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岁月,可就是这段屈辱岁月中也曾出现过一些亮色: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侵略军在英、俄两大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当时已70岁高龄的老将左宗棠毅然抬棺出征从而成功保住了我国1/6左右的国土。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在屈辱的晚清时代实在是一场难得的胜利。可你知道左宗棠发起收复新疆之战是在1876年吗?此时距离阿古柏入侵新疆已过去11年。
收复新疆的战役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是因为当时的清王朝正值多事之秋: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五年前清政府刚结束与英法联军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前一年太平天国才刚被镇压。阿古柏入侵新疆时波及皖、苏、鲁、豫等省的捻军起义此时尚未被镇压,陕甘等地的回民武装也趁机纷纷起事......早在阿古柏入侵前的1862年陕甘地区爆发的回民“起义”几乎使整个陕西、甘肃都脱离了清王朝的控制。
所谓的陕甘回民“起义”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内外勾结的分裂主义活动:陕甘回民“起义”教主马化龙早就暗中派遣人员到云南和新疆挑拨民族关系、沟通外国、密谋“起义”。马化龙派遣的间谍深入新疆各地打入清军内部策反了一批清军中的回民将领并与英、俄等列强取得了联系。1863年俄国派遣数千军队进攻伊犁和塔尔巴哈台。清军中的回勇在前线反戈一击导致清军溃败,同时伊犁的回民也发动兵变试图里应外合攻破伊犁。
清军虽平息了伊犁兵变,但形势并没得到多少缓解。1864年清军主力都调到北疆伊犁一带防御俄军。这就导致清军在南疆地区出现了兵力空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先是库车爆发了回民“起义”,紧接着南疆各城纷纷起兵响应。清军只好调部分兵力前往南疆平叛。这样一来北疆又空虚了。北疆清军中的回民将领索焕章、妥得璘等人趁机发动兵变占据乌鲁木齐,此后北疆各地的回军纷纷响应。到1864年10月北疆大部分地区都已沦陷于叛军之手。
1865年阿古柏就是趁清王朝如此内忧外患之时侵入新疆的。此时新疆的形势危急到了极点:除了原来的回民叛军和新来的阿古柏侵略军之外还有英、俄两大列强虎视眈眈。阿古柏还利用“泛突厥主义”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得了联系。反观清政府这边所需要应对可不仅仅只是新疆问题。此时陕甘、云南等地都爆发了大大小小的“起义”。清政府面对外有列强觊觎内部“起义”不断的局面一时间竟无力驰援新疆。
在内地援军指望不上的情况下清军在新疆当地的据点只剩下伊犁、塔城、哈密、巴里坤等几座孤城。这些城市基本都被回民包围成为了大漠上的孤岛。这些孤城在对外联系基本断绝后粮草短缺、瘟疫横行。士兵们不仅领不到兵饷,而且连吃饭都成问题。可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哈密和巴里坤的清军硬是坚持了十多年一直等到左宗棠率大部队前来驰援。这十多年间新疆各族人民主动配合清军与叛军及外国侵略者作战。
当时新疆有一支较为强大的部落就是乾隆年间从俄国东归的土尔扈特部蒙古人。土尔扈特部为保卫家园自发集结了2万人去帮助清军抵挡6万回军。土尔扈特部虽歼灭了7000回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当回军围攻塔尔巴哈台时城内守军只有600人。清军守将武隆额四处写信求救。城中的喇嘛根嘎扎勒闻讯召集了2000蒙古牧民前来相助。守军在这2000蒙古牧民配合下成功击退了1万人的回军。可这时的塔城早已陷入弹尽粮绝、瘟疫横行的地步。
