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立大功!斥资9亿,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如今沙漠变绿洲

张先生说知识 2024-09-15 20:04:37

沙漠,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漫天黄沙,幅员辽阔,会让人心中升起豪迈之感;

同时在面对沙漠时,也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毕竟大漠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浩瀚无垠,更多的是荒芜、飞沙、寸草不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回”等等,从这些流传下来的诗句也在佐证人们心中沙漠的形象。

既是不适生存,战事频发的边关,又是英雄辈出,豪迈洒脱寄情之地。

沙漠

对于沙漠的描述总是植被稀少、雨水稀少、沙地覆盖、空气干燥的地方。

在中国,沙漠的总面积达到了七十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而依照其自有的生态环境,绝对是人类生存挑战的重要项目。

纵观全国的沙漠,80%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地跨我国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最著名的就是八大沙漠。

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拔2500米的柴达木盆地沙漠、被译为天一样浩渺无际的腾格里沙漠等,无论是哪一个,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就是广阔无边,环境恶劣,其中,就有着“首都头上一捧沙”的库布里沙漠。

状如弓弦,背有“响沙”,距离首都北京只有800公里,也是北京发生沙尘暴的源头,但这个定义只在2014年前。

库布里

曾几何时,库布里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一片沙漠,而是水草丰美,人们得以安居乐业的极乐之地。

但随着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沙化迅速侵袭了这片土地,加之人们放牧等生活方式,让这片土地渐渐失去了生机,转化成了沙漠,再不断地向外吞噬,终于成了飞鸟难过的中国第七大沙漠。

可以说,沙漠不仅自身环境恶劣,还会波及周边的生态平衡,甚至会带来沙尘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更有甚者,会向周边沙化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防沙治沙的行动迫在眉睫,我国在1959年开始就已经在治沙的道路上前行。

现如今,如甘肃、新疆等省市都还位于沙漠之地,还有一批祖祖辈辈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种着梭梭树,防沙治沙的守护者。

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确实改变了沙漠生态恶化的趋势,据统计,在2006年我国沙漠化土地已达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8.12%,现如今已降至13%,可见这些年来我国治沙的成绩。

但这些成绩并不意味着治沙工程的简单化,虽然现今社会机械化进步神速,但在防沙治沙的道路上却实在有限。

在近来的一档种地纪实真人秀的节目中,曾经就有一期节目前往甘肃的沙漠支援,种植梭梭树的行程,在节目中我们依然可以见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才有的土坯房,还有已经看不见颜色,只覆盖黄沙的运水车。

不管是什么样的车,在沙漠深处都寸步难行,只能徒步搬运树苗,而这只是最边缘的地带,再往里,甚至浇水都要用人力,节目中,成员遇到的沙尘天气是当地极为常见的天气,同时搬运、栽种、浇水等过程也十分艰难,甚至会迷失方向。

而这样艰难种下的梭梭树苗想要抵御黄沙,却需要5年甚至10年的成长,可想而知,把沙漠变绿洲是需要人力一直坚持,漫长的时间作为见证,而目前在沙漠中的一片片树林是多么的难得。

引黄入沙

在这样的背景下,沙漠绿化不仅是我国需要面对的难题,更是世界各国难以解密的问题。

于是,我国在2014年向世界递交的“引黄入沙”工程的完美收官,使得联合国都将其定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并将其列为研究对象。

这无疑是让世人更加好奇,“引黄入沙”究竟是怎样的工程!

沙漠治沙的工程很早,虽然一直在推进,但进程一直缓慢,1993年,11级强风卷起4米高的黄沙,造成超百人的死亡,且毁屋400多间,可见其破坏力,而灾后的安置重建等问题也相当的棘手。

1998年,前韩国驻华大使权丙铉先生刚步入中国,在北京机场迎接他的不仅有我国的迎宾人员,还有漫天的黄沙,这对环保意识深重的全先生来说是非常深刻的体验,并也因此创立了未来林。

顾名思义,就是为未来植树造林,防尘固沙,而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影响北京沙尘的源头,库布里沙漠,在此后30年间,未来林的守护者越来越多。

同时,人们也在另辟蹊径,对这片沙漠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工程,就是“引黄入沙”工程。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患自古以来就是防汛的难题,一边是干涸的沙土,一边是无处安放的河水,怎么看都是可以双向奔赴的彼此,却各自独守一方。

而库布里沙漠的位置却决定了,其终究会为沙漠与河水贡献一场相聚盛宴。

库布里沙漠距离黄河最长的旗县杭锦旗不远,而杭锦旗每年都会面临因冬季到来,河面结冰而使上游流下来的河水成灾的问题,这一现象也被人称之为凌汛。

而如果能够引这部分河水进沙漠,不仅可以解决沙漠缺水的难题,也可以把极易成灾的河水找到渠道,引流而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整体布局引流的河渠走向,又要不让水如在沙漏中行走,不能起到丝毫作用。

工程的进度旷日持久,看似简单的想法却用去了10年的时间,耗资9亿的巨款,不仅河渠完整,种植的沙柳树更是固水固沙,真正地实现了沙漠变绿洲。

沙漠变绿洲

口号变成现实,没有从头到尾的关注库布里沙漠的人,很难想象飞鸟难越的死亡沙漠如何做到如今的绿洲遍布,生机盎然,曾经的死亡灰败再无痕迹。

在2017年联合国的一次报告中,就有库布里沙漠绿化修复超6000公里,10万牧民脱困,创造超5000亿的生态财富,可见其对库布里沙漠绿化工程的肯定。

对于当地人,植树造林从最开始的守护家园也逐渐变成了扩大家园,再不是原来难见绿意的生活状态;

而是可以在庭院中养花种草,惬意生活的美好现实。沙漠守护者几辈人不停地守护也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与此同时,库布里再不是无人区,而是成为可以供无数人游玩的旅游胜地,而旅游业的兴旺也同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除了提供一般景区的服务,还有专门租借骆驼、越野车等交通工具的特殊服务,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库布里沙漠的绿化使得附近省市,尤其是首都的沙尘暴天气有效减少,再不会隔三岔五地处于沙尘之中,同时,因为是引入凌汛的黄河水,更是减少了水灾的隐患。

而其减少灾害而间接减少的损失也非常可观,对维护人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守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已经被提倡几十年的口号,而沙漠的守护者们却真真实实地做到了,为了不让沙化继续扩散,为了能够有更多绿色的栖息地,当地几辈人都在为此努力。

不仅仅是库布里沙漠,其他的几大沙漠也有其守护的卫士,不仅仅有层出不穷的志愿者,还有已经走出沙漠,有着高等教育的人才返回家乡,守护家乡,这不仅让人动容,更加让人敬畏!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