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有“极端”的异常行为,比如攻击性、自伤、尖叫、哭闹等等个。分享一套非常实用的强化小技巧!
很多家长会觉得,我们早就学过强化啊,孩子做对了,就给他奖励······。这些鼓励正向行为的做法,叫正强化。对于“减少、干扰负面行为”,我们会专门用到“差别强化”。
啥是差别强化?对比一下,大家就明白了!当孩子表现出一个积极的好的行为,我们奖励他,这是正强化。这个强化只是单向的动作,它不会让孩子的负面行为“自动减少”。
孩子出现差的行为,又或者好坏同时出现,怎么办?我们就要有选择的强化,保留好的行为,同时要减少差的行为。在这里,“差别强化”就起到了一个“分化”的作用。它能让自闭症孩子的正向行为越来越多,同时又给“异常行为”施加了干扰,让这些行为逐渐减少。
相对来说,它要比正强化复杂得多,操作的过程和条件也比较苛刻,但用过之后,很多家长反馈确实好用。
差别强化的四种用法,每个都很经典1、差别强化替代行为
衡宝经常在通过尖叫来吸引老师的注意。老师观察到衡宝对画画很感兴趣,于是每当衡宝想要尖叫时,老师会迅速拿起画笔,开始和衡宝画画。每当衡宝完成一幅画,老师都会给予他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比如贴纸或小零食。
有时候,衡宝忍不住叫出声来,老师会收走画笔和画本。等尖叫停止后,才会给衡宝。渐渐地,他就习惯了用“画画”替代“尖叫”的行为。
2、差别强化不相容行为
华华有一个“坏”习惯,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离开座位走动。每当华华在座位上安静地坐着并认真听课时,老师会给他很多鼓励和零食奖励,比如表扬、贴纸,奶豆、海苔等等。相反,当华华离开座位走动时,老师不会给予他任何关注或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相容的行为会越来越少,华华在座位上安静坐着的时间越来越长,从5分钟,10分钟,直到30分钟。即使离开座位后,看到奖励也会马上回到座位上。
3、差别强化其他行为
一到了上课的时候,红红经常哭闹不安。老师与红红约定,只要不哭,乖乖的配合老师完成任务,就给他小贴纸奖励。每当红红遵守约定时,老师都会按照约定给他小贴纸。老师会根据红红哭闹的时间,计算即将出现“哭闹”行为的频率,每个十几分钟就会提前给他一个奖励。并夸奖红红“真乖,这次红红没有哭哦”。
在奖励和暗示的双重作用,通过“强化异常行为的不发生,同时表演异常行为的减少。”这个策略。红红的哭闹越来越少,配合度越来越多。
4、差别强化低频率行为
即想让孩子多开口讲话,又不想孩子过多的自言自语,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强化低频率行为”策略。
涵涵经常自言自语,总是打断老师的讲课。如果直接制止,涵涵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老师与涵涵约定,如果涵涵在一节课内自言自语的次数不超过两次,那么就可以得到他喜欢的玩具。如果涵涵可以用举手来表示“想要说话”,他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
一开始涵涵不适应,但通过差别强化的“分化”,很快就适应了节奏,并学会了用“举手”来表达的小技巧。
总结一下,差别强化的使用条件,很关键!1、同一个环境里,相同的场景下,才会使用差别强化。环境不同,场景不同,差别强化的作用会被弱化。
2、孩子的问题行为,会有2种以上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对立行为。比如在教室里,孩子有时候会乖乖坐下,有时候又会不停的到处乱走。这2个行为,一个需要被强化,一个需要被消除。
只有满足以上2个条件,让孩子明白2种行为不相容,不能同时发生,差别强化才有发挥空间和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