经过几个月的围攻后城内清军大多得了坏血病,到了冬季蒙古牧民的牲畜大量死亡。塔城再次陷入绝境。1866年敌军再次到来时轻而易举就攻陷了此城。城内残存的几千人被屠杀。与塔城几乎同时陷落的还有伊犁。长期以来伊犁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清政府设在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就是伊犁将军。拥有九座坚城的伊犁防御工事不可谓不坚固,但此时的伊犁九城早已被回军分割包围。不仅与中原内地失去了联系,而且九城之间彼此也联系不上。
到了1866年伊犁城中的粮食已吃光。这时谁都知道伊犁的陷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但常清、明绪两任伊犁将军都坚持战斗直至守城清军全部阵亡。塔城、伊犁相继沦陷后新疆各地自发的抵抗活动仍在持续。新疆各族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在乌木鲁齐南山徐学功组织起了一支有汉人、满人、蒙古人参加的民团。这些人原本都是在当地世代居住的平民百姓。他们的优势在于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他们的劣势在于没经受过正规军事训练。
可就是这样一群由当地农牧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团拿着简陋的农具坚持和敌人周旋多年。直到此时偌大新疆还有一个地方没沦陷。这就是位于新疆东部的巴里坤。巴里坤现在属于哈密市。历史上哈密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桥头堡。清朝时期哈密一带有哈密和巴里坤两座坚城。1865年妥得璘发动大军准备一举拿下哈密和巴里坤。如果他成功拿下哈密和巴里坤就能和甘肃的马化龙取得直接的联系,那么日后再要收复新疆势必更难。
妥得璘的大军切断了巴里坤的对外联系使之成为孤城,随后妥得璘又派人到甘肃酒泉一带煽动叛乱。完成这一切布局后妥得璘派出数万大军开始攻城。当时巴里坤城里只剩下几百军队。一个好消息是哈密帮办大臣文麟带领2000人退守到了巴里坤,一个坏消息是巴里坤城里的回民也发动了“起义”。当时巴里坤城内有汉城和满城。两城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守将讷尔济亲自守卫满城,又让守备何琯守卫汉城。
敌军包围巴里坤后文麟率领自己带来的2000人出战遭遇埋伏损失惨重。经此一劫后巴里坤更是岌岌可危。可守城清军愣是在这样极端不利的状态下一次次击退了回军。有一天晚上何琯派兵出城偷袭直接攻破了回军的心理防线。何琯一路追杀十几里杀敌近万人。如果清军这份战报数据是真实的可以说是一场奇迹般的大胜。巴里坤守军加上文麟带来的人满打满算才2600人。在文麟遭遇敌军埋伏后还损失了部分兵力。何琯出城偷袭不可能带上全城兵力。
因此何琯兵力推测起来可能不过几百人到一千人左右,但他却杀伤敌军近万人可真是一个奇迹啊。历史上对这场巴里坤守卫战的诸多细节记载并不详细。我们现在只知道巴里坤在弹尽粮绝的不利状态下一次次以少胜多创造奇迹,但讷尔济、何琯等人到底是如何运筹帷幄创造奇迹的就不得而知了。可在当时那样不利的状态下一次次创造奇迹的确是太不容易了。妥得璘见巴里坤久围不克又增调了10万大军围城。讷尔济冒险派遣一支民团收复了济木萨。
此举成功吸引了回军的注意力缓解了巴里坤所面临的压力。回军暂时放松了对巴里坤的围攻,转而去进攻那支收复济木萨的民团去了。这支民团成功完成了转移敌人注意力的任务,但他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全军覆没。1866年伊斯哈克带着几万回军加入了对巴里坤的围攻。就在这时阿古柏大军开始进攻库车。无论是原来的回民叛军还是新来的阿古柏侵略军对清军而言都是敌人,但这两股敌人彼此之间也有争斗。
阿古柏作为外来侵略者在回民叛军眼中也是来跟自己抢地盘的。因此阿古柏才会进攻当时已被叛军控制的库车。关键时刻阿古柏这么一闹反而替巴里坤清军解了围。叛乱回军担心老巢被端只好回去抵抗阿古柏。这时哈密郡王伯锡尔派人联系上了清军,于是讷尔济派凌祥带领2000军队前往哈密。经过艰辛跋涉后凌祥终于和哈密郡王汇合收复了哈密。不幸的是凌祥在返回巴里坤的路上被回军包围,哈密郡王带领2000名维吾尔族人前往解救也被敌军围困。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凌祥力战身亡、伯锡尔被敌军俘虏。叛军抓住伯锡尔后把他裹在油布里活活烧死。伯锡尔在烈火焚身的情况下仍在痛骂叛军。伯锡尔的事迹传回北京后朝廷下旨追赠亲王,还下令在哈密为他修建庙宇以作为褒奖。如今在哈密市中心仍有一座纪念碑镌刻着伯锡尔的生平事迹。凌祥和伯锡尔牺牲后的两年才是巴里坤最艰难的时候。阿古柏攻破库车后标志着他已基本控制了南疆,随后他开始向北疆挺进。
