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我退伍后相亲很难,母亲让我娶“表妹”我没同意,如今很幸福

浩哥评武器 2024-11-28 15:14:42

母亲总说,儿子的婚事是她这辈子最操心的一件事。1988年我退伍回到农村老家,母亲就开始张罗着要给我介绍对象。

那时候,农村的退伍军人并不好找对象。村里适龄的姑娘大多都嫁出去了,剩下的不是身有残疾,就是有其他难言之隐。而城里姑娘,一听说对象是农村的,立马就摇头。

"你小子眼光太高了!"母亲经常这样数落我。在她看来,我这个农村出身的退伍军人,能娶到一个健康的媳妇就该知足。可我不这么想,军营里的六年时光,让我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也改变了我的择偶标准。

这天,母亲神神秘秘地把我叫到堂屋:"家山啊,二舅家的翠花今年十八了,模样俊,人也勤快。要不......咱们去提亲?"

我一听就愣住了。翠花是我二舅家的小女儿,虽然不是亲表妹,但从小一起长大,我一直把她当妹妹看。况且,我们村历来就有个规矩,走得近的亲戚是不能通婚的。

"娘,这不合适。"我斩钉截铁地回绝了。

"有什么不合适的?"母亲急了,"现在政策开放了,又不是亲表妹,村里又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你都二十六了,再挑挑拣拣,就真成老光棍了!"

母亲说得没错。那时候,我们村确实有几户人家是表亲结婚。但我就是觉得别扭,况且我对翠花从来就没有那种感情。

"不行就是不行。"我态度坚决。

母亲气得直跺脚:"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城里姑娘看不上你,村里姑娘配不上你。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

我沉默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找个什么样的。只是隐约觉得,婚姻大事马虎不得,要找就找个能说到一块去的。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有人说我傻,放着现成的表妹不要,非得去外面找。也有人说我清高,不知道知足。但我知道,这辈子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压力,就把终身大事给耽误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春天,我在乡里的供销社看中了一个姑娘。她叫李秀兰,是隔壁公社的会计。头一回见面,她穿着朴素的碎花布衣裳,扎着一条简单的辫子,但说话做事透着一股子干练。

相处了几个月,我发现秀兰不光人漂亮,心地也善良。她虽然是公社会计,但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我家的情况也很理解。最让我感动的是,她愿意和我一起住在农村,照顾年迈的父母。

当我把秀兰带回家的时候,母亲的态度还有些冷淡。但随着相处时间加长,她渐渐被秀兰的善良和能干所折服。特别是秀兰主动帮着收拾家务,照顾生病的父亲时,母亲的眼圈都红了。

结婚三十多年来,我和秀兰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我们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在城里当工程师,女儿是镇上的老师。每当看到儿女们健康快乐的样子,我就庆幸当初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现在想来,母亲让我娶表妹,也是为了我好。在她那个年代,能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就算是美满姻缘了。但时代在进步,婚姻观也在改变。感谢我有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也感谢命运让我遇到了秀兰。

如今,村里那些表亲结婚的家庭,有的因为生育问题分开了,有的因为感情不和离异了。而我和秀兰,依然恩爱如初。每每想起这些,我就觉得,婚姻大事,宁可晚些,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心意。

去年夏天,翠花的儿子结婚,我和秀兰专程回村里参加喜宴。看到翠花满面红光地招呼宾客,我不禁感慨万千。她早在九十年代就嫁到了邻村,跟丈夫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酒席间,翠花笑着对我说:"家山哥,还记得当年妈让你娶我的事吗?现在想想,真是有趣。"她已经出落成一个富态的农村妇女,脸上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

"是啊,那会儿大家都觉得我不识好歹。"我举起酒杯,和翠花碰了一下,"现在看来,咱们各自都找到了合适的人。"

席间,我和秀兰聊起了这些年村里婚姻的变迁。以前那些表亲结婚的家庭,大多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因为遗传疾病而痛苦,有的因为感情不和而分开。反倒是那些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婚姻质量普遍较好。

"你说得对,婚姻不能将就。"秀兰握着我的手说。三十多年来,她一直是我最好的知己。无论是在农村创业的艰难岁月,还是后来搬到镇上的适应期,我们都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们靠着务农和在供销社的工资,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学。秀兰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总是想方设法改善家里的条件。她学会了养鸡种菜,还利用业余时间给村里人代写信件、算账,既增加了收入,又赢得了乡亲们的尊重。

九十年代末,镇上开始搞经济开发,我和秀兰商量后决定开一家小型农资店。起初,母亲极力反对,认为做生意不如种地稳当。但秀兰用实际行动说服了她——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进货,晚上还要核算账目,经常忙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农资店渐渐有了起色。后来,又开始代理化肥农药,成了方圆几个村最大的农资经销点。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母亲逢人就夸:"我这个儿媳妇,比自己闺女还亲!"

2008年,我们把农资店转让出去,在镇上买了房子。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每逢节假日,全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总让我感慨万分:当初要是因为压力妥协了,哪有今天这么美满的生活?

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的儿女在婚恋观上也很开明。儿子的媳妇是外省人,女儿的女婿是城里人,他们都很恩爱。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婚姻贵在两情相悦,而不是门当户对。

前些日子,村里一个年轻人要和表妹结婚,特意来问我的意见。我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告诉他:"感情的事,宁可多等一等,也不要委屈了自己。这不仅关系到你一个人的幸福,还会影响到下一代。"

后来听说,这个年轻人放弃了和表妹的婚事,在外地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还谈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对象。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我都为他们感到高兴。

回望这些年,我深深体会到:爱情和婚姻,都不能靠"凑合"。它需要我们有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我们有智慧找到适合的人。而一旦找到了,就要用心经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如今,我和秀兰都快六十岁了。但每天清晨醒来,看着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依然会感到幸福和感激。感谢当初的坚持,让我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感谢这些年的相濡以沫,让我们的感情历久弥新。

母亲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每次看到我们恩爱的样子,总是欣慰地说:"还是你小子有眼光,给咱们家找了个好儿媳妇!"听到这话,我和秀兰相视一笑,心里都明白:幸福的婚姻,来自于彼此的信任和坚持。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