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胠箧》简疏(3):智乱天下

袁连法爱文学 2024-09-30 11:51:27

《外篇·胠箧》简疏(3):智乱天下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 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 。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

此处说弃智不尚贤。《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上诚好知而无道(其实都有道,比如儒家法家,但不是道家的无为之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罯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浸)毒、颉(诘)滑(和)坚白、解垢(构)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道德经》第二章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铄)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附地)之虫,肖翘(飞空)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自然之生)之机而悦夫役役(利害取舍)之佞(诈伪);释夫恬淡无为(不争)而悦夫啍啍(计较,哼哼唧唧)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圣也好,贤也好,辩也好,无非都是智。尚贤必争,尚智必诈,尚辩必惑,所以“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不过,庄子在此把上之好知放在重中之重,而老子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重心却是反对民之智而不是上之好知。庄子认为,民之智至多乱物之性,上之智则是乱人之性,因而导致天下大乱,可见庄子其实并不是一个蹈虚自全的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