在此之前清军的主要对手是回民叛军这种国内分裂势力,但和阿古柏这股外来入侵者没打过太多交道。1865年阿古柏攻入喀什边卡时首先起来抵抗的是喀什周围的柯尔克孜族人民。1867年阿古柏侵略军攻击和田时当地军民自发组织起来与侵略者战斗:男女老幼一齐上阵守城一个多月。阿古柏攻击库车时当地的维吾尔族、回族等各族人民更是英勇抗敌击毙了阿古柏的长子胡达·胡里伯克。有了这几次经验教训后阿古柏开始打着为清朝平叛的旗号进军。
阿古柏提出的这个口号一开始还真蒙骗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当时一些自发组织起来保卫家园的地方民团还真把阿古柏当成是来帮自己从叛军统治下解放出来。我们之前提到到组织汉人、满人、蒙古人自发抵抗叛军的徐学功就接受阿古柏的邀请一起对付妥得璘。1870年徐学功攻吐鲁番、阿古柏攻乌鲁木齐夹击妥得璘。妥得璘战败后阿古柏在乌鲁木齐扶持马仲为傀儡,之后选择南下以避免和俄国发生冲突。
这时徐学功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他本指望借助阿古柏的力量对付妥得璘叛军,但没想到阿古柏这个昔日敌人的敌人是一个更加可怕的敌人。这时妥得璘为了对付阿古柏又派人秘密联系徐学功要求一起进攻乌鲁木齐。在这种情况下徐学功选择暂时和妥得璘合作。1871年6月徐学功的民团在乌鲁木齐突然遭到马仲大军袭击,徐学功直接带领民团杀入阵中将马仲杀掉。马仲军见状立即慌作一团到处逃走。此战后徐学功和清军取得联系。
清军派遣景廉为乌鲁木齐都统带领200骑兵和孔才、赵兴体等民团前来援助徐学功。随后阿古柏带领10万大军北上企图为马仲报仇。此战中乌鲁木齐的回军投降。徐学功因为和回军保持了距离才躲过一劫。阿古柏将乌鲁木齐的回民屠杀一空。妥得璘逃到玛纳斯后于第二年去世。清军趁阿古柏侵略军与北疆回民叛军交战时收复了哈密等地暂时缓解了危机。可到了1873年白彦虎带领6000陕甘回军闯入新疆袭击了哈密。白彦虎连续击退了几支民团一直杀到吐鲁番。
白彦虎对清政府而言是一个比之前的妥得璘更为棘手的敌人。妥得璘是一个妄图分裂国家的叛乱分子,但他和来自境外的阿古柏侵略势力尚未形成勾结关系。妥得璘的目标是想要割据新疆自立为王。无论清政府还是阿古柏在他眼中都是对手,但白彦虎到了新疆后很快就和阿古柏勾结在一起。以前清政府还能利用阿古柏侵略军和回民叛军之间的矛盾,可现在两股敌人合流显然更难对付了。1873年徐学功的民团被正式编入清军。
当讷尔济、徐学功等人仍在坚守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北京朝廷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海防与塞防大讨论。原来正当清政府准备出兵收复新疆时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占领伊犁地区,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军3000人进犯台湾。一时间中国的东南海疆和西北边防同时告警。当时朝中部分大臣认为应当暂缓收复新疆移塞防之饷增补海防。这时是左宗棠一针见血指出了新疆作为国家西部屏藩的战略意义。
