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缅交通史(三):西汉时期,中印国际通道之开辟

幻丝说历史啊 2024-09-20 16:58:59

【编者按】《中印缅道交通史》,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和中印缅国际交通史的好书,整理成文特分享出来,供学习参考交流。之前已经分享了两期,现在是第三期,以后将逐期整理出来,以供学习。

来源1924年世界新漫画鸟瞰图

滇缅公路及滇缅铁路之兴筑,为欧亚文化接触之总枢纽,世界交通之大动脉,抗战以远,吾全国上下集其人力物力,从事开发此道矣!然追溯其源,则距今2100年前,吾先民在历史上光辉灿烂之一页,却已为中印交通开发之尝试,使此试验果完全成功,则东西洋历史,将焕然一新,而云南将代替任何地区,进为全国经济之首都,惜阻于当日盘据滇西、大理、丽江一带之蛮族昆明,一时尚未能完全贯彻其目的也。

来源1861世界地图

中国史上首先倡议开发中印通道者,为汉武帝时博望侯张骞,然努力之结果,中国政治之势力,仅达到川滇交通之一段。史记称"汉遣张骞奉使西域,数出今甘肃、新疆之羌中,多为匈奴阻害。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骞使大夏归,言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开卭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至身毒国,道近有利无害,于是帝命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十余蛮,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嘗羌,庄蹻之裔也,留为求道,西去皆闭于昆明莫能通。

汉代陆路交通图

此所谓身毒者,即今印度,古名天竺或捐笃(Hindostan)之转译也。大夏乃希腊人之一国,在中亚阿母河南,本无大君长,兵弱畏战,后臣于中亚布哈刺(Bukhara)宅居之月氏,西史称之曰巴克特里亚(Bactria),或曰巴尔克(Balkh)(见向达译《斯坦因西城考言记》第二章及王桐龄东亚史),地当今阿富汗境,骞于此得见蜀物,来自印度,则中印间已有商业之交通可知。顾当时中印通道所经,果何在乎?「西南夷传」"自汉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旧昆明。同师在今永昌境(见清戴纲孙《昆明县志》),楪榆,今大理境,依此推定,则汉代西南夷中,所谓昆明者,实处今保山大理间,与越为诸蛮接,为川滇西路及滇缅公路所必经。

汉武帝挂甲柏

帝以昆明屡次阻道,使者还报,谓昆明有池(今洱海也),乃于长安西上林苑中,"錾池周四十里,以习水战(见史记崔清注及「三辅旧事」)。是则昆明一部,实中印交通之一大障碍,故汉武必兴师动众,迭出兵以讨之也(见《云南续通志稿》录全祖望,昆明池考)。同时与昆明阻塞汉道者,简有劳深、靡莫二部,在今大姚、姚安境,去京师西南四千九百三十五里(见史记西南夷传正义胜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帝使将军郭昌,中郎将衙广,发巴蜀兵繁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请降,上以为益州郡,赐滇王印,复长其民。然昆明当其西,屡阻汉使,「斩首数十万」,竟不可通(见常胜著《华阳国志》之「南中志」)。可知其时战事之延长剧烈,而此路之为必要也!

张学良、杨虎城、邵力子和蒋介石游汉武帝墓

然昆明何故而阻道耶?意者蜀布卭竹等中国丝绸之转贩于印度、阿富汗境内者,道经此邦,其人欲垄断商务,把持利权,亦犹中古期间塞尔柱土耳其人之作梗于小亚细亚,花刺子膜之作梗于中亚细亚耳。

要之,中印缅道之早开,自为显著之事实,伯希和(Paul Pelliot)韩德(Hunter)尔教授之著述,俱称纪元前二世纪以来,中国缅甸间已有交通之商道。又曰伊拉瓦底江(IrawaddyR.)为一道,怒江(Salween R.)为一道,尚有一道循弥诺江(Chin-dwin R.)即更的宛河而下,经曼尼堡(Manipur),乘马三月,乃至阿富汗(Afghanistan),即于其地,以中国丝绸,换取欧洲之黄金(见韩德氏《英领印度史》(Hunter: History of British India))。

其他尚有数事足资证明者:

首为中国被称为支--那(China)一名之解释 。 此名最早见于印度「大婆罗书」(Mahalharata)中之「摩奴律」(Manon)。马梯尼(Ma-rtini)氏以为此名出于秦国之称,因秦时国威远播,首为印度所知。

李希脱芬氏(Von Richtffon)或沙畹君亦认此交通线之存在,但以日南(Sinae)一名,写后秦王朝。催台连氏(Terrien de Lacouperic)独持异议,以谓此名应为滇之音(见伯希和著《交广印度两度道考》中「China名称之起源」)。伯希和(I'aul Pelliot)推崇马梯尼氏之说,谓在纪元前二世纪,中印既由缅甸发生贸易关系,则秦国之名由此达于印度,有其可能性。台连氏以滇字古读若真,tsen与chin或Sinae音相接近,亦未嘗绝无理由。史记面南夷传"秦灭六国,惟楚苗裔尚有滇王滇汉奉楚正朔,其对外决不称秦而必曰「滇」,故印度所用之chin,得释为滇,以滇实为中印交通之中枢也。

次于此者,则为云南古代传播佛教之故事。缅甸之统治阶级,最古时期,即由印度移殖而来。上缅甸者,来自阿萨密,下缅甸者,来自麻德拉斯附近(见哈威斯著《缅甸史》姚栴译本)。考孔雀王朝第二代君主阿育王(Asoka),于纪元前272年至232年在位,崇信佛法,派遣宣教师256人,传教各地,最远者,达六百由旬,从此换算,阿育王遣往国外传教僧侣,其程途殆不下16000里,王曾遣希那迦(Sona)、鬱多罗(Utara)二人率僧侣至直通(Thaton)传教,直通,在今下缅甸白古附近,亦名金地国,得信徒六万。

而滇中纪载,如纪古滇说称"阿育王生三子,曾率众追王神骏至金马碧鸡两山间。其地似在滇西之大理、楚雄境(见《元代云南史地丛考》之《昆明县与善阐城》中华出版)。后欲归,为哀牢夷所阻,遂归滇,死而为神。时滇王庄蹻,晚年崇信佛法,不忍杀生,迁居白崖、鹤拓、浪穹,与之相处,众推其后张仁果为王,蹻传世乃绝,仁果肇基白崖(今弥渡之红崖),号曰白国。

考庄蹻开滇比较确实之年代,据后汉书西南夷传,定为楚项襄王时(公元前277年),与阿育王遣使传教之公元前272年,恰为同一时代。金马碧鸡虽不免神话性质之传说,但此事甚奇,滇中纪载类此者如「鸡足山志」(见钱邦芭《鸡足山志》)有阿育王时勅长者明智护目、李善求、张敬成等来创迦叶、圆觉等庵之语。「白国因由」亦有:阿育王封其子孟季于善阐,仲子于白国,而自往碧溪山(疑鸡足山也)入寂之说。

此等主张,虽不见重于正史之记载,然哀牢夷阻绝王子之归路,至少可视为永昌大理间,邃古与缅甸交通之暗示。白国得非即下缅甸境白古之蜕化。善阐或亦可并同朝汉之掸国为一名,惟代达年湮,吾人今日研究材料缺乏,尚不能得充分为之证明也。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学习整理原始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华阳国志》、《昆明县志》、《英领印度史》、《中印缅道交通史》、《云南续通志稿》、《交广印度两度道考》、《缅甸史》、《昆明县与善阐城》、《鸡足山志》、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1861世界地图》、《1924年世界新漫画鸟瞰图》,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