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又称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套独特的记年方式。每年以一种动物为代表,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不仅与中国的历史、传说、天文学、文献记载以及图腾崇拜等多个方面有着深厚的联系,更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以下是对中国十二生肖的由来和演变的详细探讨。
一、十二生肖的由来
1. 早期历法体系与游牧民族影响
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时段,并以十二种动物作为象征的历法体系,这是最早的十二生肖体系的雏形。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这些民族以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或标志。例如,牛作为农耕社会的象征,相传神农氏炎帝是“牛头人身”,所以炎帝的后裔就以牛为图腾。
2. 黄帝选兽传说
战国时期,有一种说法是黄帝发起了一场动物竞赛,他选出了十二种动物进行比赛,最后决定前十二名的动物为代表的年份,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个传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反映了古人对动物与年份之间联系的想象。
3. 天文学背景与十二时辰
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来确定它们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例如,老鼠在子时最为活跃,因此子时与鼠相对应;牛在丑时开始反刍,因此丑时与牛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不仅基于动物的生活习性,也融入了古人对星象的联想。例如,午马、辰龙、寅虎等,就与这些星座的形象有关系。
4. 图腾崇拜与动物崇拜
有人认为十二生肖的选定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作为本部落的图腾或标志,这些动物后来逐渐被纳入十二生肖体系中。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产力很差,猪、牛、羊等牲畜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而虎、蛇等动物可能威胁到人的自身安全,这些原因也导致了生肖的形成。
5. 文献记载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中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的描述,虽然这里只提到了马这一种动物,但显示了古代以动物来纪时的习惯。东汉王充的《论衡》中明确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并与十二地支相配属,这是目前已知最早对十二生肖进行完整记载的文献之一。
二、十二生肖的演变
1. 春秋至唐宋时期的演变
在春秋时代,十二地支就与动物有了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东汉初年,已经出现与今天的十二生肖完全相同的十二兽。北朝时期,生肖联系年份的纪历方法已广泛使用。唐代时,生肖已与吉凶相联系,发展到宋辽金时,人们对十二生肖已经十分熟悉。
2. 明清时期的阐述
明清时期,不少学者还对十二生肖的起源、排列次序等展开阐述。例如,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一个是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老鼠因为使用计谋得了第一名,所以排在十二生肖的首位;而猫因为老鼠忘了叫它,错过了选拔,所以十二生肖中没有猫。
3. 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十二生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例如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虎代表勇猛等。这些寓意和象征反映了古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不同理解和思考。
三、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
1. 子鼠
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中国民间认为,老鼠繁殖力强,古人期待生命的繁衍、大家庭子孙兴旺,于是产生了敬奉子鼠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2. 丑牛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当然也是如此。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起身喂牛,于是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3. 寅虎
凌晨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故称“寅虎”。
4. 卯兔
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有了“卯兔”。
5. 辰龙
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6. 巳蛇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故称“巳蛇”。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7. 午马
中午十一点至午后一点,属午时,烈日当头,这“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于是马与午时相联系,就有了“午马”。
8. 未羊
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于是有了“未羊”。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
9. 申猴
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或者雨过天晴,天气显得清爽起来。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于是有了“申猴”。
10. 酉鸡
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回窝,天一黑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四处呼唤着,轰鸡入窝,于是有了“酉鸡”。
11. 戌狗
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助手”——狗,于是有了“戌狗”。
12. 亥猪
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可以听到肥猪拱槽的声音,主人很高兴。不过要想猪长得肥壮,还得起身为它添食。亥时,自然与猪相连,于是有了“亥猪”。
四、十二生肖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
每一种生肖动物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这些寓意和象征反映了古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不同理解和思考。例如,鼠代表智慧,它虽然体型小,但却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并繁衍后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牛代表勤劳,它是农耕社会的重要劳动力,象征着人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虎代表勇猛,它是森林之王,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除了象征意义外,十二生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在民间信仰中,十二生肖与相生相克的观念相融合,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方面。例如,在婚配上,人们会根据生肖的相合相克来选择配偶;在本命年时,人们会穿上红色的内衣或佩戴红色的饰品来辟邪保平安。
此外,十二生肖还是中国民间工艺的重要题材之一。在绘画、雕塑、剪纸、刺绣等艺术形式中,都可以看到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十二生肖的由来和演变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传说、天文学、文献记载以及图腾崇拜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十二生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和中国文化的瑰宝,还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对十二生肖的研究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