左宗棠一针见血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式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非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中国的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弃中国”。左宗棠据理力争使朝廷下决心尽快收复新疆。可打仗不是光靠决心就行的。军饷从哪儿来?粮草从哪儿来?武器从哪儿来?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1875年左宗棠根据新疆的敌情和地理特点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左宗棠在肃州(今酒泉)集结起了以道员刘锦棠部、都统金顺部、提督张曜部为主的七万西征军。这七万西征军并非全部参与了入疆作战。实际入疆与敌接战的是以刘锦堂部为先锋的三万精兵,而左宗棠自己则统率20余营在星星峡以东担任警戒作为战略预备队。左宗棠认为收复新疆之战的要点就在于兵不贵多而贵精。真正令左宗棠困扰的是后勤补给问题。
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章中明确提出:“粮、运两事为用兵西北最为要紧者”。简单来说就是要把解决粮草军饷的筹集和运输作为重中之重。左宗棠在出兵之前大概算过他率领的七万大军每年需要饷银约六百万两。如果再算上出关运粮的经费实际上的开销在八百万两左右。这还没将诸如整编军队、汰弱留强所需要的补偿费、士兵回到原籍的路费等等计算在内。此外收复新疆后当地的治理建设、安抚人心等工作又需要一大笔钱。
当时内忧外患国库空虚的朝廷只能拨给左宗棠五百万两的军费。左宗棠只好请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就为自己筹备军饷的胡雪岩出面向洋人借款。胡雪岩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先后六次借得外债1870万两白银。当左宗棠收到这笔巨款后却痛哭流涕道”其无耻也,臣之罪也“。这是因为左宗棠深知举借外债不但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还会令国家丧失主权。可在当时举步维艰的财政体系下为了收复新疆为了捍卫国土的完整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左宗棠借到钱后并没采用传统的后勤供应模式,而是创造性地通过俄罗斯商人采粮:他将清军的后勤采购和军粮运输的艰巨任务承包给了俄罗斯商人。英、俄支持阿古柏无非不过是想趁机在中国攫取好处。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眼中无非不过是拿来利用的棋子。其实英、俄两国更想看到阿古柏和左宗棠打得两败俱伤好让自己趁机攫取更大的利益。左宗棠从俄国人手中买粮就使自己和俄国实现了商业利益上的捆绑。
当时俄国商人从伊犁地区征粮高价卖给左宗棠。这让坐收渔利的俄国巴不得左宗棠和阿古柏打得越激烈越好。俄国人有俄国人的算计,左宗棠有左宗棠的算计。这样做既降低了俄国在外交上对阿古柏的支持,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军粮食转运的困难。俄国商人前前后后帮左宗棠采购和运输了1500万斤粮食。除了从俄国人手中买粮之外左宗棠还让军中老弱在哈密开垦屯田,同时又从甘肃、蒙古等地采购粮草运送到巴里坤、奇台等地。
左宗棠还为此在归化(今呼和浩特)和肃州(今酒泉)分别设立北局和南局负责粮草运输补给事宜。当时中国经过洋务运动已能成功仿制一些洋枪洋炮。当时西北地区的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局就是中国早期的近代兵工厂。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中所用的枪、炮、弹药多采自于这些中国早期近代军工企业。左宗棠还从广东、浙江招来专家和熟练工人。在这些人的指导下西北军工企业开始制造抬炮、仿造德国的螺丝炮......这就解决了西征大军的武器装备问题。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军饷、粮草、武器的问题已解决就该动兵马了。左宗棠根据新疆的敌情和地理特点最终总结制定了“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缓进就是准备好了后勤等工作再发动攻势;急攻就是进攻的速度一定要快且一击致命。战略确定后关键是要找到能准确执行战略的精明将领。当时朝廷推荐了两个人:景廉、金顺。左宗棠认为景廉无应变之才;金顺可以为将,但不适合作为大将。最终左宗棠选定了刘锦棠统一指挥前路各军。
