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相信对黄盖这个人都不陌生,他是江东地区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名将。
非常的老将军,而且他战功也是赫赫,很受后主孙权的重用,先后效忠三位主公,分别是孙坚、孙策和孙权。
其中他跟随孙权的时间最长,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的称呼是: “江东大忠良”。
就说明了他不仅战功非常的伟大,也非常受后主孙权的重用,那么长期活跃于战场的黄盖,后来又去往何处?
赤壁之战那么关键的一役中,黄盖也是在帮主策划了一番之后,才出现的火攻战术,而黄盖在此役中所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
他后来为何不再出现在历史上。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着大军攻打刘备,占领了荆州的许多地方,可谓一统北方,这就给夺取荆州奠定下基础,并且还向南进军,准备要拿下江东地区。
面对兵力高达二十万将士的曹军,孙权和刘备两军联手,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若是这两国的势力一同被打败,那么天下的局势都会面临重新洗牌。
如今关羽已经被抓,让孙权也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本来和刘备之间一直都保持着相对比较良好的关系,如今也陷入两难境地。
然而此时形势也逼迫着孙权必须做到刺吴中的关羽一死,这都应该归咎于曹操,最关键的时刻,孙权带领吴国的大军前来增援,更激发起人民百姓的斗志。
正当双方即将开打时,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直到第二天雨止后,两军才开始激烈对决,在赤壁之战中,黄盖向孙权提出一个策略。
这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方案,甚至可以成为胜败关键的一点,当时黄盖根据周瑜的安排,先是在黄盖纵马假意逃跑,向曹军来报,实现了火船声势浩大的轮船排开,自然而然容易看出火势很大。
但此时江水又太小,这样根本不能让火船推进,等到夜晚,才将船只驶到敌人营地附近,点燃火把,再往敌船上抛,同时一点一点拿下曹军的水寨。
果然很快引起一阵大乱,再结合周瑜带领的大军,正好可以分兵击破,并且黄盖也被箭伤到手臂,在三国志《吴书》中记载:“至临阵之日,见其野心不减……。
又往访之,自熟水行船工具于江上为众人用……”。
但其中并没有记载黄盖身上的伤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当时曹操带来两万铁浮屠,他的器械已经布置完毕,也说明了他已经有了充分准备。
而且许多都在岸边,只要是将浮屠点燃,就是要将炮火迎到甲板上,再就是打曹操所轄蓝袍军,也有可能是打完陆地上的目标,就对鲁士先发攻势。
再加上当时东吴水士,他们可英勇善战,但都有一定问题,那就是缺少强有力的将领,所以这就是重点了。
而这一切又正好要由黄盖实现,希望周瑜用火攻阵法时,能够得到这个人的实力,这个成就应由黄盖独自完成,所以方才会说:“一诺千金”。
黄盖后来为何不再出现在战场上?黄盖才是当时唯一能够与诸葛亮等人比拼的人,如今却消失于历史,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而知。
也许是年老多病,也许是受伤,还有可能是不想再征战沙场,总之我们不清楚,但是既然不再出现在历史上,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几种不同情况。
第一种猜测就是年轻人的想法上升到了年轻人的手中,于是老将们便都退居二线,让出前线的位置给年轻人。
在《三国演义》中提到黄盖不是因为中箭受伤才不再出现在前线,而是因为他的年龄,以年为单位换算成天数,仅剩下十天。
他若再和年轻人拼杀沙场,他年老体衰,很有可能会丧命于沙场,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回家了,而且他自己也知道实力难敌年轻人,于是便决定退出前线。
但我们无法判断哪一条更加真实,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属于第二种猜测,就是年老体衰,同时也受过伤,以及更多原因不足以继续待在前线作战。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自古老将回家都属于普遍现象,再加上种种情况,所以黄盖虽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将军,但他更会选择做一个聪明人。
最后作为老将选择做一个清醒的人,退伍后退休生活可以享清福,无奈如此,在长江之间各地封地高达一万户以上,因此没有参与到后来的活动中。
所以那些青年的问题,后来周瑜等人都参与进去,就连诸葛亮也不例外,这让别人没有参与其中的人充满嫉妒,但却漏掉了一位大臣,那就是黄盖。
在董卓之乱爆发,那年蔡瑁在郢中自立,但事后还是要归属刘表,而刘表为了能够打败蔡瑁,也招揽人才,其中就有黄盖来投靠刘表,但是没有要到他。
在陈表投奔到程昱手下的时候,他便约见程昱欲想拉拢黄盖,可以说程昱手下隐没许多名将,其中就有黄盖。
但程昱认为这些名将已经退出作战,如果再让他们进入沙场的话,其中还有黄盖等老而弥坚的人,所以对于这些人早已稳重,没有轻言放弃,所以一直处于战略退守阶段。
所以程昱对于陈表的话并不同意,并且对最好的人才,不应去看那些名将,而应该去寻找新人,所以程昱认为新人才是最可靠且令人放心的。
黄盖退位后去哪?说到底黄盖更多的是治理上的事情。
例如他治理地方先进,被时人夸赞“足相大贤”,其勤能补拙,所以在治理方面做事比做官更加重要,而太守的位置绝非泛泛之辈可以做到。
第二种可能就是黄盖获得太守的位置,他治理地方的时候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对待工作态度认真扎实,并且具备较高才学者一般都可以获得官职。
要么就是县长,要么就是太守,很显然后者一定是要比前者职位高,这里面自然还有太守辛毗等人。
但辛毗并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他所拥有职位也是靠父亲辛岳的关系,有一定背景,但这样的故事不止在辛毗身上,就连郭攸之都是如此。
郭攸之年纪也很大,相比那些新生代需要治疗地方,其有能力有才能的人,需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刘表虽有名将,可他的眼光和价值决定了他的结局,并不完美。
若是换成黄盖,可以处理好治理上的任务,自然可以平步青云,这对于日后佳绩都有帮助。
但他们都没有这个机会,只能重新回到前线作战。
最终辛毗等人所养成的大都是土匪或流寇,而黄盖作为名将,不仅功业可以永载史册,又可以安享晚年,同时也可以被全国百姓所歌颂。
最终辛毗等人所养成的大都是土匪或流寇,而黄盖作为名将,不仅功业可以永载史册,又可以安享晚年,同时也可以成为全国百姓歌颂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