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台湾叫嚣反攻大陆,毛泽东同赫鲁晓夫密谈:吓唬一下帝国主义

东叔看历史 2023-04-13 13:37:19

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不顾中国反对公开签订了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3月, 《共同防御条约》生效。有恃无恐的台湾当局不时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 不断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因此,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在寻找机会解决台湾问题。而在1958年7月14日,黎巴嫩被美国出兵攻占,将军出身的艾森豪威尔采取了强硬手段,中东局势紧张。

蒋介石认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 “国民党国防部”于7月17日下令三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

这时,毛泽东认为:美国四处伸手, 往往会顾此失彼。中国此时炮击金门, 既可反击国民党军队的骚扰, 相继收复金门、马祖, 又可以粉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图谋, 同时支援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

1958年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关于中苏共同建立海军舰队的建议, 毛泽东对此建议大动肝火, 态度强硬,令苏联使馆和赫鲁晓夫十分不解,而实际上毛泽东是故意发难,正打着炮击金门的如意算盘。

借联合舰队发难, 诱赫鲁晓夫上钩

苏联大使尤金来华之前,毛泽东就同福州军区的将领叶飞解释道:“我在共同舰队问题上向苏联发难, 其主要目的就是把赫鲁晓夫本人引到北京, 并与他签署一个公开的联合声明,这样炮击金门才更有底气。”

话音刚落,毛泽东望向天安门机场方向的北京上空,略带笑意的点了支烟思索了起来。

1958年7月31日, 赫鲁晓夫秘密飞抵北京。

毛泽东见了他很是高兴,笑着同他握手连声说道:“你大老远跑过来,也是辛苦了。”

赫鲁晓夫见状,心里存疑:“这毛泽东不是态度强硬的拒绝组建中苏海上舰队吗?为何见面却如此热情?”

很快,毛泽东邀请赫鲁晓夫前往自己的办公室,撤下了警卫。

赫鲁晓夫不厌其烦的解释起中苏组建海上舰队的重要性和目的。毛泽东却看似有些走神,在赫鲁晓夫停顿期间,他特地坐在了赫鲁晓夫身边谈道:

“我打算在金门教训一下蒋介石,但是美帝国主义想要插手,这种时候我想有必要重新声明一下中苏的友好关系。”

赫鲁晓夫似乎还不太明白毛泽东到底要干什么,接着追问了起来:“这个时候局势紧张,这么做我觉得不太明智。”

毛泽东笑着同他讲:“我们应该就会谈发表一个公报, 也许我们可以吓唬一下帝国主义者。”

赫鲁晓夫很容易就上钩了, 痛快的表示答应:“这是个好主意, 让他们猜一猜中苏究竟谈了些什么。”说罢,两人在办公室一同笑了起来。

随后双方发表的会谈公报称:“双方在极其诚恳、亲切的气氛中, 就目前的国际形势中迫切和重大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的问题以及为争取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维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共同奋斗的问题, 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并且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这个公报一经发出就引起了极大关注,在北京的各国使馆都猜测, “两国军方可能会采取某些行动”。

蒋介石看了公报十分紧张认为 “此一行动乃为九年来俄共与毛泽东双方联结之最重要”的会议, 并告蒋经国, 中共“进攻台湾之期在即”。

白宫则认为, 会谈公报是中苏在合伙试探美国是否会在苏联拥有弹道导弹的情况下在某些地区表现出软弱。

这一判断可谓正中毛泽东下怀,这一“骗招”果然唬住了美国人,炮击金门的条件逐渐成熟了。

炮击金门显神威,不惧美帝扭乾坤

1958年7月18日晚, 毛泽东召集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空军、海军、炮兵等单位的负责人开会, 部署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任务, 对炮击金门作战作了明确指示。

经中央军委批准, 福州军区组成了以叶飞为首的前线指挥所;调聂凤智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组成福州军区空军前线指挥所;海军组成了以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舰队前方指挥所。

8月中旬, 毛泽东亲自告诉福建前线部队指挥官叶飞:“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原则, 必须坚持。”, 随后毛泽东下令完成了空军的紧急战斗转场和海军舰队岸炮部队的入闽集结。

炮击金门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 战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8月22日, 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讨论通过了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毛泽东认为时机已到,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 毛泽东亲自下令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炮击。

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今天开炮, 时机选择得当。之所以选择这一天, 是因为联大通过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的提案后, 中东局势将缓和下来, 如此一来, 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就会转到台湾海峡。”

毛泽东紧接着指着地图上的金门说道:

“之所以具体在17时30分, 这是因为, 这时正是国民党金门守军夏季的晚饭时间, 军心涣散, 正可以攻其不备。

而从炮兵射击技术角度讲, 这一时刻阳光夕照在大、小金门岛上, 有利于我炮兵瞄准, 而岛上守军却是逆光面对大陆, 不利于完成射击动作。”

彭德怀听了表示完全支持,在随后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3万余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了金门国民党军的指挥机构、炮兵阵地、仓库、舰艇和营房上, 岛上立刻变成了一片火海, 给蒋军造成了极大杀伤。

