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风暴讨论得失,不和火焰讨论生死。贾浅浅何以写屎尿而忘香臭

白马侃 2024-05-16 20:38:46

  作为诗人,贾浅浅也是出了名的。因为独创浅浅体、屎尿体而出名了。作为文学院教授,她已郑重声明过有三首网传诗歌并非她写,这三首诗分别是《雪天》、《真香啊》、《黄瓜,不仅仅是吃的》。

  在贾浅浅的一本诗集里,有几首诗争议很大。《朗朗》即是其中的一首。但同时这本诗集里面也有很多首都不错的诗歌,比如《树》。

  

《树》

  诗 / 贾浅浅

它把看不见的黑暗

变幻出纷繁的形状

绚丽的色彩

但有时

黑暗里的魔鬼

总是爬到它的枝条上

摇落所有的叶子

裸露着的光明

牢牢的握在每片树叶手里

晃动或者消失

它都保持着

罕见的沉默

不与风暴讨论得失

不与火焰谈论生死

《朗朗》

  诗 / 贾浅浅

晴晴喊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等我们跑去

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把屎

从床上下来了

那样子好像一个归来的王

 

 贾浅浅的《树》百分之百是一首好诗。

  首先,她的这一首《树》在语言上做到了精练含蓄。在全篇一共十四行的诗句里,每一句都做到了洗练,少则三字,多则不超过十一个字,并以口语易读易懂的形式承载了诗歌蕴藉含蓄的内在灵魂。

  其次,贾浅浅的《树》在诗歌技巧方面的运用娴熟老道,非常成功。诗歌不同于别的文学体裁,积极修辞是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显著特征。

  在贾浅浅的这首诗里,最突出的就是她所使用的拟人手法。她运用拟人手法把一棵树塑造成一个勇敢无畏的光明使者的形象,把黑暗里的魔鬼、风暴、火焰的形象统统予以人格化,与树的人格化形象对立,从而烘托出树的一种伟岸无惧的形象。

  再者,这首诗的立意非常好。女诗人把人格赋予树,显现出人世间的一些勇士为光明而拼搏努力,与黑暗和一切世间的邪恶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对峙、斗争。通过新颖的立意,女诗人抒发了对生活里、对人世里深刻警精的感悟。

  贾浅浅的《树》一共十四行,有着清晰的音韵节奏和思绪起伏节奏。她先以超常的想象描摹树的神奇力量:“它把看不见的黑暗 /变幻出纷繁的形状 / 绚丽的色彩”。

  树本来很普通的,但在女诗人的想象里它已经具备了超人的近乎于神的能力和黑暗斗勇、斗法、斗智。这两行在语言有不动声色的从容、淡定,在精神内涵上充满了不屈和抗争的意蕴。

  从变幻出形状和色彩到把光明握在手中,再到保持罕见的沉默,女诗人把一个人积极向上、争取光明、不畏苦难的崇高精神赋予了一棵树,从而让这树成为了人类在面对多舛的命运时所露出的坦然、不屈的灵魂的象征。

  这样处惊不变的诗句内涵无疑能扣人心弦,令人惊艳、叹服:“不与风暴讨论得失 / 不与火焰谈论生死”。

  与映射、讴歌人们高大灵魂的《树》相比,同时出现在贾浅浅诗集《第一百个夜晚》里的小诗《朗朗》就显得让人十分的厌恶了。很多人以为,这首小诗成为了贾浅浅的成名作,屎尿体的代表作。

  这首诗里的人物形象朗朗是贾浅浅的小女儿,另一个衬托性人物形象晴晴是她的大女儿。一个还不知道下床去大小便的小孩年龄应该很小,很懵懂很幼稚的,应该是刚刚会走路的孩子。而她的姐姐晴晴则已经明白不能随意大小便的道理,因此就有了诗歌开头的第一行:“晴晴喊 /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活在当下,几乎每个家庭的小孩都会被家里大人们的心包围着。虽然说不能以小孩子们为中心,但为了他们长大成人,我们不能不去悉心照料、看护他们。小孩的吃喝拉撒当然是大事,正如诗中所写的,得知那叫朗朗的小孩儿在床上拉屎,一家人都跑去看个究竟。

  自家人会觉得自己孩子的拉撒之物很臭吗?最其码当父母的不会觉得,因为爱,会忽略太多东西的。

  另外,大人们不觉得、不嫌自家孩子们的拉撒之事有异味,用一句俗话说叫“自屎不臭,自尿不臊”。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很明显的是,作为一个母亲,贾浅浅倾注了大爱给自己的女儿们。即使看见手上沾满便便的小女儿,也不由自主地满怀爱怜地看着她平安地蹒跚而步:“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把屎 / 从床上下来了 / 那样子好像一个归来的王”。

  最后这四行诗是整首诗最为传神的地方。用“镇定自若”来形容一个心如白纸、非常幼稚的小孩,在这个母亲眼中仿佛她已经长大,并且有着超乎寻常的淡定的智慧——当她的小手掌已经被弄得脏兮兮的时候。有大智慧方有王者风范。由此可见一个母亲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和期翼。

  一些诗友也比较欣赏最后这四行诗。但贾浅浅这首诗还是让许多诗友欣赏不来。他们接受不了她以屎尿入诗的事实,以为诗是风雅之文,千百年来如此;以为一旦贾浅浅这首诗出现,无疑令当代诗坛的色彩变得更光怪陆离,甚至阴暗变态。

  同为贾浅浅这本诗集中的作品,《树》被人称道,颇受好评;而《朗朗》则被人鄙夷,饱受争议和诟病。人们对这两首诗的看法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对此,各位诗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交流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