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坐在出租房的旧沙发上,沙发的弹簧发出微弱的吱吱声,窗外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洒在她的脸上。没有电视,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机孤零零地摆在角落。这个年入百万的电器大老板的母亲,租着这样的房子住。
她拨弄着手中的老花镜,声音中夹杂着几分委屈:“我儿子开了大公司,有8辆车,过得有声有色,可他妈呢?这就是我的日子?”话音刚落,她从沙发扶手上站起来,指着厨房里用胶布粘过的脸盆,“连这个,都是破的。”
57岁的吴莉育有一儿一女,儿子是电器批发市场的总代理,年收入过百万,女儿是一名教师,收入也算过得去。然而,从去年八月起,吴莉声称儿女们再也没有给她生活费。她不得不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最终存款只剩下15块钱。
记者陪着吴莉找到了她的女儿。吴莉的开场白像往常一样直接:“你不给我赡养费,我就把你小时候的养育费算清楚!”女儿皱着眉头,从手机里翻出了去年给母亲转账的记录:“光去年就给了你近十万!”这话像一颗石子,激起了吴莉的不满,“哪里有十万?你看我现在过成什么样了?!”面对女儿的记录和质问,吴莉终于低声承认:“是,给了9万9,但我花掉了!”至于具体花在哪,她没有多说,只反复强调自己需要更多的钱。“你们现在有钱了,养我就这么难?”
女儿带着记者去找哥哥,试图让这场争论有个答案。还未开口,吴莉就径直冲到儿子面前,语气决绝:“给我一百万赡养费,不然咱们就断绝关系!”她掰着手指头算,“你年入百万,一百万对你来说算什么?我养了你18年,这笔钱你应该给我!”儿子无奈地苦笑,反问道:“给你钱,你会满意吗?上次给你十万,不到半年你又来要。”
儿子的苦笑里藏着难言的压力。吴莉手里拿着一沓医药单,振振有词:“去年你们不给我生活费,我拿这些钱去看病了。你看看这些发票!”一万七的医疗费,三万的社保缴费,三千的住院费,还有还亲戚的借款……她反复翻动着那些单据,像是寻找一份迟来的正义。
吴莉并不满足于言辞的对峙。她亲手制作了一块牌子,挂在胸前,堵在儿子店门口,“某某某不赡养母亲!”这几个大字让儿子的门店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儿子说,这让他在生意圈里抬不起头来,但面对母亲的咄咄逼人,他又束手无策。吴莉的丈夫沉默许久,终于叹了口气:“她的脾气强势,我们刚结婚的时候就经常吵架。吵完就把气撒在孩子们身上。”女儿第一次高考失利时,母亲不仅没有安慰,反而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成年后的儿子也不愿回家,因为家早已不是那个让人放松的地方。儿女们说,他们尽力在赡养母亲,但总是得不到母亲的认可。
吴莉拒绝了儿子的提议——回乡养老,住在重新装修好的老房子里。她坚持要一套城市的房子,或者每月两千元赡养费。然而,儿女们对此并不妥协,认为母亲的要求是“无底洞”。最终,吴莉拂袖而去,留下了对儿女的谩骂。家,是避风的港湾,但这个家庭却笼罩在爱与怨的交织中。作为子女,有责任让母亲衣食无忧;作为母亲,也应该思考,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这场纠纷没有赢家,只有一声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