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田中角荣访华:遭总理严厉批评,主席赠其一书,晚年方知深意

WarOH虎哥 2024-10-20 22:03:01

对于漫长的冷战时期来说,1972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世界上没有爆发大战,也没有剧烈的经济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还有一年才出现。这一年,美苏都也没有飞跃的科学进步,主要大国没有爆发政变。

但在这一年,美国、日本两个西方强国的领袖访华,日本更是在当年就与中国建交,使得中国作为一个“中立者”与西方牵手言好。

中国的这一选择,间接加速了苏联阵营的衰弱,也推动了冷战结束的步伐。

中国和日本建交时,其话题度不如中美正常化、中美建交那么高,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也很大,毕竟这是两个近百年的敌人第一次握手。

在1972年里,日本田中内阁在中日、中美之间搞再平衡,背后也有不少故事。

实际上,战后的日本并不是铁板一块,旧军人、财阀、旧政客都钻入了国会,各自背后有力量支撑。

在田中访华前,日本自民党内就吵了架,很多人对中国抱有敌意。

至于田中首相先派去的小坂善太郎访华团,来中国后也曾遭到周总理的批评。后来田中角荣本人来华时,也因为讲话不当被中方抗议,让日本代表团非常紧张。

在见到毛主席后,毛主席赠送了一套《楚辞集注》给田中,田中不知其意。直到多年后他读到里面的一句“辞”,才明白毛主席的深意。

那么,70年代日本外交的方向是什么?在1972田中访华时,又发生了什么意外?田中访华前后,都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一】日本两头下注,周总理怒斥日本代表

60年代末,在中国和苏联交恶之后,美国、日本对于中苏的态度有连续的转变。

在60年代初,美国民主党政府还是继续封锁中国,因为中国在东南亚和美国对抗,且中国刚刚拥核,对亚太地区有很大威慑。

但肯尼迪死后,到了约翰逊总统时期,美国提出“遏制中国,但并不孤立对方”的策略。

这个变化,是美国政府的官员、顾问们集体做出的决定,原因比较复杂。

首先,中国大陆拥有核武器,使得蒋台当局所谓的“反攻”变成泡影,而继续支持老蒋,可能让美国引火烧身。

其次,中苏的关系,已经从盟友走向破裂,“论战”在东方世界沸沸扬扬,两国甚至在边境公开对峙,美国认为这是拉拢中国的机会。

最后,越南战争把美国打得怀疑人生,这场战争输比朝鲜战争还难看。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已经动摇了美国社会,两党达成一致,急需停战。

美国的各种杂志上、政客的讲话里,已经透露出了对华友好的信息,日本政坛也闻到了气息。

彼时日本政坛的外交方向更复杂,日本已经彻底从战后废墟里恢复,成为西方世界的工业强国。日本政府野心也因此再次觉醒,想要恢复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的领头地位,当地区代言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政坛主流认为,日本应该继续跟着美国走,树大好乘凉。自民党的吉田茂、佐藤荣作、田中角荣都属此列

但也有反对者,认为可以脱离美国,增加自主性,在美、苏、中三国之间搞平衡,从中渔利。这部分人是右翼民族主义者,他们的路线是:

以苏联制美国,以中国制苏联,再以台湾问题制中国,从而把日本从地缘夹缝里解放出来。

走这一道路的有岸信介、椎名悦三郎等人。

60年代,日本政府对华友好和敌视的势力轮番登场,但到了尼克松上台后,打开中国大门成了美国的国策,日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动摇。

70年代初,中美完成官方接触,乒乓球外交、基辛格访华后,尼克松在1972年初到达中国访问。随后刚上台的田中角荣是吉田茂路线的拥护者,他决定跟随美国,但却迎来了日本政坛的口水。

尤其是日本右翼的政客,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和中国大陆接触、建交。

由于日本自民党内部发生分裂,田中内阁刚执政,一时有点手足无措。

所以在1972年秋天,田中角荣动身访华前,先派遣了一个20多人的议员访华团来到北京,给自己“垫脚”。他的想法是,如果这个访问团受到礼遇,拿来成果,就能堵上很多人的嘴。

