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大名鼎鼎的浦项钢铁,又被印度当了“大怨种”。这公司花了近12年,斥资几亿美元,结果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幸而有了经验的浦项钢铁,逃离印度的速度特别快,而印度这边还略显失望呢。
为啥印度“外资坟场”的威名都全球远扬了,韩国还非要去找不痛快?难道是韩国人的自信,让他们觉得印度不敢对自己下手?
浦项钢铁在印度的“被坑史”这事情还得说到2004年的印度,当时的印度正处于一个经济增长期,而它为了满足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在积极引进外资。
同时,在同一时期,浦项钢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之一,也在尝试对外进行建厂行为。
这主要是因为韩国国内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断上涨,为了节省成本,他们才有了对外建厂的想法。
一开始,浦项钢铁选择了巴西、中国、印度、越南这些地方,但由于一些投资环境、政策法规、资源获取难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巴西和越南先被排除在外。
而中国则是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具有优势,并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这意味着如果浦项在此建厂,会有强大的对手与其进行竞争,于是浦项钢铁在中国建厂的念头也就此抛弃。
印度是劳动力成本、资源丰富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方面,都能满足浦项的要求。
浦项钢铁认为在这里建厂或许能够吸引到大量的印度商家购买,外加印度当时也在疯狂引进外资,所以两者一拍即合,确定在印度建立钢铁厂。
一开始,浦项钢铁与印度说好,自己会投资120亿美元,在印度建设年产1200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工厂。
然而,在签订合同后,浦项钢铁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印度虽然是个国家,但内部却是个民族大融合。6种宗教信仰和22种各邦语言,10个主要民族和无数的少数民族,分布在28个邦,这就使得印度人的文化信仰完全不统一,甚至可能还会有文化冲突。
这就说明,和浦项合作的奥里萨邦,就是一个与印度政府分开的一个地方政府,和印度总理说了也不能很快批准下来。
这样的背景下让浦项在第一步审批流程,就耗去了大量的精力。但没有什么事情是钱摆不平的,浦项再次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才让地方政府批准了他们的建厂计划。
但是,地方政府也管不了征地问题,浦项钢铁的噩梦这才开始。
韩国浦项要建的钢铁厂,共需用地4000亩,其中3566亩由印度政府提供,而剩下的则归百姓管。
正是因为土地都是归当地人所占有的,地方政府也管不了他们。所以这些百姓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断抬升价钱,以获取最大利益。
这还没完,印度中央政府又跳出来说,浦项在此建厂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根据环境保护法,浦项钢铁还得花将近153亿卢比作为补偿。
就算浦项乖乖掏钱,它也得等上几年来获得这个环境批准。好不容易拿到批准,那些印度钉子户又不乐意了,要求浦项再多给一些钱,同时也要提供工作岗位才能动工。
之后又发生了一些折腾事,让浦项钢铁实在是气不过,立马卷路逃走了。
但印度政府可不想让这么好的项目黄了,于是又承诺说一定会让浦项顺利完成项目。就这样,浦项再一次被印度给忽悠了。
虽然这一次浦项建厂还挺顺利,但印度人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刚过一年,又出了一些事情,浦项建厂计划再次泡汤了。
这一次韩国人不给印度人谈判的空间,彻底放弃了这个建厂计划,直接打道回府,再也不考虑印度了。
不只是韩国,论多家外资在印被坑的案例这种情况在印度可不是个例,除了浦项,很多外资只要一到印度就会被坑。以至于大家来印度建厂投资之前都得考虑三分。
就在今年9月左右,印度还打算投资一个从孟买到新德里的高铁项目,出1000亿美元,呼吁全球强国竞标,但不出意外的是——无人投资。
原来,这项目说着好听,但实际上却是要求其他国家先垫付资金,想要拉别国垫底,这恐怕是个脑子清楚的都不会往里面跳吧。
很多知名大厂也被印度“割了韭菜”。
比如小米曾经看着印度人口多,到印度来建厂。却不料被印度开了罚单,就在去年小米被印度开出了5.58亿人民币的罚单,今年又被扣押了48亿元的资产。
要知道小米全球一年基本的净利润也只有 85 亿元,这说明印度抢走的利息高达一半及以上,真不愧是个“吸血鬼”。
不只是小米,像Vivo、Oppo也都难逃印度毒手。
据说Vivo已经被开出了将近27亿人民币的罚单;Oppo更是被印度指控说逃税439亿卢比(折合人民币37亿元)。
