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孝武(二三)刘瑾权倾朝野,为何屡次陷害杨廷和却不能得逞?

惊心探索古今 2024-10-05 04:18:35

说起明武宗朱厚照时代的旧事,明朝四大权宦之一的刘瑾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刘瑾得势时权倾朝野,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兼管锦衣卫和东厂,还私自设置了内行厂,对朝廷大臣的迫害比后世的魏忠贤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朱厚照的纵容下,刘瑾利用各种手段罗织罪名,栽赃陷害了朝廷中无数正直大臣,在历史上恶名昭著。可是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发现,尽管刘瑾陷害了不少文臣,却始终动摇不了杨廷和的地位。他屡次设计陷害杨廷和,结果却无功而返。这样的情况让人非常好奇,面对权倾朝野的刘瑾,杨廷和是如何自保的呢?

说起大权宦刘瑾在明朝历史上的恶名,这可谓是数不胜数。在后世的各种史书和文人笔记中,刘瑾都成为了邪恶太监的代名词。以至于在无数以太监作为反派的影视剧中,刘瑾都是首选反派之一。他得势时权倾朝野,民间传说有“立皇帝”和“九千岁”之称,可见起在朝廷中的骄横和霸道。被他迫害的朝廷官员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被贬官发配到贵州龙场驿的名臣王守仁。可是在他迫害朝廷大臣时也遇到了一个啃不动的硬骨头,这就是内阁大臣杨廷和。他多次陷害杨廷和都不能得逞,成为民间传说津津乐道的故事。

杨廷和的官场经历在明朝中期很有名,比大名鼎鼎和李东阳和后来的张居正一点不差。他是四川成都府新都人,是当时有名的天才神童和大才子。他十二岁就乡试中举,十九岁就成为进士,官授翰林检讨,在明朝可谓是非常罕见的。最为传奇的是,在杨廷和中进士后三年,他的父亲杨春才中进士。儿子比父亲早三年中进士,在中国科举史上也算是奇谈。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四大才子之一,也是正德六年的状元。杨氏祖孙三进士,首辅状元同一朝,在当时传为佳话,成为士大夫们竞相追捧的对象。

在杨廷和的官场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劲敌就是大太监刘瑾。在遇到刘瑾之前,杨廷和的官场生涯是一帆风顺的。他除了弱冠之前就考上进士以外,还被明宪宗朱见深看中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然后又被国子监丞看中选为女婿。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杨廷和可谓是少年得志。就连他到云南娶妻,云南镇守太监钱能及黔国公沐琮都以重礼馈赠,可见其在朝廷中的影响力。明孝宗朱祐樘早就听说过杨廷和的才名,登基不久就对其大肆提拔。杨廷和被升入翰林院修撰,并参与了《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的编修,当时他才刚满三十岁。

明孝宗朱祐樘和内阁大臣丘濬都很看重杨廷和,使他先晋升为翰林院侍读,然后又被推荐为皇太子朱厚照的老师。弘治十五年,《大明会典》修撰完毕,杨廷和因功出任左春坊大学士,成为当时五十年来第一个左春坊大学士。因为朱祐樘的厚待,杨廷和多次主持乡试和会试,又出任经筵的日讲官,被认为是大臣中才学第一。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杨廷和以帝师的身份出任詹事府少詹事,成为《明孝宗实录》的副总裁。第二年朱厚照又将杨廷和升任詹事府詹事,并入阁成为东阁大学士,专掌诰命起草。

因为是明武宗朱厚照指定入阁的人,杨廷和在内阁中的地位是最特殊的,年龄也是最为年轻的,被认为未来必将成为内阁首辅。杨廷和进入内阁不久便与刘瑾发生了冲突,两人开始了政治斗争。当时朱厚照刚刚推翻刘健内阁,重建了朝廷的权力架构。刘瑾掌控司礼监,与内阁次辅焦芳联合,可谓是权倾朝野。内阁首辅李东阳选择了明哲保身,对于刘瑾和焦芳狼狈为奸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朝廷成了刘瑾的一言堂。但年轻气盛的杨廷和很不给面子,多次在作为日讲官主持经筵的机会抨击刘瑾和焦芳,在朱厚照面前告状。

面对杨廷和的攻击,刘瑾也非常的记恨,多次与爪牙谋划构陷杨廷和。杨廷和利用自己掌握司礼监披红的大权,起草诏命将杨廷和调往南京,出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廷和并没有公开反对,而是老老实实的就去了,这让刘瑾谋划以抗旨治罪的想法落空。两个月后,明武宗朱厚照想起很久没见过老师了,就问起杨廷和的事。刘瑾如实作答,结果朱厚照却大怒。于是刘瑾没有办法,第二天又起草诏书将杨廷和调了回来,还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刘瑾掌握朝廷大权,升贬官员一言而决,可到了杨廷和这里却吃了大亏。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新奇,让刘瑾的爪牙们都不太敢向杨廷和下手。很多史书上认为刘瑾无法撼动杨廷和的原因,是因为杨廷和在朝廷中声望高,又是正气凌然的人物,所以朱厚照都非常尊重,刘瑾的把戏在杨廷和面前不顶用。从历史文献来看,这种说法其实是似是而非的。杨廷和固然有着很高的声望和才学,但要说能将刘瑾这种骄横的权宦压制,那也是不可能。刘瑾之所以无法撼动杨廷和,其根本原因还是朱厚照对杨廷和的照拂。杨廷和在朱厚照的政治架构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朝廷权力的平衡必须由杨廷和来掌控。

