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年少日记》,出了影院,我便赶紧大口呼吸了几下,还记得上次看完电影有这样的感觉的还是《隐入尘烟》。
都是大口呼吸,仔细说来却是两种不同的感受。《隐入尘烟》我多是同情,感慨命运不公生活不易,那时候我想要融入人群中去。
看《年少日记》却更容易理解有杰的辛苦,开心的人都有悲伤的一面,每个人似乎都在辛苦的活着,或许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我们都不合适。
这时候更想安静地待着,或一人细细地思量,或找一人淡淡地聊着。
我观看的场次是个很晚的场次,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一点多,街道也已经没有几个行人,一个人慢慢走了回去,大口呼吸又细细思量。
好在我出生的家庭虽不富裕但尚且幸福美满,小时候父母免不了吵架,父亲也从未动手,印象里也从未对我们几个儿女动手。
并无有杰、有俊那般原生家庭之伤痛,却依旧能感受到俩人的伤痛。有杰乖巧听话却成绩奇差,渴望被认同却总被冠以不听话的标签,挨打、无视甚至讥讽。
有俊成绩优秀,是家中重点培养对象。用他们父亲的话来讲就是,有杰无杰但俊俏,有俊不俊但杰出。
有杰有多乖巧,他努力学习试图获得父母的认可,家中的不和谐皆觉得是自己的错,他觉得自己离开这个家庭会幸福美满,父母也不会离婚。
他说自己不重要,他也知道自己长大后不会成为想要成为的人,他也知道即便自己死去很多年后也会被遗忘。
我本以为那个老师是长大后的有杰,没想到看到一半才发现他是弟弟有俊,有杰终究还是没成为想要成为的老师,而是选择结束十岁的生命。
得知有杰真的跳楼,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既心疼又可惜,多好的一个孩子呀!但看到他们的即将死去的父亲对有俊讲他其实很爱有杰时,我却哭了,这个时候又表达对失去孩子的爱与思念又有什么意义?
棍棒之下出孝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多少父母将自己的期望与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令他们不能喘息,有杰便毁于此。
哥哥去世,父母离婚,也使得有俊不再全身心接近别人,甚至不知如何让为人父。
看到有俊、班长和另一位女老师站在路边大喊时,我自己甚至都感觉到畅快。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压抑的事情,不尽相同却有那么相似,或许大喊不能解决却可以舒缓一二。
有杰有俊两兄弟的遭遇或许是原生家庭之罪,蛋糕是校园暴力之罪,割腕的班长与辅导心理的老师为何我们不得而知,那封遗书的主人也终究没有找到。
可以知道的是,在各种原因与压力之下,绝大多数人都有着自己的伤痛。每个人都需要倾诉,需要倾听,或许自己并不是那个不被关心的人。
《年少日记》,一本日记背后是一条生命的逝去。是一个家庭的灭失。每个人都在辛苦地活着,每个人都在尝试着活着。
或许,香港电影还有希望!或许生活也是!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