在完成征集部队、筹集军饷的工作后左宗棠终于可以放手发起收复新疆之战了。1874年左宗棠麾下的4000人先头部队在将领张曜率领下到达哈密。这时距离阿古柏入侵新疆已过去9年,距离1863年新疆爆发回民“起义”已过去11年。1876年8月上旬刘锦棠部在金顺部配合下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法一路迫近到乌鲁木齐北面的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接着在扫清敌方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冲入城内。
刘锦棠部在此战中歼敌五千余人。1876年8月18日乌鲁木齐克复后左宗棠命刘锦堂部驻守乌鲁木齐:一方面防止阿古柏军北犯;一方面继续清剿山中残敌。与此同时左宗棠又命金顺部挥军西进:一时间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北城之敌皆闻风溃逃。1876年9月初金顺部开始进攻玛纳斯南城,随后刘锦堂、伊犁将军荣全相继率部增援会攻该城。11月6日清军攻克该城后天山北路被阿古柏占领的地区已全部收复。
由于此时正值冬季大雪封山之际,所以刘锦堂部就地筹措军粮并为来年进军南疆进行休整。在清军休整期间英国作为阿古柏的幕后支持者试图阻挠清军前进。当时英国刚迫使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随即又表示愿出面调停清政府与阿古柏政权之间的冲突。英国试图迫使清政府承认阿古柏政权为属国政权。这实际上是对中国主权完整的侵犯。总理衙门随即把英方的建议书转交给左宗棠讨论。
左宗棠回复道:“英人若要为阿古柏立国则割英地与之,或即割印度地与之亦可,何以索我膏腴之地以市恩?”1877年4月14日刘锦棠部自乌鲁木齐南下达坂城。与此同时张曜部自哈密西进,记名提督徐占彪部出击巴里坤。刘锦棠部于4月19日攻破达坂城,随即分兵一部助攻吐鲁番,主力部队则直捣托克逊。驻守在托克逊的阿古柏次子海古拉于4月下旬弃城西逃。这时张、徐两部也已连克辟展、胜金台等地。吐鲁番守敌白彦虎望风西窜,马人得率部投降。
至此清军在半个月内连克两道防线歼敌万余。战争进行到5月下旬时左宗棠的西征大军已取得收复新疆的决定性胜利。眼见大势已去的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阿古柏长子伯克·胡里在英国的扶持下称王。1877年4月14日左宗棠以刘锦棠部为”主战“之军,以张曜部为”且战且防“之军长驱南进逼近敌军的大本营喀什。新疆各族农牧民纷纷拿起武器配合清军打击敌人。一位名叫艾里布的塔吉克族人挺身而出率领族人配合左宗棠的部队一举收复了色勒库尔。
在新疆当地各族农牧民的配合下清军的南进行动十分顺利。1877年9月英国再次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立喀什噶尔为中国“保护国”的要求,在左宗棠连战连捷的战局下一向以对外软弱著称的清政府破天荒地拒绝了英国这一无理要求。到了这年10月刘锦棠部以势如破竹之势驰骋两千余里相继收复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南疆东四城。至此盘踞在叶尔羌(今莎车)、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和阗(今和田)、喀什噶尔南疆西四城的敌军已成孤立之势。
1877年12月中下旬刘锦棠部又连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伯克·胡里逃入沙俄境内。1878年1月2日清军攻克了阿古柏政权在新疆的最后据点和阗。尽管阿古柏政权已然覆灭,然而沙俄仍占据着伊犁。清政府趁着左宗棠战胜之余威派驻英公使曾纪泽与沙俄谈判索还伊犁。左宗棠为配合曾纪泽的谈判工作特意打造了一口黑漆棺材并将自己的驻地由肃州迁往哈密以示自己不惜一战的决心。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成功迫使列强把已吞并的中国土地又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