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底层,若发生战争不会参加?”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闲蛋黄 2024-05-27 09:00:03

“如果发生战争,我是不会去的,也不会让我的孩子去,我是社会底层的人,和平时候没人记得我们,有难时才想起我们。说什么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发福利时候,享受国家待遇的时候,都没有给同等的待遇。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会去,也不让我的孩子去。”

除了这些,网上还会有:上战场需要摇号吗?不是城市户口可以吗?等等的一些调侃性言论。这些观点反映出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的情绪,同时也暴露出一种对战争与和平的无知和冷漠。兵役大体分自愿性的志愿兵(募兵制)或强制性的征兵(征兵制)。有的国家没有组建军队,有的国家服一定时间兵役,有的国家实行全面的志愿役。此外,在战时若出现兵力不足,征兵不能解决问题,国家可能会转变征兵政策,强制全体国民参军。

和平从来不是上帝的恩赐,没有遏制战争的坚强国防,和平只是美妙的幻想。国防永远是外交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顾自己的安危,不愿为国家奉献,甚至抛弃国家,那么我们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者,就是对历史和人民的罪人。

和平时代,求着你当兵。当兵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薪,但军队通常会提供福利和补贴,如住房、医疗保险和教育援助等。对于那些来自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贫困孩子来说,可能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或是面临就业机会少、就业前景黯淡的困境,参军入伍至少可以为他们提供一次,走向成功并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的机会。

战争年代,你求着当兵。战乱频繁,对经济破坏巨大。战争的开销变成税收,压到老百姓头上,失地失业的国民要么成为乞讨的流民,要么胆子大的变成流寇,组织起来打家劫舍,占山为王,变成土匪。中国古代就是这个情况,到了民国时发展到了登峰造极,在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开始分裂,军阀遍地开花。每一次军阀混战,留下来的都是遍地饥荒。流民能干啥保命?只能加入暴力集团寻求安身立命的场所,要么去当兵,要么去当匪。在那个连呼吸都困难的时代,再也没有比这条路子更快地实现升官发财梦了。

美国百年征兵广告

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James Montgomery Flagg)这个名字,你可能从未听说过,但你一定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山姆大叔,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征兵海报,一战二战鼓舞了百万美国人自愿参军,奔赴战场。

一战时期美国左右逢源,在战争双方之间军火生意做得不亦乐乎,直到最后看到协约国胜利在望才正式加入战争。那时美国大兵完全不够用,政府急需调动民众参战的情绪,获得更多的兵源。在这种情况下,画家弗拉格创作了一幅经典的海报,画面中一位眼神锐利,戴着美国国旗配色的帽子,身穿燕尾服的老者,用右手食指指着观看这副海报的观众,下方的文字是:“I WANT YOU”(我需要你!)

这个经典姿势可能受到了英国画家阿尔弗雷德-列特(Alfred leete)海报的影响——《BRITONS WANTS YOU》(不列颠需要你)。英国陆军大臣基奇纳伯爵头戴陆军元帅帽,以食指指向观众,“YOUR COUNTRY NEEDS YOU”(国家需要你)。相信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两幅海报构图和创意上,甚至是文字上的相似之处。可不管怎样,弗拉格的“再加工”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幅海报被印制了超过400万张,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在招贴画历史上前所未有。

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原有的“孤立主义”思想不和,在国内一开始引起较大争议,山姆大叔的出现迅速消弭了美国人民对于参战的抵触情绪,凝聚国内人民力量。美国通过铺天盖地、声势浩大的征兵宣传,获取民众对战争的全面支持,不仅吸引了大批男性入伍,广大女性也积极参与到支持战争的行动中来。

“道德绑架”是美国常用的宣传策略,通过施加社会压力、提高道德责任感劝说人们去做原本不想做的事情,没有道德的中间地带,不支持战争即反对,是懦弱和卖国的象征。在一间舒适安逸的客厅,一家人其乐融融,用小孩子的语气天真的责问大人为战争做过什么贡献,矛头直指在当时受过高等教育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美国中产阶级,让一些中产阶级中的“吝啬鬼”在海报面前产生一种逃避责任的耻辱感。

“要么扛枪,要么掏钱”,高举美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带领美国将士奋勇上前线。战争初期的海报并不向人们强调购买债券所带来的投资收益,而是利用没有直接参加战斗的人们心中的负疚感,宣扬战争债券为他们提供一个直接为战争出力的机会。

