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早梅》,一枝早梅,成就一字之师,是巧合还是必然

诗词人柳月青 2025-01-18 14:40:40

人与人之间,有来有往才是最好的状态。

愚者抬杠,相互拆台;智者抬人,相互成就。

成全他人的同时,是对自我局限的突破,也是在成就自己。

爱情中的互相成就,是双向奔赴的付出,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专一。

友情中的相互成就,是不计得失的付出,是互利互赢、和平共处的帮助。

所以我们说,懂得相互成就的人,才是聪明人,他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著名的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两个人一文一武,不嫉妒不离心,共同辅助君王,最终留下“负荆请罪”的千古佳话。

又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与孙权,虽然都是逐鹿的对手,可面对曹操这个大敌时,依然可以联合作战,凭借赤壁之战将曹操的80万大军“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还有唐玄宗时期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虽然两人之间存在矛盾,平时互不交谈,可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两人不计较个人恩怨,同心协力,共同平息了安史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诗人之间的相互成就呢?

本文要讲到的故事,是因为一首诗而起的。

唐朝末年,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诗文化依然得以在夹缝中求生,涌现了许多有名的诗人。他们用自己的才学与见识,撑起了晚唐文坛的半边天。

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齐己(860-约937),未出家前俗家姓名叫作胡得生。小的时候,他的家里十分贫寒,父母在他六七岁的时候相继去世,小小年纪不得不替大山寺放牛,以此果腹。

小男孩十分的聪明,跟着寺院的和尚学着认字,常常在放牛的时候自吟自唱。如此一个总角的牧童居然可以作一些小诗,且能入耳,寺庙中的僧人见了,都觉得这个孩子聪慧过人,可以教化,便劝他出家,收他为门徒。

于是便有了诗僧齐己。

出家后,齐己更加刻苦钻研,《宋高僧传》中第三十卷中有记载:齐己出家后,佛事文事双修,除了精研佛理外,还致力于诗歌创作。他云游四方,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

一边游玩,一边学习,最终齐己成为晚唐时期与皎然、贯休齐名的三大诗僧之一,其传世作品数量居三大诗僧之首。

《全唐诗》中一共收录了齐己800余首诗作,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跃居第五位。这个量在诗歌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可见他的一生不是在写诗,就是在写诗的路上。

此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郑谷。

现江西省宜春市的书堂山上,有一座栖隐寺,离栖隐寺大约一箭之遥的地方,有一块古宅遗址,这就是著名的郑谷读书堂遗址。

宋朝的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人都曾到这里凭吊,而郑谷读书堂之所以值得瞻仰凭吊,正是因为郑谷的历史声誉高,诗品、人品均堪称典范。

郑谷与当时的著名诗人许棠、任涛、张摈、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同被号称为“芳林十哲”,(又称“咸通十哲”),有人甚至称郑谷为晚唐诗坛巨擘。

郑谷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别称:郑鹧鸪。这个别称的由来,则要得益于他的一首七律《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是一种美丽的鸟儿,羽色斑斓,叫声凄婉,古人常借鹧鸪的啼鸣来抒写迁客孤寂愁苦之状,游子思乡怀亲之情,而这首诗便是其中的翘楚。

后人结合郑谷的读书堂,作诗道:“一卷云台刚读罢,耳边疑听鹧鸪声”;还有诗曰:“读书堂侧老松枯,故址荒凉唱鹧鸪”。

何以鹧鸪诗,脍炙于千载,郑谷也因为另外一件事而被世人熟知,那便是:“一字之师齐已拜,早梅开后独踟蹰”

两位晚唐诗人在风雪中一株早开的梅花前,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早梅

[ 唐 ] 齐己

原文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当时郑谷住在袁州,云游四方的齐己到了此处,听说了郑谷的名号,便带着自己作的这首《早梅》诗作前去拜见他。

郑谷并未因对方只是一个游历僧人而怠慢,反而是热情接待,并欣然同意与齐己共同切磋诗文。只见齐己的原文写道: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梅花的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细细一读,觉得诗的意境顿时大不相同,一时心服口服,忙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

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而“一字诗”也被后人引用,比如红楼梦中薛宝钗将宝玉诗中的“玉”字改为”蜡”字,就有了宝玉称薛宝钗为“一字师”的故事。

-❀❀--❀❀--❀❀-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首联描绘了一幅严寒的景象。众多树木在寒冷的天气中仿佛要被冻折,而梅花的孤根却能在暖意下独自复苏。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万木”与“孤根”相对,突出了梅花的坚韧。在严寒的大环境下,梅花已经悄然开始了生命的萌动,“暖独回”中的“独”字体现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特性,它不随众木而被严寒所制,有着自己独立的生命节奏。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颔联是此诗的名句。在前面铺垫了寒冷的背景后,诗人将视角聚焦到前村的深雪之中。“昨夜一枝开”的“一枝”用得极为精妙,它不仅体现了早梅的早,而且有一种孤高之美。如果是“数枝开”,就不能突出梅花开放之早和那种独占先机的姿态。诗人像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捕捉到了这最先开放的一枝梅花,给人以惊喜之感。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颈联从嗅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梅花。风传递着梅花清幽的香气,禽鸟被它素雅的艳丽所吸引而前来窥探。“递”字生动地表现出香气在风中传播的动态过程,“窥”字则把禽鸟好奇的神态刻画出来,赋予了梅花一种吸引力,连禽鸟都为之倾心,进一步衬托出梅花的美丽和高洁。

此句读来是否觉得非常熟悉呢?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中有相似的写法:

颔联引用了五代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便与齐己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处。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尾联由眼前的早梅联想到明年。如果梅花依旧顺应时节,希望它能最先开放,映照在春台之上。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早梅的赞美和期待,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祝愿。同时,“映春台”也有一种让梅花在美好的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意味,使得梅花不仅是孤高的存在,还能在美好的时节里成为引领春天的使者,有着美好的寓意。

诗人通过对早梅的细致描绘,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孤高独放的品性。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寄托。

诗人自比为早梅,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期待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有着一种对自身价值的期许和坚守。

这首诗是咏早梅中的佳品,而它在创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同样令人津津乐道。

齐己好学上进,于行万里路的途中读万卷书,将写诗进行到底,并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郑谷有大师风范,虚怀若谷,与诗友坦诚相待,即是指导旁人,更是在切磋的过程中成就自我。

如此相互成就,一路同行,成就了一段“一字师”的文坛佳话。

有人说,与滋养你的人在一起,他们优秀的品质、自律的习惯,出色的能力,都能够让你耳濡目染。

那就与对的人同行,将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让自己也有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