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了解两个一笔只差的汉字——易和昜
“易”字大家都比较熟悉。
许慎依照小篆字形解读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祕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 意思是说:易,指蜥易,又叫蝘蜒、守宫。字形像蜥易之形。《祕书》上说,日、月二字合成“易”,象征阴阳的变易。另一种说法认为,“易”采用“旗勿”的“勿”作边旁。所有与易相关的字,都采用“易”作边旁。
郭沫若先生认为:甲骨文、金文的“易”字由“益”简化而成,“益”象器中盛水,“易”简化了所盛的三点水和器皿上供提拿的鋬(即今天人们常说的把手、柄),赏赐是使受赐者的财富有所增益,所以由“益”分化出“易”字,“易”是“赐”的古字,本义是赐予。赐予是财由一人转移至另一人手中,故引申有易手、易置、更易之意。引申为更抽象的一般意义之变易,号称群经之首的《周易》,即以這最抽象意义的变易为课题。
也有观点认为“易”是“锡”的本字。甲骨文字形,像正在被灌注液体的器皿,表示用勺具将金属熔液浇铸到器皿坯模中。锡的熔点低,是铸器的好材料,古人发现“熔锡铸器”,好操作,不费事,遂以铸锡为易。
“易”字中间加一横笔则变为“昜”,读作yáng(读音:阳)
《说文解字》中说“昜,开也。从日、一、勿。一曰飞扬。一曰长也。一曰疆者众貌”。意为:昜,表示开阔敞亮。字形采用“日”、“一”、“勿”会义。有一种说法认为,“昜”表示飞扬。另一种说法认为“昜”表示漫长。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昜”像四疆大地照耀在太阳下的样子。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总行从日从丂,古文献研究专家屈万里认为,“丂”象树柯、枝柯,是“柯”的初文。金文后来加从“彡”,象太阳的光线。全字象太阳升到树上,阳光从树梢上照射下来,“昜”是“陽”、“暘”的初文,本易是阳光。近代文献学家张舜徵在其《说文解字约注》中也说“上有日照临之,下象艸木之根”。
后来“昜”字已很少用,加意符“日”另造“暘”字,《说文解字》说“暘,日出也。从日,昜声”。又加意符“阜”造“陽”字,表示阳光照射在山丘上,因为阳光常照在山的南面,故山的南面称为“阳”。
易经,骗子的圣经。汉字不存在,是国民时期冒名顶替篡改产生的假货。繁体字是华夏字,简体是中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