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的奠基者孙策以其雄才大略和勇猛善战著称于世。但是天妒英才,孙策英年早逝,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
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们不禁要问如果孙策没有英年早逝,东吴能否一统天下?
孙策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诡谲的年代,中原大地沐浴在战火的硝烟中。三国鼎立英雄辈出,一时间许多智勇双全的人物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他们熠熠生辉的传奇。
其中曹操和刘备凭借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领导力,终于在艰难的征战中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而孙权虽然并非亲力亲为,但也得以继承了哥哥孙策的遗志,统治着东吴一方。
说到孙策便是一段令人无限唏嘘的英雄悲歌,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这位不世出的领袖有过高度赞誉:"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凌中夏。"
与同为军事家的孙权相比孙策无疑展现出了更为出众的统帅风范和领兵才华。他曾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孙权直言不讳:"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
一个勇猛精明、锐意进取的枭雄形象躍然纸上!
可惜就在孙策的事业如日中天、燎原之势一往无前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生生夺走了这位年仅25岁的将星的性命,让我们永远失去了见证他继续书写传奇的机会。
每当提及这位英年早逝的小霸王人们无不扼腕长叹,痛惜这枝斗转星移的青春英才竟然如此莫名夭折!
孙策年少成就卓越细想孙策的一生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凡。他出身军旅世家,自幼饱私营营的艰苦形势,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渐渐磨砺出了过人的心智和胆略。
父亲孙坚当年为了反抗董卓的暴政在荆州拥兵起义,孙策从小就随营征战,汲取了不少军旅经验。
十多岁的孙策就已初显过人非凡的智慧了,当时与他同年的名士周瑜慕名前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并由此结下了肝胆相照的深厚友谊。
周瑜后来也成为孙策最得力的谋士和重要亲信,可见孙策自小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和亲和力,足以吸引人才环绕左右。
不久孙坚在荆州战死,孙策这枝幼小的新苗还未完全成长就遭受了生命的重大打击。无奈之下孙策只得暂时投靠袁术。
袁术作为当时中原一方豪杰对这位少年将才也是赞赏有加,无奈孙策终非自己门生,未能给予实权重用。
"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袁术的这番感慨无疑已预示了孙策将来必将大放异彩的光明前景。
袁术半推半就让孙策选择了大胆的另一条出路,打下属于自己的江山。
他向袁术借调了一支军队后,居然迅速击溃了当时控制江东的刘繇、严白虎等诸路豪强,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江东的根基。
曹操在远离江南的许都听闻孙策的捷报后也只能感叹"猘儿难与争锋",不得不主动向孙策联姻,以求平安相处。
要知道当时孙策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已经凭借骁勇善战的身手和超乎常人的谋略,击败了一众在江东深足了的强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简直是傲然巨星冉冉升起的写照!而且孙策对人才也是识眼甚高,诸如张昭、张纮、周瑜、吕蒙、周泰、太史慈等后来都成为东吴的核心人物。
他们都是当年被孙策一眼看中、亲自延聘的。可以说孙权之后能统治东吴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孙策为自己铺垫的这批得力文武。
孙策军事谋略备受赞扬虽然孙策英年早逝,但从其少年得志、雄才大略的一生来看,他完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军事谋略和战略眼光。
如果他最终未遭刺杀,能够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又会引发怎样的蝴蝶效应不得而知。
我们回溯到公元200年的那个历史关头,当时曹操和袁绍正在官渡对峙,两军僵持不下。如果孙策仍在世此时正是他出手的大好时机。
曹操在官渡所向披靡,几乎是倾巢出动了主力,后方空虚正容易遭袭,而袁绍那边为了对抗曹军,也牢牢把持着兵力重心。
在这种曹袁双方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如果孙策能乘虚而入,奇兵突袭许都,对曹操必将造成致命打击。
我们都知道孙策骁勇善战、谋略过人,若是他亲身率兵迅猛打击许都,乘曹军疏于防守之隙突然发动进攻,搞不好真有可能占据先机、一举拿下许都。
如此一来曹操主力陷于官渡和许都两线作战的被动,岂不会立即扭转战局?就算不能一举歼灭曹军,至少也能极大削弱曹操的实力。
届时在袁绍和孙策的夹攻之下,曹操的大梦恐将就此破灭。可即便如此对于孙策来说,能否顺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曹操彻底击溃也很难说。
毕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自有过人之处。他深谙兵权之争,对敌情把控得当,定能及时调兵遥阻力挽狂澜。更何况即使孙策侥幸取得许都,也未必能一鼓作气拿下全局。
曹操的谋士荀彧镇守大后方指挥若定,即便许都失守曹军仍可凭借内线腹地,迅速集结增员反攻夺城。
到那时孙策就要陷入被动,因为他毕竟是来自偏远一隅的江东,根基尚不稳固,若直捣黄龙必遭大军剿杀。与其冒这个风险不如暂作棋眼,却步以图中原后局。
就算孙策侥幸突破重围,逃之夭夭,那么形势也必将陷入曹袁二者相持的僵局。曹操身经百战,必定会先收拾残局,打造气候,等待时机捍卫中原。
而江南的孙策则被迫转向巩固本阵营,为了疆土安全势必要对付潜在的威胁荆州刘表。所以即使孙策生存并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动进攻,对曹操旗开得胜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他若想真正取得最终胜利,还需继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与曹操周旋多时直至其中一方力竭而退。但孙策好战的性格和冲动好胜的个性,又岂能坐等这漫长的对峙过程?
这位少年旷世英豪虽是武勇过人才高八斗,却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弱点,战阵之中往往意气用事急于求成。
曹操手下何进之流大将云集谋深算勇,即使孙策当时存活,恐怕难免将来也会在某一次恣勇作战中重伤殒命。
笔者认为孙策是三国时期一颗凌空的流星,太过夺目耀眼,却也注定了生命的短暂。他智勇非凡思维精锐,号令江东方振大业却被刺杀于年仅25岸。
这位东吴开国功臣未竟的壮志未酬令无数后人感慨万千,扼腕追悼。
但我们不能因孙策英年早逝而对他生前的卓越事迹视而不见。他作为东吴的奠基人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大大扩展了地盘,铺平了孙权后来长治久安统治的道路。
他雷厉风行敢作敢为,展现出中国军人勇猛顽强的品格。而且他格外重视人才广纳贤士,最终成就了东吴朝野上下巍巍人才济济的盛况。
无论如何孙策都是三国时期智勇并重、仁者不让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堪称传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未能实现一统中原的宏愿,但他的英勇绝不会被世人所遗忘。孙策生前的光辉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不断追求卓越,成为人生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 . 国学网 . [2017-1-11]
《晋书·载记第四》 . 国学网 . [2017-1-11]
《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 国学网 . [2017-1-11]
《困学纪闻》 . 藏书网 . [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