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苦乐不均,凡尘如梦,世事纷纭。由于许多事情无法预料,更是难以遂心,所以人们便经常感慨命运多舛,人生如寄。
一个人在极度愁闷和悲伤的状态下,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走上极端。等到冷静下来之后,又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和鲁莽。
近代就有一位诗人,他博学多识,受人崇敬,可是其婚姻生活却显得一波三折。同时因为身处乱世,诗人又惆怅前途未卜,于是便将满腔的悲情凝固于诗行。下面一起欣赏他的作品:
定禅
作者:郁达夫
野马尘埃幻似烟,而今看破界三千。
兰生幽谷初无恨,居进蓬壶别有天。
梦里功名蕉下鹿,淮南鸡犬望中仙。
拈花欲把禅心定,敢再轻狂学少年。
郁达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可惜其父亲在他只有3岁时就撒手人寰,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其拉扯长大,又多亏哥哥郁曼陀带他留学东洋,才让他逐步掌握了不少知识和技能,又懂得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郁达夫的结发妻子孙荃自幼读书,聪慧贤惠,曾陪伴其夫君辗转各地,一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可是属于孙荃的美好时光却显得那么短暂,后来郁达夫在杭州认识了美人王映霞,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意,他对夫人的感情也就逐渐淡漠。
每次见到王映霞,郁达夫就变得失魂落魄,经过不断追求,他最后终于和对方结成了一对伴侣,同时也结束了自己与孙荃长达8年的婚姻。此时新人笑、旧人哭,孙荃忽然变得无依无靠,顿时陷入到悲苦的境地。
可是尘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郁达夫与王映霞没有像人们希望的那样白头偕老。由于受到一些绯闻的影响,他们之间不再相互信任,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这对在别人眼中的“神仙眷侣”忽然就分道扬镳了。
由于婚姻失败,加上母亲离世、哥哥遇害,一连串的打击让其难以承受,郁达夫感到自己仿佛就要窒息。为了排遣心中难以抑制的愁情,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
开篇阐述诗人当时凄楚的心境,“野马尘埃幻似烟,而今看破界三千。”诗人说自己前半生经历曲折,他宛如一匹四处驰骋的脱缰野马,所到之处无不尘灰飞扬。可是生活跌宕起伏,婚姻也不尽人意,一切就像被尘烟笼罩,看不清、猜不透。
“兰生幽谷初无恨,居进蓬壶别有天”,颔联继续抒写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出句化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兰花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自开自谢,芳香四溢,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悲戚。诗人将自己比作幽兰,传达出一种坚韧、自信,以及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对句中的“蓬壶”本指蓬莱仙境中的一座仙山,此处代指禅境。郁达夫因为家庭变故,心情郁闷,于是便走访高僧,与其讨论佛经禅理,希望以此消弭心中的悲愁。“别有天”三字,是说诗人在禅境中感受到别样的人生,也让他的思想从只注重小我的发展,转变为对社稷和苍生的关注。
颈联意味深长,“梦里功名蕉下鹿,淮南鸡犬望中仙。”作者首先引用了《列子》中的传说,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樵夫捕获了一头鹿,然后就将其藏在坑中,并盖上蕉叶,之后就去忙别的事情了。后来他却怎么也找不到藏鹿之地,于是就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场梦。
红楼梦中众姐妹要在大观园里开办诗社,三姑娘探春自称蕉下客,林黛玉便拿她调侃,让大家牵了她去炖了脯子吃酒,此处也是引用了这个典故。
接下来诗人又引用汉代王充的名著《论衡》中的典故,淮南王刘安得道成仙,他家里的鸡犬也跟着升天。诗人以此暗指尘世间很多不劳而获之人,他们攀附权贵以提高地位,以为从此可以作威作福。孰知那些轻易得来的东西,其实也很容易失去,就像一场幻梦。
“拈花欲把禅心定,敢再轻狂学少年”,作者在结尾又引用了佛教里拈花一笑的传说,意指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佛经禅理,让内心变得恬静淡泊,不再执着于过往那些让他伤心之事。
同时面对动荡局面,诗人又希望一切都可以重来,并决定忘记荣辱,亲身投入到抗战宣传和斗争之中,不仅可以为国家奉献微薄之力,而且还能让余生变得更有意义。“学少年”三字,即表明诗人下定决心要实现儿时梦想。
郁达夫排遣愁情写下七律,开篇充满了凄楚之情,结尾却显旷达襟怀。这位从富春江畔走出的民国才子,深受当地山水人文气息的熏陶,又写出过很多名篇佳构,当他由敏感、羞怯的青涩少年逐渐扬名,并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走向更阔远的世界时,也就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赞许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