最著名的案例还得算上海电气,它曾在2008年垫资80多亿人民币,帮印度建了一座电厂,很快就造好并且投入运行之中。
但是在建完后印度迟迟没有回应,更不要说拿回工程款了,一直拖到2019年,上海电气无可奈何走了法律程序。
没想到印度不仅不还钱,更是反咬上海电气一口,说上海电气所建立的工厂造成了环境问题,并索要21亿元人民币罚款。
这还不够,印度还污蔑说上海电气的设备有问题。合着到头来上海电气不仅免费帮印度建立了工厂,还倒贴钱给印度。
不光如此,印度还连自己的伙伴都坑。
以微软为例,因为印度的代码业比较发达,微软就有一些事业分给印度,海外的微软公司也有不少人是印度人。可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蛮好的,但是印度可不管这些,该开的罚单还是要开。
在2008年,印度税务部门就请了微软吃将近70亿卢比的罚款。
更狠的是,印度还会为了开出更多的罚款,而修改自己的法律。
2007年,英国的沃达丰公司瞄准了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收购由李嘉诚掌控的在印度运营的和记黄埔相关业务。
然而,由于这两家母公司均不在印度本土,相关的财务交易,并未经过印度的银行系统进行。
印度怎么能放过这笔敲诈的机会呢,立马就给英国沃达丰开出了26亿美元的罚单。
沃达丰怎么肯这样被印度白白敲诈一笔呢,便请了最顶尖的律师打到了印度最高法院。由于确实按沃达丰所说的,相应的法律依据并不存在,所以印度政府败诉。
没想到,印度的厚脸皮可是无人能敌,印度政府立马连夜修改了企业所得税法案,并且还能追溯60年。
这下换到英国沃达丰傻眼了,印度政府也没放过李嘉诚,更是要求李嘉诚缴纳12亿美元的罚单。就这样,印度政府获得了63亿美元的“意外之财”。
印度不只是会“随机应变”,还会“放长线钓大鱼”。
印度政府先是放宽外资进入国内零售业的限制,吸引了沃尔玛等外资企业进入印度,随后开始“收网”——等沃尔玛逐渐稳定后,印度政府却开始提高外资企业的经营门槛,如修改法律要求外资企业销售更多本土产品,并对沃尔玛进行行贿指控等。
另外,印度在大选期间,有候选人提出打击外资企业,以保护本地企业的政策,这让本已负重前行的沃尔玛更加疲惫不堪,最后撤离了印度市场。
可见,印度人在玩阴的这方面是一把好手。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外企,对印度这个市场简直是又爱又恨。
没有外资,印度有何影响?通过众多案例可以知道,外资想要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扎根,就先得磨掉一层皮。
不过,印度人是真的不欢迎外资吗?
其实也不是排斥外资,而是“赚我的钱可以,但花我的钱就不行”,即印度其实排斥的是外资在赚到钱后转走利润。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想法很脑残,但这种担忧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印度企业竞争力很弱。
他们想保护本土企业,担心外资的进入会挤压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影响本土企业的发展。
但是印度这样的做法,又会让外资大规模的撤离,可能会对印度经济造成冲击,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难道这些影响印度人不知道吗?那必然是知道的。
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印度人其实也有做一些应对措施,比如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等,以此应对外资撤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印度也意识到外资撤离对他们带来的影响,因此也在有所行动。
最近,有不少印度媒体多次发出信号,表示希望通过改进政策和政府态度的变化,吸引中资和相关产业链重返印度。他们甚至还试图通过边境问题作为筹码,以寻求中国的投资。
虽然印度曾经伤了不少外资的“心”,但仍会有不少外企继续“飞蛾扑火”。
这还得归因于印度自身有着丰厚的人口红利,让不少人认为它就是下一个“中国”。
接着就是政治原因,印度近年来的兴起,可少不了美国老大哥的鼎力相助。
在全球产业链调整的背景下,美国成为了引领变革的主导力量,并将印度视为重点扶持对象,众多美国企业因此纷纷涌入印度市场进行投资。
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其他西方国家也在加大对印度的投资与合作力度,因此印度还是会有不少合作对象的。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印度还会是个香饽饽。
但是,印度人如此“渣男”的行为,还是会让不少企业对在印度进行投资此事好好冷静一段时间的。
又不是损失政客的钱,老百姓和企业家损失有啥关系,只要能讨好主人就行[笑着哭][笑着哭]
中国已经帮印度建好高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