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内一半人口是军人,被称为最安全的城市

浩舞默画历史 2024-09-07 17:13:27

中国最安全的城市是哪一个?

是犯罪率最低的乌鲁木齐,还是卫戍区部队防卫严密的大北京?

这些都不是。

在很多人的眼中,位于三江源头、毗邻巍巍昆仑山的这座城市,才是最安全的城市。

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可以称为“兵城”的城市,其中的人口有一半都是军人或者军属。

为何在祥和的中国大地上,会有这样一座城市呢?这座城市又叫什么名字呢?

这些,还要从西藏的和平解放说起。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呼喊,新中国成立了。

而西藏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也进入了解放的倒计时。

西藏在当时,虽然仍处于农奴制的黑暗统治之下,但是很多有识之士已经看清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在一些进步人士的引领下,解放军在1951年4月正式进入西藏,在世界屋脊上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然而,西藏地区的那些旧贵族,时刻都想着要恢复原先的统治方式。而西藏的匪患,也是相当地严重。

这些因素,都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能震慑住这些非法武装势力,解放军留下了大量驻军,而他们是需要一些生活物资支撑的。

同时,西藏的粮食产量并不丰富,很难满足当地百姓的生活。

大批量的往藏区运粮,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但是,当时的西藏不通公路,想要运粮食,只能用骆驼。

为了完成巨量的运输任务,解放军在青海的香日德设立了运输队的总部,组织了将近三万头骆驼,开始分几路向西藏运粮。

这种运输方式效率太低了,每头骆驼只能运大约三百斤粮食,而且每天行进距离有限,负责看管的人也要吃饭。

所以,虽然骆驼队看起来浩浩荡荡,但能够到达西藏的物资却并不多。

运输队走了几个月后,纷纷回到了香日德。

此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沿途气候复杂,自然环境险恶,骆驼与管理人员的损失都很大。

很多运输队更是在进藏之后,直接便失去了踪影,想来已是凶多吉少。

这些情况,让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长的慕生忠将军心中酸楚。

他意识到,必须要修建一条公路,让运载量大、速度快的汽车能够进藏。

但是,西藏能修公路吗?慕生忠决定亲自考察。

他带了秘书和警卫员,又找了一个向导,一头扎进了西藏的大山中。

经过了四十多天的考察,慕生忠心情沉重:驼队常走的康藏线,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了,以当时的技术能力根本修不了公路。

那么,可不可以另辟蹊径呢?

慕生忠广泛征询意见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青海地区修建一条公路,直通西藏腹地。

于是,他一方面派出部队进行考察,一方面进京,向彭德怀元帅汇报自己的想法。

结果,两线都传来了好消息,青藏线公路的修建,终于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而公路的起点,就选在了青海的格尔木。

在当时中国的地图上,并没有格尔木这座城市。它位于戈壁深处,靠近无人区,自然环境恶劣。

想在这里修路,那真是谈何容易。当慕生忠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公路局的领导甚至认为自己听错了。

而当时,中央财政十分困难,能够调配给慕生忠的资源,也仅有30万元的修路经费,以及两千多把铁锹、铁镐,外加十几名技术人员和一百多公斤炸药。

以正常的用量来计算,这点物资和人员,连修一座桥都不够。

但是,慕生忠却义无反顾地组织了一千多人,开始了艰苦的修路历程。

格尔木附近山水往复,地形复杂。而越往西藏腹地走,情况也越是变化多端。

为了提高效率,慕生忠将军把人员分成6组,分头开始施工。

一旦干起活儿来,大家就不分彼此、不分军民,也不分上下级,每个人都手握大锤、铁镐,卖力地施工。

就连慕生忠将军自己,有时也会赤膊上阵。

平时大家见面握手,都能感觉到对方手心中的老茧。

最让人头疼的,是那些峡谷与河流。这些地方无法施工,连当地人碰到都要绕着走。

慕生忠等人没有架桥经验,只能申请工程师支援。

专家到来后,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最终用圆木支起了一座座简易桥梁。

这种桥梁可以行驶载重十吨以上的车辆,但足以缓解藏区的燃眉之急。

虽然如今看来,这样做十分简陋,也并不安全,但在当时看来,却绝对是一个创举。

1954年12月15日,青藏公路终于通车。这条从当雄草原跨越羊八井、最终直通拉萨的公路,仅用了7月多一点便建设完成了。

施工速度之快,难度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公路起点的格尔木,此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个初具雏形的小城,不仅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更是连接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省的交通要冲。

1995年,为了管理青藏公路,格尔木设置了公路管理局,由慕生忠将军担任局长。而解放军的运输指挥部,也设立在了这里。

随着重要性的加强,格尔木也必须要增多常住人口以维持工作。

在筑路完成后,慕生忠将军便对所有工作人员说,自己要带领他们留下来,当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把柴达木盆地上的这座小城,建设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

数千人常驻格尔木,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吃的问题。

1954年3月,慕生忠带领施工人员修建了这里的第一条水渠,并成功开垦出了27亩荒地。

虽然看上去不多,但这却是戈壁滩中的第一片良田。

半年多之后,格尔木的蔬菜大丰收,让很多战士的营养有了保证;接着,慕生忠又运来了14万株树苗,领导战士们种植树木、改善水土。

解决了吃菜和环境的问题,慕生忠又开始带领战士们盖房。

他们用土坯垒起砖窑、瓦窑,自己生产建筑材料,然后便开始在平地起高楼。

1956年,格尔木的医院和办公楼纷纷拔地而起。

虽然这些楼仅仅是一些二层小楼,看上去也十分简陋,但却是当地最早的一批楼房。

为了对慕生忠将军表示感谢,战士们将其中最高的一座办公楼命名为“将军楼”。

1960年,格尔木正式设置了市级行政单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

而到了祖国建设大三线的时候,众多工业企业西迁,格尔木也从一个单纯的交通要冲,变成了具备大规模农业、工业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城市。

但是,由于公路管理的需要,这里的驻军规模并未减少。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军人和军属,在格尔木居民中的比例,仍在50%以上。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格尔木也开始承担起一些公路管理以外的职能。

近年来,格尔木完成了34867公顷绿化任务,将这座戈壁城市,建设成了森林。

除了新疆常见的红柳之外,这里还种植了沙枣、云杉、榆树等各类树种。

巨大的森林面积,改善了格尔木的气候,让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绿洲。

如今的格尔木,更是不得了。根据2021年的统计,格尔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了367亿元以上。

这在当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辉煌成绩。

同时,市内的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齐全, 格尔木的居民可以在一个相当舒适的圈子里,解决生活的一切痛点。

军民一家的良好氛围,也让这里充满了祥和。

几乎不会有任何犯罪分子,有胆量在这里兴风作浪。也无怪乎当地的人民会自豪地宣称:格尔木是最安全的城市。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