二战时期,罗斯福总统决心参战,开始做战争准备,而在一战中影响巨大的“山姆大叔”再次成为罗斯福钦定的招募海报主人公。在写给画家弗拉格的亲笔信中,罗斯福还故意调侃弗拉格说到:我很欣赏你当初的小聪明,起码这省下来一笔邀请费用,不过你的这种做法倒是让我们了解自己的祖先到底长什么样子了!弗拉格根据一战海报稍作修改,就变成了二战经典海报《I WANT YOU》。

大部分美国人信奉基督教,其核心教义是倡导爱别人。那么,在战争中,该如何让民众坚信敌人是丑恶的,美国参战争正义是正义之举呢?只有充分将敌人妖魔化,激发爱国热情号召民众为国家而战。美国政府也舍得投入,拨付了大量的国防经费。在一线的士兵们,不但能拿到每天一美元的基本工资之外,还可以领到至少25美金的额外补助。其次,美国还提高了对队伍老兵的照顾标准,对比其他工作岗位自然高出一大截。

美军还会用一些美丽的画报女郎吸引眼球。画面上的美军上尉腿受伤了,被6个身材曼妙长相甜美的女兵抬着,身边和身后还有同样装束的3名女兵巡逻警戒。意思是:如果你在丛林中和日军战斗受伤了,也会有美女护士把你抬回军营,生命是有保障的。此外,美军还积极地吸引海外人士来参军,只要替美国人上前线,就有机会获得绿卡。对这一政策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早年偷渡来美国的黑户,去战场上拼一把,没准能单骑变摩托。

上述政策让美军迎来一个参战热情高涨的时代,但自从越战之后,美国人对战争又越来越抵触。为了征兵,美国国防部煞费苦心,不仅利用电影和游戏,把当兵包装成一件极其酷炫的任务。从2005年起,国防部又想出“重罪豁免”,除了那些叛国、杀人等十恶不赦的恶人外,普通的罪犯可以报名参军。2009年,他们又开启了“MAVNI”计划,允许招收17~34岁、具有语言专长等特殊技能的合法移民进入指定部队服役,奖赏依旧是金光闪闪的美国国籍。

乌克兰告诉你,什么叫征兵“饿不择食”

在战火纷飞的乌克兰,每一个士兵都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与命运。然而,自从去年初乌克兰爆出“士兵不足”的消息以来,这个国家就一直在为兵力问题而苦恼。拥有再多的西方武器,没有足够的士兵去使用和维护,也无法与强大的俄罗斯军队相抗衡。

一个公民,只要生活就得去工作,还有消费。那他工作的发工资记录,社保记录。以及消费记录,在国家人口大数据库里面和基层政权都有显示。要给孩子办户口上社保,给老人办理社保和其他业务都逃不出大数据的。国家发生战争,一般不用平民上战场,大都抽调有兵役登记的公民中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分批次奔赴上战场。那出现把男人从街上拉走、强制让不适合参战的人服役、用武力威吓将他们带到征兵处等情况,就说明乌当局正规军损失惨重,三级动员体制已经无法动员更多的作战部队参战,亟待补充兵源,能做的只有抓壮丁上战场。

乌克兰为打赢这场俄乌冲突真的是拼了,先是进行了12轮的征兵,把患有艾滋病之类的有严重疾病的人派上战场,再接下来给女性订制大量防弹衣。一位名叫德米特罗的乌军军官告诉美联社,他指挥的部队正在加班加点地修筑阵地,以对抗俄军持续不断的炮击。他透露,俄乌冲突开始时,他的部队每两周轮换一次,每次休息一周,现在士兵只能在战斗一个月后获得四天的休息。根据西方官员的说法,乌克兰军人的平均年龄在40多岁。但乌军前线指挥官表示,士兵年龄越大,就越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在阿夫杰耶夫卡附近作战的乌军士兵迪马称,他所在的部队最近招募了7名年龄在55岁到58岁之间的新兵,“他们能突袭什么地方?如果让他们背着装满武器装备的背包走上4公里,他们会在半路上倒下。”

乌议会正在审议加强动员的新版动员法草案。在新版法案中,比较显著的改动是将被派往前线人员的年龄下限从27岁变为25岁,这将扩大兵源,乌克兰的计划是在今年再增加50万新兵。此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在乌克兰国民警卫队服役。兵力短缺问题不仅是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政府需要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包括加强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士兵待遇和福利、加强国防教育和宣传等。

为国效力和无谓送命是两个概念,“底层”当然有不参军的权力,那是因为已经有人默默付出了。有的选总比被迫选择要强!

1 阅读:121
评论列表
  • 2024-05-28 11:26

    这词和当年日伪汉奸的口供没什么两样[抠鼻]

  • 没有如果,不会战争的,目前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动中国。

  • 2024-05-28 10:10

    如果发生战争,我肯定去,战争、读书学习都是实现阶层跃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