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力没你强的人,为什么赚得比你多

仓嘉对了 2024-12-09 10:30:09

为什么你身边有些朋友明明能力没有你强,但是却比你赚得多呢?

答案取决于一个人开悟的时间和程度。

这听起来有点玄学,赚钱与开悟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接下来能听懂,说明你可能已经开悟了,并且大概率也赚到了钱。

听不懂的估计连赚钱的门槛都没摸到,因为你的思维还停留在人云亦云的状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可能会挑战你的观念,如果难以接受,请直接划走。

不要试图改变富人的钱包,也不要试图改变穷人的观念,因为富人不争论对错,只看利益,而穷人不看利益,只争论对错。

对于穷人来说,想要变富的最大障碍就是他们的观念和认知。如果不改变观念,不开启心智,谁也帮不了你。

即便没有赚过大钱,不清楚如何赚大钱,这都不重要,现在信息如此发达,总有办法学到赚钱的方法。

问题是,为什么知道了却做不到?这是因为没有开悟,无法打破知与行之间的壁垒。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普通人要成功首先需要自律和勤奋,但有多少人能做到?

表面上看是因为懒惰,实际上是由于没有开悟,没有真正理解并接受勤奋的重要性。

我有一个同事刚开始做咨询时,因经常熬夜写作,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甚至在客户面前设定了规则:可以熬夜讨论事务,但不能要求早起。

对于习惯了赖床的人来说,早起确实非常痛苦,这也导致了他的生活混乱,工作效率低下。

后来,这位同事改变了习惯,每天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准时起床。

这是因为他有一天突然开悟了,意识到自己并非天才,只是一个普通人,于是他从自律做起,改正了晚睡晚起的习惯。

普通人之间的竞争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努力程度、自律以及高效的工作方式,这就是普通人成长的道路。

人还是那个人,事还是那件事,差别仅在于是否开悟。

你再想想,你身边是否有那种家庭和个人条件一般、甚至没读多少书的穷小子,后来却发财了?

这些人通常比同龄人更早熟,当你还梦想着改变世界时,他们已经洞察了人情世故,开始低头努力赚钱。

人开悟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动物本能、自我反省、情绪管理及知行合一。

几乎每个人初入社会都是靠本能行事,说话不经大脑,做事全凭直觉。

但那些早熟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学会自我反省,他们会思考为何犯错并迅速调整。

有了反省之后,他们会意识到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与人争对错也没有意义。

他们开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尽量减少内心的冲突,行为处事也更加理性。

他们不再受外界干扰影响,无论是嘲讽、挖苦还是侮辱,他们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当你还在刷剧时,他们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自我觉察和反省,在实践中纠正了许多由原生家庭带来的错误信念,同时看透了人性的本质,学会了放下执着、期望和负担,开始从利益角度重新理解和构建这个世界。

掌握真相后,他们的行动力越来越强,行动也变成了验证认知的过程,绝不掺杂个人情感或幻想,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你会发现,与他们相处时,他们总是大方,抢着买单、干活,交流也非常愉快,你会感到受到尊重。

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了解你的好面子,甚至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们早已洞察了你的心思。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出身相似,有些人仍是穷人,而他们却能够致富的原因。

听起来开悟似乎有些复杂,但实际上普通人只需三步即可完成开悟。

第一步就是忽视干扰,回归自我。

首先需要摆脱情绪的干扰。思考一下,你是在控制情绪,还是被情绪所控?

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胡思乱想,晚上难以入睡,那可能是你被情绪所控制了。

情绪就像是你大脑中的宠物,你的负面情绪越多,它就越强壮。

你生活环境中的种种信息也在不断滋养这只“宠物”,比如手机上各应用的推送消息,这些信息背后都充满了各种情绪,使你的情绪也随之波动。

有时一个微博热搜就能让你气愤好几天,也会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影响工作。

现在,关掉手机,躺在床上,闭上眼睛,想象房间里只有你一个人。

仔细回想一下刚才看到的每条信息,它们似乎与你有关,却又似乎无关紧要。

然而,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你,同时也喂饱了你大脑中的那只“藏獒”。

忽视干扰,回归自我,就是要明白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被外界的信息打乱自己的节奏,做到境随心转、心无外物。如果这些情绪和信息真的影响到了你,那么就应该果断地远离它们。

这是开悟最初级的要求,因为如果你已被情绪掌控,大概率你现在正生活在焦虑之中,而且你若连自己都无法掌控,又谈何赚钱?

