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后日本帝国扩张急需的石油等战略物资哪来的?

东君聊 2024-08-01 23:34:59

为了支持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愈演愈烈的扩张步伐,日本迫切需要石油、废金属、橡胶、木材等,日本急需的物资清单是包罗万象的,但讽刺的是日本本土唯一丰富的资源是铜。在所有物资中,日本最需要的是石油,而日本三井财阀旗下的石油生产、油轮和炼油工业经常因为原油短缺而无法满足日本军部的要求。

日本在1941年拥有的石油中,大部分是所谓的“地堡石油”,保存并贮藏在地下的地堡中以预防“下雨天”,这些原油的大部分主要来自加利福尼亚州,但随着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和与西方关系的恶化,日本对缩小石油缺口的希望越来越依靠扩张占领的东南亚地区,主要是石油丰富的荷属东印度群岛。为了保护石油产地和海运路线,日本决定对挡在日本本土和东南亚资源之间的美国殖民地菲律宾下手了。“于是,在1942年12月7日, 下雨了!”。(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日本本身的国内石油产量非常小或者说几乎为零,完全不足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民用需求,更不用说战时需求了。

但三井财阀有相当数量的炼油厂,如果能得到足够的原油的话,其产能基本能满足日本一年的石油需求。但在1941年以后,日本指望不上美国的石油了。

早在二战爆发之前,日本为了对冲赌注,就一直在大量投资于类似于德国的合成油厂,将焦油、煤炭和页岩转化为石油。不同的过程将坚果、大米、糖和松树转化为油。但随着战争的继续,合成石油的产量也越来越少,因为日本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地没人种,大米也变得越来越紧缺了。

之前提到在战前,日本储存了数十亿桶石油,被称为“地堡石油”,这成为日本支撑战争的最后支柱。在中东石油被开发出来之前,美国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而美国的石油生产的绝大部分在1941年来自加州。如今去加州还能看到很多耸立在海岸线上的巨大炼油厂。日本的大部分石油,大约90%,都是战前从美国加州运来的。

不仅如此,日本缺乏大型油轮,因此大部分原油被泵入美国油轮进行运输,并运往日本东京湾的炼油厂。

因此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石油不仅是美国生产的还是美国用船送到日本的。真是讽刺!

但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几个月,这种供应被美国禁运切断,后来荷兰人也加入了禁运,部分原因是对日本的威胁做出了回应。但通过威胁美国和荷兰,日本人基本上切断了自己的石油供应。

战争期间,日本从被侵略的东南亚的西方殖民地进口了大部分石油,主要是荷属东印度群岛(又名印度尼西亚),同时也有很小一部分来自福尔摩沙(台湾)、中国和缅甸。

但当日本入侵时,荷属东印度和很多地区的炼油厂和油田被这些国家的捍卫者破坏,日本人不得不花了数年时间才恢复到站前生产水平。

(上文:日本士兵靠近荷属东印度群岛某处被占领的油田。)

尽管互相防备,日本也从苏联获得了在萨哈林岛开采的特许权,但开采的石油数量微不足道。

日本为了石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依旧远远不够。

(上文:日本士兵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生产厂附近。)

从那些遥远的被占领的石油来源地中获得的石油,都必须由从未得到充分保护的日本商船队运回日本,这些船队在不断被盟军潜艇、飞机,水面舰艇的袭击中消耗殆尽。

日本帝国海军(IJN)是石油消耗的大头,每年需要10亿桶重油。陆军和平民需要5亿桶柴油。日本帝国空军又拿走了5亿桶石油。

(上图:日本占领石油钻井平台的宣传形象。)

(上文:官方标题:“(两个系列之一)罗马,6月28日/45——日本炼油厂被炸毁——距离日本家乡本州岛德山27英里(44公里)的御宅油厂,对美国船员来说是这样的。B-29超级堡垒袭击了它。日本本州岛。1945年6月28日。)

随着石油进口急剧下降,“地堡石油”库存油尽灯枯,日本海军的大型战舰越来越多地被限制在港口,空军的飞机出勤率缩短,飞行员越来越得不到足够的训练飞行时间。(如果看一看大和号和武藏号的战备报告,你会发现这两艘日本的荣耀绝大多数时间只能趴在东京湾的军港里)。因为航空培训计划被削减,因为无法为训练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提供训练的汽油,最初素质非常高的日本海军航空队,特别是飞行员,质量急剧下降。这演变成了恶性循环。

随着二战的天平越来越有利于盟军,与日本的轴心国伙伴德国类似,日本被迫越来越依赖已经不足的合成燃料计划,但该计划也随着盟军的战略轰炸而逐步瓦解。

(上文:巨港的油田在燃烧。)

多米诺骨牌倒下来了......

武藏号沉没

​​​​​​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