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89岁老人以命换水,花36年时间,在悬崖凿出9400米“救命渠”

吟古今得张清风 2024-09-28 17:34:03

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草王坝大旱,地里颗粒无收,我要带领群众在悬崖上修渠引水!”

1990年的寒冬,当原贵州遵义县水利局领导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惊了一下。

再看面前这个人,面容苍老脚趾头也露在外面,而他口中说的事情,更是像在开玩笑!

说这句话的人名叫黄大发,是一个不足1米6的男人,也是当时村里的书记。

他口中的草王坝更是出了名的被深山围绕的旱地,多年来村民就靠着一口井生活。

而想要在这个悬崖峭壁密集的地方修水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黄大发不相信!

在前后用了36年的时间后,从青年到老年,他耗尽青春,带着一代又一代村民做到了。

在一个连鸟几乎都找不到落脚点的地方,终于有了潺潺的流水,并且全程长达近万米。

百姓们再也不用看着地里的庄稼流泪,也终于可以吃上一顿真正的白米饭。

而在整整36年的修渠之路中,他确保了每一个村民的安全,却接连失去了自己的两位至亲。

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位老人现在还好吗?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共产党员网】【南方都市报】【国家乡村振兴局】【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明遵义】【百度百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吃百家饭为百家民

在外人看来,能够有如此能力带领百姓凿渠的人一定是高学历,有文化。

但实际上,因为贫穷,黄大发连小学都没读完。

而谈起凿渠这件事情,其实他是为了报恩!

在上世纪的战乱时期,他出生在了这个闭塞得不能再闭塞的小山村。

可这不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打击,很小很小的时候,父母和其他亲人都一个接着一个地去世。

最终他也只能成为一个孤儿,如果没有当年村里的那些百姓,他早就不知道饿死在何处。

即使在当年各家都很贫困的环境中,村民们你一家我一家都会给他食物,吃着吃着就长大了。

有时候没地方睡,他就直接躺在草窝里或者是在牛棚之中。

但有时候好心的邻居还会给他一身衣服穿,那个时候他就发誓,以后一定要造福百姓。

等到23岁以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那一年,踏实肯干有上进心的他被选为了村里面的大队长,承蒙国家的政策,他还有了土地。

但在那个村子里,有地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大家都没有水!

平常走几个小时从远处挑回来的水,都要来回用好几遍!

比如第一遍水一定是淘淘米洗洗菜,第二遍才能是洗洗脸洗洗脚,等到第三遍就是喂家里的牲畜。

即使有雨水,在那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也根本留存不下来。

这也就意味着庄稼活不了,村民温饱都是问题,所以从那一年他就下定决心:

“必须在山上凿渠,把水引过来,不能再让村民受穷!”

第二年,他又加入了共产党,在国旗面前许下庄严的誓言。

即使他想要做的这件事看似不可能,但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不可能!

为了能够成功将远处的河水引来,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个隧道。

但没有文化没有技术该怎么办?在黄大发看来,只要有人,只要肯学这些困难都可以解决。

果然,在筹划几年之后,从1962年开始,这项工程正式开始了。

但这一干就是整整13年,大家拿着炸药铁锤等来到深山,一锤一锤地砸通。

每当有看起来危险的地方,黄大发都第一个冲上去,因为他不希望村民受伤。

13年后,虽然隧道有了,渠也开了一点,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因为缺乏精确的技术,水还是引不过来,他一开始不能接受,乡亲们也没了干劲。

可后来听到别人的一句戏谑,他又振作了起来重新开始。

但这一次的代价,则是他的两位亲人!

2、愿意拿命来换

“黄书记,你说是大米饭好吃还是草王坝的包沙饭好吃?”

第一次修渠引水失败以后,在一次全乡聚会的时候,一个干部调侃地说出了这句话。

彼时的黄大山满脸尴尬,但正是这句话促使他作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一定要把渠修成功,但前提是他必须进行学习,吸取上次失败教训的同时,也要有文化!

于是,已经年过半百的他拿起笔开始四处求教,一边看书一边去当地的水利站进行求教。

在经过1年的学习后,他心里有了方向便开始向政府申请资金,但是这个过程也十分艰难。

因为当时县政府的资金有限,一年整个水利资金仅20万!

并且想要成功凿渠,需要经过3座大山,9处悬崖,无数处峻岭,就连劳动力也是一个问题。

但是黄大发只说了这样一句话:

“一年修不成就修两年,两年修不成就修三年,哪怕用我的命换,也要干成!”

为了能够彻底改变草王坝的现状,黄大发甚至已经做好拿命来换。

在他正式学习3年之后,这项工程终于开工了!

其中主要的劳动力除了黄大发就是村中200多名百姓,大家拿着锤子和斧头再一次开启造渠之路。

有了详细的计划之后,黄大发和之前一样有危险的事情自己第一个去做。

比如在放炸药的时候,他身上拴着绳子就开始顺着悬崖往下寻找地方,而如果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但他没有害怕,就这样2年之后,水第一次流进村里,主渠通了。

那一天,快60岁的他自己躲起来哭得像个孩子,不过修渠之路还要继续,又等了1年后,渠修成了!

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加起来一共有9400米。

渠正式修成以后,村民们无一受伤,大家都笑了,可黄大发却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和孙子!

原来,修主渠的那一年,他的女儿突然晕倒,被检查出肾炎,可忙着任务他没有回家看女儿一眼。

等到再次传来消息,就是女儿因病去世的消息,他当时眼前都黑了,但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

而几个月后,当他带着家人在工地上的时候,自己的大孙子又突发了脑膜炎。

等到他们回家后,大孙子也没了生命,就这样,因为修渠,他没见到两位亲人最后一面!

所以最后,大家亲切地将这条渠称之为“大发渠”,可是在黄大发看来,这是乡亲们的功劳!

而在修渠成功后,他还没有停止脚步……

3、89岁仍在为民请命,活到老干到老

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以后,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大家种庄稼。

因为过去因为吃不饱饭死去的人太多,大家不能再回到那样的日子。

短短1年的时间,他们整个村粮食的产量一亩就上了万斤,这个数字之前从未有过。

有了足够的粮食,村民们既能吃饱也能拿其换钱,不过这还没完。

有了吃的有了喝的,住和行也必须安排到位,于是紧接着就是通电修路。

等到物质条件具备完后,他又开始抓教育,因为在此之前村里连个大学生都没有。

就这样,一步步,村中不仅成功走出了上百个大学生,村民们也做起了小生意。

到了2019年的时候,这个村成功脱贫,村名也更名为“团结村!”

而在此之前,黄大发这位老爷子的壮举就受到了中央的关注,为此他还成为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领奖,也走出了他奋斗半生的小山村!

直到如今,已经89岁的他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就在今年年初还代表人大代表出席大会。

而如今大发渠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景点,就在7月29日,他还出现在那里,和游客们进行互动!

他热情地站在那里为大家讲解着大发渠的故事,大家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

说到说着,身体十分硬朗的他还有意邀请大家前往其家中做客!

站在那里,他看起来很矮,但是他在人们的心中却早已高出天际!

写在最后

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

这短短9个字听起来十分简单,可在这背后,是黄大发长达几十年的坚守和付出。

当然,幸运的是在他背后也有无数个支持他的百姓,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团结村。

而如今的他也没有辜负当初立下的那些誓言,他人矮但志不短,真正地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让我们一起向这位楷模致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共产党员网】【南方都市报】【国家乡村振兴局】【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明遵义】【百度百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