证据。
其中有一首诗写道:“根至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舒亶便撺掇副相王珪对宋神宗检举此诗,王珪对宋神宗说:“陛下飞龙在天,苏轼却偏要去求地下的蛰龙,还要在九泉之下去求,这不是诅咒陛下,要造反吗?”
此时形势对他及其不利,一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也纷纷落井下石。
好在当时许多人为他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宋太祖曾有遗训,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又因太皇太后曹氏、章惇等人出面力挽,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苏轼才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在经历了这一场“生死浩劫”后,使他看清了世间的丑恶,从此便纵情于山水,写下一首首经典的诗词。而《西江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译文赏析:
春夜,他在蕲水边(黄州附近)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春水涨满,溪流汨汨。云层隐隐约约,而月色十分皎洁。由于明月当空,所以能看见溪水在辽阔的旷野流过。那白色的骏马还没解开马鞯和马鞍,就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
对着如此美好的夜色,他真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这马鞍,就想醉眠在这大好的芳草月色之中。但是,他又不忍心让铁骑破坏这一溪皎洁的月光,于是便卸下马鞍当做枕,斜卧在绿杨桥上。这一觉他睡得很香,清晨醒来,耳边传来了杜鹃的蹄叫。叫他怎么能不爱这春天的清晨呢?
有时候进入逆境,不见得是件坏事,如果能在逆境中寻找一丝乐趣,那便是人生的另一种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