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的第一个年头,姜维收到了一封来自母亲的劝归信。一方面是良师益友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一方面是家中孤苦的老母劝归。辗转反侧多日后,姜维用尽全部力气,提笔写下了回信: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孙盛杂记》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为了自己的报复,姜维终究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凉州故土。从那之后天水少了个姜伯约,而诸葛亮也意外收获了北伐以来最大的回报,和蜀汉最后的守护者。
一、天水麒麟儿,远志不当归姜维字伯约,出生在天水郡冀县,父亲姜冏做过郡里的功曹。当年羌人叛乱,姜冏挺身而出,为保护天水乡民而死。因此姜维受父亲恩泽,小小年纪就做了中郎,开始管理天水郡事务。
少年姜维与老母相依为命,喜好郑玄经学,早早就入仕曹魏。其人善文刚毅,有乃父之风,是天水郡出了名的文武全才。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形容姜维的才干。
此虽非史实,却也基本属实。诸葛亮见到姜维时,对其才干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评价:一、姜维思虑精密,能想到常人想不到的事,而且精于实务是个做实事的人;二、姜维心怀胆识而又才智过人 ,用兵一道天赋极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姜维传》
一个初来乍到的凉州降将,一出手就是五六千虎步兵,这就是诸葛亮对姜维的看好程度。此外,诸葛亮对姜维的个人评价是:“此人心存汉室,而且才华出众,精通军旅谋略,应该让他入宫面见陛下”!
就这样凉州上士姜维,归降不久就与刘禅有了第一次见面。但诸葛亮不知道的是,他没有看错姜维,却没有看懂刘禅。忠于汉室的姜维,将在蜀汉灭亡近百年后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二、星落五丈原,伯约伐中原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病逝在了五丈原。他的临终遗命是:魏延、姜维断后,北伐大军由杨仪率领徐徐退回川蜀。魏延不服杨仪,为马超之弟马岱所杀,刘备时代残存的名将自此全部殒命。
但这并不意味着姜维,就能在蜀汉政权中崭露头角。在姜维面前,还有两个北伐的障碍,一个是蒋琬一个是费祎。如果说诸葛亮最大的悲剧是什么?那一定是曹魏无事,北伐难以成功。
但诸葛亮死后不久,高平陵之变、淮南三叛相继爆发,曹魏政权动荡之际。继任者蒋琬、费祎,却全部选择了休养生息,而不是锐意北伐。见曹魏叛乱频发的姜维,多次要求率军北伐,却为费祎压制,最多不过统军万人。
一转眼丞相病故已有19年之久,北伐事业依然无功而返。甚至连当年的天水麒麟儿,在经历诸葛亮北伐,与19年休养生息的岁月后,也成了53岁高龄的垂暮之人。
一个凉州的降将,外无同僚心腹之臣,内无相依为生之亲。怀揣着最强烈的北伐之志,忍受着满朝众臣的排挤,姜伯约心中的苦楚当奈几何?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三国志.姜维传》
姜维这种困顿于异国他乡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253年,一场意外刺杀案成就了姜伯约的北伐。费祎被刺杀身亡后,姜维第一次有机会率领数万大军北伐围攻南安城,最终粮尽而还。但此后两年,姜维接连取得了对曹魏,北伐的空前胜利。
公元254年,姜维再次率军自陇右北伐,魏国狄道长李简投降。魏将徐质率军来援,又被姜维阵前斩首,打得魏国援军惨败。接着姜维率领得胜之师,一连攻克河间、狄道、临洮三城,并将其民众从容迁回蜀地。
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三国志.姜维传》
公元255年,姜维与夏侯霸再出狄道,大败曹魏雍州刺史王经。《三国志》明确记载,王经部众死者数万人,姜维一战封神,几乎打穿了曹魏在关中、陇右的整个布局。姜维也凭借此战的优异表现,进位蜀汉大将军,达到人生最高峰。
但同为军事奇才的邓艾登场,再加上曹魏强横的综合国力,姜维彻底陷入了北伐泥潭。先是胡济失约,邓艾大败姜维于段谷;后是黄皓专权于内,姜伯约避难沓中;六十高龄的天水麒麟儿,反倒成了蜀汉政权北伐的最后希望。
有人说姜维北伐虚耗蜀汉国力,但蜀汉的北伐何尝又不是一种矛盾的转移?自诸葛亮时代起,北伐就是缓和荆州士族派与益州地方派的良方。总领军政大权,蜀汉政权缔造者之一的诸葛武侯,都无法调和的矛盾。交给一个凉州降将,与政务毫无关系的姜维,又该如何处理?
蜀汉后期的大将军是姜维,但主政之人可不是姜伯约,这就是姜维与诸葛亮最大的不同之处。无论是黄皓还是诸葛瞻,都在排挤领军大将姜维。这种来自内部的压力,是荆州派领袖、总领军政大权的诸葛亮,都没有承受过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姜维北伐的难度,比起诸葛亮北伐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斩杀魏将徐质,歼灭王经数万大军的战绩,比起诸葛亮却也毫不逊色。单从军事才华来说,凉州上士姜伯约不亚于其伯乐诸葛亮;至于政治才华,姜维并无施展之机。
三、将军阵前君先降,伯约遗书应相言公元263年,也就是姜维屯田沓中的第二年,邓艾、钟会双双入川,拉开了灭蜀之战的序幕。姜维早早上书刘禅,请求派张翼、廖化进驻阳平关,但黄皓相信鬼神,告诉刘禅不用担心。
致使蜀军错失战机,邓艾奔袭沓中,击败姜维屯田大军。但姜维反手又虚晃一枪,绕过诸葛绪围堵,成功守住了剑阁。钟会指挥十多万大军,日夜猛攻剑阁而不能克,粮草耗尽将要退兵之际。
远在成都后方的刘禅,却先一步投降了偷渡阴平的邓艾,而后一纸诏书劝姜维投降。将军阵前君先降,那一日姜维泪洒剑阁,无数北伐将士拔出佩刀砍石,悲痛之声响彻天际。
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三国志.姜维传》
沧海桑田须臾间,弹指蜀汉已亡80年。当东晋的孙盛,追随桓温伐蜀再至成都查阅典籍时。看守典籍的老者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道:“大将军没有投降,大将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国啊”!而后老人打开书柜,取出一封暗黄色的书信,交到了孙盛手中。
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三国志.裴松之注》
愿陛下忍受数日屈辱,臣姜维定要让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而复明!望着那泛黄的字迹,孙盛彻底被震撼了。蜀国灭亡已有80年之久,吴国亡了、甚至连西晋都亡了,姜维的遗书依旧字字闪耀,令人动容不已。
“一计除三贤”,当初的天水降将,成了蜀汉最后的守护者。兵马没了,君王降了,百官都臣服了,他哄骗着钟会也要复国。最后邓艾死了,钟会也死了,乱兵挖出姜维内脏,只见其胆大如斗。
正如诸葛亮初见姜维所说,此人心怀汉室,才华谋略过人,应当送去面见陛下。直至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数月之后,姜维仍在谋划复国。诸葛亮没有看错姜伯约,唯独忽略了刘禅的投降!
前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星落五丈原;后有姜维胆大如斗,一计除三贤。蜀汉虽亡,昭昭其烈,国无内乱,代有名臣,天时不再,伯约授首,百年遗书,日月幽明!
每次看三国,总是很感慨,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卧龙和幼麟
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