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外网抬头一看:中国小麦库存够中国人吃18个月

漫聊小知识 2024-08-17 00:10:59
印度禁止大米出口,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作为全球大米出口大国,印度的决定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数据显示,印度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大米出口量,去年更是高达2220万吨,其中约1000万吨是除印度香米外的其他大米品种。

这次印度突然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本土香米外的所有大米出口,措施已经生效,必将导致国际大米供应骤减。大米作为主食,在国际市场上供应短缺,价格飞涨在所难免。

而大米价格的上涨,也将直接拉动小麦、玉米等替代性粮食价格同步上行,进一步加剧全球性粮食价格飙升。

更糟糕的是,俄罗斯宣布退出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俄乌两国的粮食出口也受到严重影响,多重利空因素叠加,让全球粮食安全雪上加霜。

那些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粮食的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依赖低价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遭受粮食危机的冲击。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却有14亿人口18个月的小麦储备,主食安全居于领先地位,让不少国外网友惊叹不已。那么,中国又是如何做到主粮100%自给自足的呢?

中国实现主粮自给自足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曾经遭遇过极为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当时一些西方国家甚至断言"中国粮食养不活中国人"。然而历史终将证明,他们的判断是多么的天真和短视!

如果中国人吃不饱肚子,别说崛起振兴,恐怕就会沦为他国的把柄和绊脚石。因此,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确保14亿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头等大事。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终于跨过这个重重关卡。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自给率超过98%,可以说是做到了主粮100%自给自足。

要实现主粮绝对安全,核心在于不断提高产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农业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首先是优良品种的不断培育。

中国育种专家们冒着酷暑严寒,深入田间地头,辛勤采集各种优良材料,并通过杂交、自交等多种方式,将高产、抗病、矮化等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比如袁隆平先生花费几十年心血,终于培育出亩产突破1600公斤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世界记录。中国杂交水稻事业今日终于成为领跑全球的引领者。

其次,优良品种离不开良好的田间管理。化肥和农药就是不可或缺的两大利器。有人担心它们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但如果禁止使用,产量必然大幅减少。

斯里兰卡就是遭此殃及的血淋淋例子,该国为推行有机农业,彻底放弃化肥农药,结果农作物产量骤降,粮食出现严重短缺。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优先满足人民温饱是第一位的,不会重蹈斯里兰卡的覆辙。再者,我国还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比如在北方地区,大兴高效节水灌溉,确保旱涝保收;在南方地区,加快实施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机械化水平。通过这些有力的举措,有效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

诚然,在确保主粮绝对安全的道路上,中国仍有一些突出短板有待解决,比如粮食在收获和储运环节的损耗较高,大豆也长期依赖进口等。

但总的来说,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最终实现了主粮自给自足的宏伟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战略主动权,同时也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中国在主粮自给自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粮食生产和供给的环节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问题。

中国粮食短板

首先是粮食浪费的问题。很多人以为粮食浪费主要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其实在收获和仓储这两个关键环节,粮食损失同样十分惊人。

收获环节,全国三大主粮平均损失率高达1.97%。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程度不够,收割和脱粒机具性能参差不齐,加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给收获增加了不小阻力。

今后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精细化、智能化的收获机具,减少人为和机械操作带来的浪费。仓储环节同样是一大隐患。

国家仓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管理混乱,容易滋生贪腐和监守自盗行为。而农户家庭存粮则存在防虫防霉意识淡薄,储粮设施落后的突出矛盾。

后者尤其需要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帮助农户建设成本低廉、实用便捷的储粮窖池,从根本上降低仓储环节粮食损失。

再者,我国目前大豆供给基本依赖进口,已经到了非常被动的程度。这固然与我国国情有关,毕竟14亿人口加上19亿亩耕地,必须优先保障口粮安全,大豆种植面积不足。

但如果这一状况持续下去,必将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这里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那就是即便说服力再强,如果国家对大豆进口发生意外情况无有效控制手段,我们的粮食安全仍将着实堪忧。

所以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从多方位积极应对这一问题。首先是开辟新增的大豆种植面积。可以继续推广大豆玉米复合带种植模式,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同时,再多种植一季大豆,增加大豆总产量。

其次是在品种培育上持续用力。我们要加大育种力度,努力在亩产水平上有新突破,提高单位面积大豆产量。目前优质大豆品种还远远不够,背后的科研投入也还嫌薄弱。

再次是继续优化国内大豆生产布局。我国大豆产区比较分散,集中产区较少,这大大增加了物流和仓储成本。未来应着力打造2-3个大豆生产的优势区域集群,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最后当然也要做好大豆进口多元化的工作。我们要巩固住美国、巴西等传统大豆进口来源国,同时大力开拓加拿大、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新兴大豆出口国,防止因地缘政治原因导致进口受阻。

只要从播种、收获、储存等各个环节入手,未来中国完全可以缓解甚至化解粮食供给中的这些短板问题,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地。

总结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最重要的战略问题。无粮食,无安全可言。正是有着这样的重大认知,新中国从建立之初,就把解决温饱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路走来,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智慧,终于靠自己的力量,彻底告别了吃不饱、吃不上的困局,真正实现了主粮100%自给自足!

这其中,我们付出了煎熬的代价,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从根本上讲,主粮自给自足之所以能最终成为现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的优良传统。

在收获主粮安全的道路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持续培育优良品种。我们诞生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孕育了无数默默无闻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他们长期奋战在祖国的田野上,挖掘和利用优良育种材料,把高产、优质、抗逆的优良性状汇聚,创新性培育出大曾、绿优等明星新品种。

新品种的诞生,为保障主粮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要真正丰衣足食,仅仅依靠良种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又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成果,大规模推广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力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精心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在北方防止干旱的同时,注重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在南方则大兴土地平整等田间建设,确保机械集约化作业。一系列硬件投入的持续加大,有力改善了主粮生长环境,为高产量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让主粮生产和供给的利润链条环环相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短板,需要不懈努力予以弥补和完善。

首先,我们在收获和储存环节的损耗过高。这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更加重了我国粮食安全压力。因此完善收获、加工和储藏等配套设施势在必行。

只有用最先进的智能化装备和规模化模式,方能真正遏制这一遗憾损失。此外,我国在大豆生产供给上的自给率较低、对外依存度过高,也是一个必须刀耕火攻的重点难题。

尽管耕地面积的瓶颈无法根本改变,但我们仍有许多补救手段可用。比如在现有种植区域内,通过套种促进多熟,扩大播种面积。

在品种培育上加大投入,聚焦创新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强种植区域布局调整,形成支撑性主产区集群等等。与此同时,继续做好多元化进口来源国储备,进一步增强大豆供给安全的可控性和抗风险能力。

无疑,中国在主粮安全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努力,定能将短板逐一化解,让主粮产业链条环环相扣、无一疏漏。

面向未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挺直腰杆,用智慧和勤劳去续写主粮丰收的崭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加坚实的粮食力量!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又来!印度再出新规限制大米出口,设定香米出口最低价!一切后果,能承受的起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442555337042067&wfr=spider&for=pc

央视财经:印度大米出口禁令扰动国际市场!国际米价涨至近12年新高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950563940343004&wfr=spider&for=pc

经济日报:“大米出口禁令”引发全球粮价上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693645315363006&wfr=spider&for=pc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