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一到接娃儿放学,就看到他在教室里搞“小动作”,不是抖腿就是怂肩;
一上网课就频繁眨眼睛,老师一看,还以为我们要挟他了喔;
感冒后吸鼻、清嗓,一年都没好,看到起心里头也是慌得很...
这一切看似好动的现象,实则很有可能是因为儿童患有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家长如何判断抽动症呢?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只是调皮搞怪,还是患上抽动症?
如果只是孩子行为搞怪,这是可控的,是能自主停下来的;而抽动症是不由自主的,罹患病症的儿童往往会发出和做出自己不想或不能控制的声音和行为,尤其需要注意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抽动症的症状
以下儿童症状皆表现为不受控制地发生:
1.运动性抽动
常见有:眨眼、厥嘴、耸鼻、摇头、耸肩、甩手、抬臂、踢腿、挺胸、收腹、鼓肚、扭腰等动作。
2.发声性抽动
常可发出:吸鼻声、清嗓声、咳嗽声、尖叫声、犬吠声、咕噜声、污秽言语等。
3.感觉性抽动
患儿在出现抽动症状前有局部不适感或先兆,例如麻感、痒感、痛感、热感、冷感或其他异样感。
有些家长认为“‘抽动’只是个小毛病,长大后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研究显示,一部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进入青春期后,不但抽动症不能自愈,而且在成长及发病过程中还伴随着学习、社交、心理和身体上的不同损害,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当发现了孩子身患抽动症之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家长若关注到孩子日常出现怪异的“小动作”,应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全面干预和治疗,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优势
目前认为饮食、社会心理(包括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学校氛围) 等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本病疗效确切,通过口服中药与中医外治结合等方式,能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控制抽动症状,改善共患病,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大优势,不失为治疗抽动障碍的最佳选择。
1.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方法有中药口服(包括汤剂、中成药等)和中医外治(推拿、揿针、耳穴埋豆等)。临床根据患儿的抽动时间、抽动部位、病情轻重,以及年龄、就诊时间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推拿
3.揿针
4.耳穴埋豆
抽动症患儿的生活饮食注意
1.生活护理:为孩子提供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噪音;避免感冒劳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鼓励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等放松训练;避免接触不良刺激(打游戏、看惊险恐怖片等);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营造轻松、和谐、接纳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理解,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
2.饮食护理:适宜食物:奶制品、豆制品、海鲜、动物肝脏、坚果、薯类、全谷物、瘦肉、蛋类、胡萝卜、南瓜、西兰花、菠菜、香菇、蓝莓、草莓、橙子、猕猴桃等食物;不宜食物:避免进食咖啡、浓茶、碳酸饮料、辛辣、生冷、含糖量高、人工色素或防腐剂及添加剂的食物。
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责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