自从明朝建立开始就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官场潜规则,东宫的官员就是作为下一任皇帝重点使用的人才。而东宫官员中作为皇太子老师的存在,有着极大可能成为下一任内阁大臣。因为有着这样的潜规则,所以进入东宫的官员都很被人看重。尤其是在明孝宗弘治年间,以东宫官员为主的内阁控制了朝廷,所以对于东宫出身的人都被认为是储相。但朱厚照与其父朱祐樘不同,朱厚照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骑马打仗,所以对东宫的文臣都不太待见。杨廷和因为学识渊博,所以在这些官员中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杨廷和对人不迂腐,在传统的儒家理学之外也会很多杂学,所以很受朱厚照欢迎。朱厚照很聪明,好奇心也很重,会的杂学很多,就是不喜欢儒家道德文章。杨廷和能在教育中投其所好,所以两人关系还算不错。在明朝的东宫中,朱厚照的东宫旧臣算是比较倒霉的。因为朱厚照好武的性情,对东宫旧臣都没有好脸色,所以大多数东宫旧臣都因为依附于刘健而遭到刘瑾的迫害,最终没能在朝廷中出头。杨廷和是独一无二的,在刘瑾权倾朝野的政治环境下,还能逆势而上的东宫旧臣,也是朱厚照最为信任和看重的。

刘健内阁倒台后,李东阳成为内阁首辅,焦芳、王鳌、杨廷和、杨一清等人相继进入内阁。此时内阁的权力架构非常复杂,既有来自旧内阁的李东阳,又有和刘瑾沆瀣一气的焦芳,这让杨廷和的存在就非常重要的。前文讲过,朱厚照让李东阳当内阁首辅,是为了解决刘健内阁时的弊政。他默认刘瑾和焦芳狼狈为奸,是为了打击刘健在朝廷的党羽,清晰文官集团的势力。而王鳌则是刘健倒台后由文官集团公推出来的,代表了大多数文官的势力。最让人担心的是,王鳌和刘瑾有些暧昧,刘瑾居然对他言听计从。

在这种政治关系和利益链错中复杂的环境中,朱厚照需要在内阁安插自己所信任的人,杨廷和就是最好的人选。他与文官集团的利益链很少,又与刘瑾没什么关系,也不是刘健内阁提拔起来的。最有利的是他也是东宫出身,是值得朱厚照信任的。朱厚照吧最重要的掌握诏书的权力交给杨廷和,就是为了掣肘刘瑾和焦芳。朱厚照知道,李东阳是靠不住的,是个老滑头。李东阳治国不错,但政治斗争方面是明哲保身,不可能为了他冲锋陷阵。事实上李东阳面对刘瑾和焦芳的联合,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成为他的黑历史。

朱厚照要掌握朝廷大权,的确需要刘瑾和焦芳来打击文官集团。但他不可能将权力完全交给这两人,否则他们就成了第二个刘健,而且比刘健还危险。杨廷和起特殊的履历和身份地位,成为内阁中重要的人物,作为掣肘刘瑾和焦芳的存在。他掌握着起草诰命的大权,正好是卡断了刘瑾和焦芳的联系。前文讲过,司礼监本身就是作为监督内阁的存在,可刘瑾和焦芳的联合,让这种关系变成了沆瀣一气。如此一来,皇帝就极容易被架空,皇权有旁落的风险。有杨廷和的存在,就算刘瑾和焦芳达成了联合,那圣旨也发不出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刘瑾又凭什么把杨廷和调到南京呢?其实这就是杨廷和的高明之处,也是他以退为进的选择。按照朝廷逻辑,他的确是可以直接驳回的,但这就显得他贪恋权位了,也就容易被刘瑾扣上以权谋私的帽子。他主动下放,这就向朱厚照表现出了刘瑾独霸朝政的一面。朱厚照虽然贪玩好耍,经常把政务交给刘瑾代理,但也不是傻子。一旦审核起草圣旨的人换了,他自然有所警觉。正是由于杨廷和的存在,他才敢把司礼监披红的权力交给刘瑾,否则就是自杀的行为。所以杨廷和一走,朱厚照立刻不答应了。

可以说在对付杨廷和的问题上,刘瑾吃了个大亏,失去了朱厚照对他的信任。杨廷后的这招以退为进,也为后来杨一清联合张永扳倒刘瑾买下了伏笔。由此可见杨廷和在政治斗争方面是非常老道,有着与他年纪不相符的成熟。他不像李东阳是个老滑头,经常明哲保身,以苟且偷生为第一要务。

他也不像刘大夏和杨一清,这两人一言不合就硬钢,结果都被刘瑾送进了大牢,还得靠李东阳想办法施救。他也不是刘健、谢迁这种撂挑子的,把事情一扔就走了,哪管身后洪水滔天。可以说杨廷和在四十多岁就有了宰相的特质,成为朱厚照最信任的文官之一。刘瑾固然权倾朝野,面对有皇帝当后台的杨廷和,那也是狗咬刺猬,下不得嘴。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