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严禁搬运,已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难熬的关卡,在三伏期间气温潮湿又闷热,上蒸下煮,人容易感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因此三伏天也被称为“苦夏”。
在食俗方面,进入伏天后我国民间有吃饺子和吃羊肉的习俗。老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摊煎饼摊鸡蛋”,进入伏天后很多人会食欲不佳,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里开胃解馋的食物,同时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因此在我国民间有入伏吃饺子的习俗;老话还说“伏羊一碗汤,胜过神医开药方”,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有入伏吃羊肉的习俗,羊肉不仅可以“以热制热”,同时还可以很好犒劳一下夏收的艰辛。
那么今年三伏天在什么时候?农村老人说有2个坏消息和1个好消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的三伏天在什么时候?三伏天包括头伏、中伏、末伏,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大概在小暑和处暑节气之间,因此进入小暑节气后就意味着很快就要入伏了。我国古代一直用干支纪日法来记录日序,而三伏天的时间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来配合决定。
老话说“夏至三庚便入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就是入伏的时间,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就是入末伏的时间;头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头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段就是中伏。
今年6月21日夏至,夏至后的第3庚日在7月15日(庚辰日),因此今年7月15日入伏;今年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在8月14日(庚戌日),因此今年8月14日便是入末伏的时间。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为:
头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总共有40天,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坏消息一:今年是“暑包伏”所谓的“暑包伏”指的是大暑交节的时间在中伏的前面。由于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出现的迟早不同,因此每年入伏的时间几乎不一样,头伏都是固定的10天,头伏结束就是中伏,这必然导致每年入中伏的时间几乎不一样。
而每年大暑交节的阳历时间都在7月22日至24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由于每年入中伏的时间不一样,因此每年大暑交节的时间要么在中伏的前面,要么在中伏的后面。
今年7月22日大暑,而入中伏的时间在7月25日,很明显今年大暑交节的时间在中伏前面,属于“暑包秋”。老话说“大暑中伏前,热死老黄牛”,如果大暑交节的时间在中伏的前面,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三伏期间会非常热,这很容易引发“伏旱”,三伏期间农作物正处于扬花期或者灌浆期,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旦发生干旱,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就会严重降低。今年是“暑包伏”,对农民来说不是好消息。
坏消息二:今年是处暑出伏前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大概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正如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这里的“一伏”指的就是末伏,即末伏的时间往往在立秋之后,末伏有10天,而立秋节气有15天,因此每年出伏的时间要么在处暑的前面,要么在处暑的后面。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15日至8月23日,出伏的时间在8月24日,而今年处暑交节的时间在8月22日,属于“处暑在出伏前”。
那么“处暑在出伏前”有啥说法?老话说“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处暑出伏后必定是丰年”,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处暑在出伏的前面,那么预示着秋天会冷得比较快,这样农作物很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而如果处暑交节的时间在出伏的后面,那么预示着秋天会炎热比较长的时间,这样农作物有充足的生长时间,农作物会更加容易丰收。今年“处暑在出伏的前面”,这对农民来说同样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好消息:2025年三伏天只有30天最近10年(2015年至2024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但是我们在2025年将迎来30天的三伏天,2025年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
由于立秋后必有末伏,因此入伏的时间越早,那么三伏天的时间就会长;而如果入伏的时间越晚,那么三伏天的时间必然短。凡是在7月16日前入伏,那么三伏天必然有40天。
总结,今年7月15日就入伏了,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三伏天可能会比较热,同时今年秋天冷空气可能来得会比较早,我们要早点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