炮击行动开始后, 苏联的反应很平静, 表示支持中共的立场。

美国则站在蒋介石一边, 于8月26日通知蒋介石;太平洋战区司令同意驻琉球海军陆战队、空军第二全天候战斗机大队即调往台湾第六舰队艾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和4艘驱逐舰自地中海调来台湾, 加入第七舰队, 另调中途岛号航母和驱逐舰若干自珍珠港来台。

随后美国接连表示会增强空军支援,保护台湾,并且试图将事件夸大到金门以外的马祖等地,美国态度十分强硬。

9月3日,毛泽东知晓后,担心事件扩大,下令暂时停止炮击三天,试图与美国展开谈判。可艾森豪威尔似乎并不领情,继续派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随后,毛泽东作出指示表明:“炮击金门是一种持久的斗争。”而中央军委也在9月3日向福建前线部队发出了《对台湾和沿海蒋占岛屿军事斗争的指示》,强调要做好持久斗争的准备。

9月4日,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在这份声明种虽然美国态度依旧强硬,但是释放了愿意谈判的信号。

毛泽东则对将领们说:“我们这一打, 打出美国想谈了, 看样子, 他现在不谈, 也是不得了的, 他每天紧张, 他不晓得我们要怎样干,我们要边打边谈,以打促谈。”讲完大家备受激励。

9月7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声明,宣布愿意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同一天, 赫鲁晓夫在给美国总统的信中打了核保护伞, 指出:“在目前美国早已不是原子武器的垄断者的情况下, 它想用原子武器来吓唬其他国家的企图完全是徒劳的”。

此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

9月7日, 美国军舰以为蒋军运输船护航为名侵入中国领海。叶飞忍无可忍请示是否开炮。毛泽东代表中央命令:坚决打击!但是“只打蒋舰, 不打美舰”。

9 月8日, 我军炮击5个多小时, 发射炮弹2.17万发, 迫使护航的美国军舰仓皇撤至外海。11日, 炮击3个多小时, 发射炮弹2.5万余发, 摧毁岛上军事设施10余处。

解放军一开炮, 美国军舰立即丢下蒋军运输船向公海方向遁去, 任凭蒋军舰船挨炸。毛泽东听闻后心情愉悦说道:“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可让毛泽东没想到的是,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居然如此强硬。

9月11日, 因蒋军炮击厦门大学和美舰再次护航, 解放军开始了第四次大规模炮击金门, 发炮2.5万余发。同一天, 艾森豪威尔表示美国在“武装侵略”面前决不后退。

毛泽东知晓后,秘密约叶飞在北戴河开会, 传递了一些新的战略转变。

赫鲁晓夫欲出精兵,我军拒绝帮助以防引狼入室

9月13日,看见艾森豪威尔态度如此强硬,毛泽东不希望事态失控,在北戴河与叶飞强调;“接下来炮击的力度要减小,炮击改为“打零炮”。

9月16日, 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接见中国大使刘晓, 除对台海紧张局势表示不安外, 还提出一个建议:

“为打破美蒋在太平洋地区的海空优势, 苏联打算向这一地区派遣一支空军部队, 帮助中国制止美蒋的侵略阴谋。”

这一建议当即被毛泽东婉言谢绝,毛泽东认为这是赫鲁晓夫打的如意算盘,他同周恩来说道:“如果我们让赫鲁晓夫派遣军队过来,那么再想让他的军队回去那就难了,不可引狼入室。”

10月4日赫鲁晓夫又提出向中国提供导弹部队问题。毛泽东听了同叶飞说:“地空导弹应卖给我, 由我使用, 他们派少数人来教。”

毛泽东摘下来军用棉帽镇定的说:“苏联要派导弹部队和空军到福建前线, 由他们自己指挥。看来, 他们还是想控制我们的沿海, 控制福建, 就像美军驻扎在台湾一样, 以后我们有什么动作都得问他们。”

说完,毛泽东急忙同驻苏大使打了一通电话,传达了拒绝的态度。

中国的拒绝令赫鲁晓夫十分不满, 而且随着事态的发展, 中苏在如何利用外交手段消除危机方面的分歧也逐渐加深。

毛泽东想要独立自主的将台湾问题通过中美及国共之间的直接谈判解决,而赫鲁晓夫则想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此后,随着苏联的积极促谈,10月5日, 周恩来正式向苏方讲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即决定暂不收复金门, 准备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0月6日, 《人民日报》登载了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从10月6日起, 停止炮击7天。而迫于中方的态度, 苏联不得不收回自己的建议。

10月6日, 彭德怀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 台海局势便渐趋缓和。

结语

炮击金门, 表面上看是中国国共两党的较量, 实际上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同美国的博弈、同美国分裂中国图谋的较量。

在毛泽东“直接对蒋, 间接对美”战略方针指导下, 中共中央在炮击金门过程中正确处理了中美蒋三角关系, 粉碎了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 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 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