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不应成为空谈,别让乡镇干部去干“干不了的专业事”

无忧无虑之鉴 2024-10-03 14:58:45
基层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基层干部面临着一个尴尬而无奈的局面:他们被迫承担起各种“干不了的专业事”,就像“让鱼上树,让鸟下水”一样不合理。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官僚主义催生的形式主义新变种,以及责任的不当转移。 近年来,虽然中央层面大力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地区却出现了负担的转移和变形。基层干部被期望成为无所不能的“万金油”,从脱贫攻坚到环境保护,从疫情防控到经济发展,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干。这种全面撒网、重点不突出的工作模式,不仅让基层干部力不从心,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当非专业的人被要求完成专业任务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例如,让没有医学背景的基层干部去处理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或让缺乏环境科学知识的干部去执行环保政策,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糟糕的是,这种做法还可能延误问题的解决,甚至引发新的问题。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交织。一些上级部门为了推卸责任或追求表面的政绩,不顾实际地将任务层层下压,而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承受能力和专业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也使得政策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上理清职责分工,确保专业事归专业人干。上级部门应当根据基层的实际能力和资源,合理分配任务,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此外,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减少形式主义的检查与评估,让基层干部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基层减负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真正理解基层的困境,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激发基层的工作活力,提升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让基层干部从“干不了的专业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他们能够且擅长的工作,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