如果做不到忽视情绪干扰,那就继续往下看。

第二步是临在当下。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开悟后的感觉,小和尚问:“师傅,开悟以后是什么感觉?”

老和尚回答说:“开悟之前,上山是为了砍柴,砍柴是为了烧火,烧火是为了做饭。开悟之后,上山就是上山,砍柴就是砍柴,烧火就是烧火。”

简言之,就是要活在当下。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

回想一下,为什么你小时候总是很快乐?你可能会说因为那时没有烦恼,没有生活压力,但这并不准确。

小孩子也有烦恼——他们烦恼父母不让玩手机,烦恼不能随便吃零食,烦恼总是有写不完的作业。

实际上,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烦恼。

小时候的快乐并不是因为烦恼少,而是因为总是活在当下。

例如,你不听话时妈妈打了你一巴掌,你哭了,但当妈妈为了安慰你买了一个玩具时,你立刻笑了,仿佛刚才被打的事情从未发生过。

而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感到痛苦?因为我们总是被各种情绪和念头困扰。

即使静静地坐着,也会想起昨天公司里的某些事情,或是担忧未来的种种。

但孩子不会这样,他们只关注当下的事情,就像在沙滩上玩耍可以持续很久而不觉无聊,因为每一秒堆出的形状都是新的。

他们不会为未来担忧,因为他们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每一秒。

这就是所谓的“不恋过去,不惧未来,活在当下”,也是西方心理学家所说的心流状态。

1975年,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花费了15年时间追踪各个行业的成功人士,发现那些能够将事业做到极致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情商或学历高于他人,而是因为他们能在工作中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心流状态。

在心流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发挥出超越平时的水平。

你或许也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一天什么也不做,却感觉疲惫不堪;有时候虽然忙碌,但却精神抖擞,这就是心流的感觉。

学会活在当下,只是解决了情绪问题,能够更高效地工作,但如果想赚大钱还不足够,因为你和大多数人想的一样,凭什么你就能发财?

第三步是看透本质。

这一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见路不走,即见因果”,即看到因果关系。

许多人创业失败,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窍门,没有抓住生意的本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大多数人在面对不确定性、风险和责任时,倾向于等待和依赖,不愿深入思考复杂的问题。

因此,他们容易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而不是自己探索。

如果你想看透本质,必须学会不依赖,包括不依赖自己过去的经验,不依赖前人的经验,即便是现成的道路也不一定非要走。

质疑一切,反复尝试和验证,最终找到因果间的循环关系,看清问题的本质。

正如教员所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第二个层次是“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看到事物的本质。

一位从事投资的朋友曾经说过,投资的核心不在于表象的纠缠,而在于洞察背后的规律。

因为如果只看表面现象,每家公司都可以美化自己的财务报表,利润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估值也可以灵活调整,甚至折旧的选择也能影响结果。

而且,财务报表只是公司经营的后视镜,无法通过它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发展。

因此,真正懂得投资的人会从五个角度来评估一家企业:政策环境、行业赛道、市场需求、产业链布局以及企业的基本状况。

这五个因素综合起来的趋势,才是投资背后的规律。如果只盯着单一的因素,大概率会出现问题。

“见路不走”即看到因果关系,是从下往上看透本质,“诸相非相”即看到事物的本质,是从上往下洞察规律。

如果能做到上下通达,还担心赚不到钱吗?

2 阅读:72
评论列表
  • 2024-12-30 18:36

    每个人的能力构成不一样,有的人业务能力很差,但是巴结领导和关键人物的能力超过你,你的职称和工资就可能比不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