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拟香港二次上市医药“一哥”加速国际化

咏竹坊阳 2024-12-20 04:11:31

恒瑞医药可以借助港股二次上市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也能有效提高公司的国际知名度,有利于恒瑞加速成长为世界知名跨国药企

重点:

恒瑞医药以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起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相关业务曾受到影响创新药业务如今已占据半壁江山,助力恒瑞医药业绩重回增长轨道

本文作者 莫莉

中国医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 600276.SH )拟赴港上市的消息在市场流传近两个月,直到上周一,恒瑞医药终于确认该消息。恒瑞医药在公告中表示,为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H 股股数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 10%。

根据彭博社10月的报道,有消息称恒瑞医药此次港股IPO预期募资规模约20亿美元(146亿元)。恒瑞医药称,此次港股IPO募集的资金将用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用途,其余招股信息暂未公布。

然而,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消极,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恒瑞医药下跌2.53%,随后四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5.65%。一方面因为二次上市将摊薄现有的股份,投资者担心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与大型医药企业在港股的估值偏低有关。当前恒瑞医药的市盈率高达55倍,同样年营收超过200亿元的复星医药(600196.SH; 2196.HK)、石药集团(1093.HK)、中国生物医药制药(1177.HK)在港股的市盈率分别为16倍、10倍和14倍,远低于恒瑞医药当前的市盈率,未来恒瑞实现A+H同时上市后,或许会拉低A股的估值。

恒瑞医药创立于1970年,早在2000年已经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当前市值接近3,000亿元。作为医药行业“一哥”,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也在一众医药企业中遥遥领先,公司前三季度投入研发费用45.49亿元,同比增长22%。根据Citeline评选的2024年全球管线数量TOP25的制药公司,恒瑞医药位列第8名,是唯一一家进入前十的中国医药企业,比肩罗氏、辉瑞、阿斯利康、礼来等一众知名跨国药企。

恒瑞医药以仿制药的生产和销售起家,自从2018年医保启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后,仿制药为进入医保必须大幅降价,恒瑞医药相关业务受到影响,2021年和2022年连续连续两年出现罕见的负增长,营收分别同比下滑6.59%和17.87%。

不过,恒瑞医药早在2008年已开始布局向创新药业务转型,创新药业务如今已占据半壁江山,助力恒瑞医药业绩重回增长轨道。截至目前,恒瑞在中国有17款获批上市的1类创新药、4款自研2类新药。今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的收入同比增长33%至66.12亿元,约占总营收的49%。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实现股东应占溢利46.20亿元,同比增长32.98%。

力拓海外市场

与一般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不同的是,行业龙头恒瑞医药可谓“财大气粗”,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账上的现金资产高达221亿元,财务状况相当良好,补充资金似乎并非其港股二次上市的主要目标。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港股比A 股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恒瑞医药可以借助港股二次上市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也能有效提高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加速产品研发以及海外市场临床、注册、推广和商务合作,有利于恒瑞加速成长为世界知名跨国药企。

今年以来,恒瑞医药在国际化方向频频发力。5月,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的海外权益授权给了美国Hercules,恒瑞医药在这次授权合作中获得了Hercules19.9%的股权、1.1亿美元的首付款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里程碑付款,含销售分成的交易总价最高可达60亿美元。这种新的交易模式意味着恒瑞医药不仅能从中获得巨额的授权收入,还能分享Hercules后续经营发展的收益。

10月初,恒瑞医药将强生(JNJ.US)创新合作事务部副总裁Jens Bitsch-Norhave招入麾下,担任医药企业发展合作部门的全球负责人,依靠Jens在强生积累的丰富的商务拓展经验,恒瑞医药的 “出海”将更加迅猛。

虽然在重金投入之下,恒瑞医药创新药业务已迈入收获期,但是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看来,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医保准入门槛、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内卷”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恒瑞医药从业务、人事乃至资金层面上全面加速“出海”。但是,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进入海外市场需要面临临床研究、国际化商业推广等多个层面的挑战,恒瑞医药未来的国际化之路能否稳妥,还需谨慎观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