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肚子大手臂粗,认知衰老风险高18%

观云脑 2024-10-11 15:00:44

人还没到中年,一些人可能就已经出现了“啤酒肚”或“大肚腩”。许多辛勤工作的人调侃说,虽然多年来工资没有上涨,但肚子上的赘肉却不断增加。上班族确实容易腹部变大,毕竟要“容纳”许多工作中的委屈。

尽管从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有些人并未达到超重或肥胖的标准,但他们的腹部依然显得臃肿。这种现象被称为「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也称为向心性肥胖,主要指腰部周围积聚的脂肪组织,其典型特征是腹部较大。通常情况下,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即可视为腹型肥胖。实际上,除了可见的“游泳圈”(皮下脂肪)外,腹型肥胖还包括不易察觉的内脏脂肪,这些脂肪隐藏在肝脏、胰腺、肠系膜等器官周围。

切勿低估“将军肚”的危害,腹部肥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此前,《柳叶刀》杂志发表了一项涉及近万名亚洲受试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越大,智力越低——具体而言,内脏脂肪每增加0.27千克,认知能力将下降,相当于认知年龄减少0.7年。

同样地,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再次证实了“苹果型身材”的风险。在对超过41万人进行9.1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腹部肥胖或手臂肥胖的人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更高,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患病风险增加13-18%;在这一关联中,心血管疾病起到了中介作用。

在生活和医学领域,BMI常被用作衡量肥胖的标准。然而,如前所述,BMI并非万能的,有些BMI正常的人也可能面临较高的健康风险。

当初制定BMI时,并未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多样性,因此如何准确利用BMI进行分类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BMI无法反映身体成分的变化,例如肌肉和脂肪的比例,这可能导致将肌肉发达的人误判为脂肪过多。

这种并不完美的BMI,在某些研究中可能导致“肥胖悖论”的出现。例如,在一些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肥胖与较低的全因痴呆症和帕金森病风险相关。这显然与我们的常识相悖。这种悖论很可能源于过去的研究过于依赖BMI来定义肥胖。

因此,在探讨肥胖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能仅仅关注BMI,还需要考虑脂肪、肌肉和骨骼等身体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使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对参与者的全身及区域(包括手臂、腿部和躯干)脂肪量和瘦体重进行了测量。此外,还测定了身高、腰围、臀围、握力和骨密度等共28项指标。

基于这28项测量数据,研究者确定了七种关键的身体成分模式,包括:肥瘦质量比(脂肪质量与瘦体重的比例)、瘦体重、中心性肥胖、肌肉力量、骨密度、以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脂肪主要集中在腿部而非躯干)以及以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脂肪主要集中在手臂,而瘦体重主要分布在腿部而非手臂和躯干)。

更深入的大脑衰老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了更多信息。研究人员发现,“中心性肥胖”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这两种模式与更严重的脑萎缩以及脑小血管病(cSV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反,“肌肉力量”与这些指标呈负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腹部和手臂肥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这一关联中,心血管疾病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综合中介效应分析,研究者发现心血管疾病在“中心性肥胖”、“肌肉力量”、“骨密度”、“腿部为主的脂肪分布”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等模式的关联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特别是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脑血管疾病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占比大约在8.9%至28.9%之间。

研究者指出,异位脂肪沉积与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功能异常、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这些因素最终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先前的研究证据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血管疾病和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机制之一。这也合理解释了为何心血管疾病会在这些身体成分模式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总的来说,在身体成分模式中,较高的“中心性肥胖”和“手臂为主的脂肪分布”水平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及大脑衰老呈正相关,而“肌肉力量”则与之呈负相关。这种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心血管疾病所介导的。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BMI仍属“正常”范围的人却拥有“异常”的大肚子。因此,在讨论肥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时,仅关注BMI可能会使我们的视野过于狭窄。

这项研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必一味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而应更加关注身体成分的分布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肌肉和脂肪的分布。例如,加强躯干和手臂的抗阻力训练,这样既能减少局部脂肪,又能促进健康肌肉的生长,这种方法比单纯控制体重更为有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