当时的访问团里有不少人是抗拒和红色中国接触的,但田中角荣认为,到中国大陆亲眼看看,或许能改变他们的看法。

同时,田中角荣派遣自民党副主席椎名悦三郎,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前往台北,面见老蒋。他希望在和蒋台政权断交,和大陆达成官方的外交关系的同时,和台保持非官方层次的友好往来。

日本这个行为和之前几个月美国做所的没什么不同,但椎名悦三郎没有得到美国大使的待遇——老蒋拒绝见他,蒋经国没有给日本人面子。

哪怕椎名本人承诺维护所谓“日台同盟”,但还是被蒋经国礼送出境,并被示威学生丢了臭鸡蛋。

在北京的周总理,看到了椎名访台的新闻,他在半夜叫来日方代表小坂善太郎开会。总理说日本人搞小动作、虚假承诺、两头下注,丝毫没有对华友好的诚意。

小坂大惊失色,向周总理道歉,并承诺田中内阁的建交路线不会变,他能以人格作为担保,中方这才答应邀请田中角荣访华。

【二】访华因“迷惑”吵架,田中角荣连连道歉

1972年初秋,中国方面宣布邀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此新闻一出,日本国内舆论激荡。

对于此行,支持者不少,反对者也很多。反共派和右翼是反对的主流,前者是60年代反对国际共运的核心。

要知道,60年代的国际共运如火如荼,日本受到中国的影响,左翼学生反美、反天皇,追求政治改革。

70年代初,“日本赤军”成立,在海外以恐怖主义手段和西方政府对抗,日本人“谈赤色变”。

至于日本右翼,其实就是军国主义死忠,觉得中日有血海深仇,不能向中国先低头。

田中角荣顶着巨大压力,他知道自己必须访华,而且要拿出成果——即直接达成建交,堵上反对派的嘴。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带着外务大臣大平正芳等人访华,在北京机场受到了热烈欢迎。

要知道,尼克松到来时,首都机场有三军仪仗队,没有群众队伍。但田中角荣来访,政府组织了群众欢迎,这让田中角荣非常开心。

随后在周总理的陪伴下,日本访问团入住国宾馆,当天晚上,中国政府在人民大会堂开了欢迎宴会。

宴会的规格,菜品的档次,都跟尼克松访华无二。

日本代表团早就写好了祝酒词,田中本人在国内就被问到:“你是要去中国谢罪吗?”对此,田中角荣并未直接回答,但心里已有答案。

由于日本代表团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他们曾在侵华日军里服过役,现在这种高规格的接待让他们受宠若惊。

在讲祝酒词的时候,周总理也提到了中日之间的战争,他提出要和平相处,展望未来。

至于田中角荣本人,在二战时期就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员。

他在1939年20岁那年加入日军,曾在黑龙江和河北地区服役,两年后因病退役。田中在中国时,是日军最为猖狂的阶段,他对日军在华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

所以在田中角荣的祝酒词里,他写了这么一句:わが国が中国国民に対して多大のご迷惑をかけたことについて。

翻译为中文就是:过去,我们国家给中国人民添了不少麻烦。

此话被翻译出来后,会场顿时乱了。

配宴的中方官员、将领,在场的服务人员都窃窃私语。

田中角荣本以为,中国人是为他的道歉感到惊讶,并未多想,随后继续完成了晚宴。但在第二天,周总理和田中角荣的正式会谈上,中方对田中角荣的讲话进行了犀利的批评。

周总理非常严肃,指出:

“田中首相的道歉,我们是欢迎的,但用‘添了麻烦’这样轻描淡写的词语,来指代日本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和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人民和政府是无法接受的。”

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听罢,顿时紧张了起来。

周总理继续说:

“在中国,假如把水撒到女士的衣服上,就可以说给你添了麻烦了,这是微不足道的道歉。”

田中角荣听完,立刻意识到这是双方文化上差异带来的。他通过翻译解释,在日本的文化中,“迷惑”这两个字,代表麻烦,是严肃的书面道歉语。

很显然,中方不接受日方的道歉,田中角荣站在了悬崖边,他赶紧表达诚意,说:

“日方尊重中方的意见,道歉的声明可以按中国习惯改,没有任何问题。”

随后,日方拿出了新的道歉声明,周总理这才陪同他见了毛主席。

【三】主席送《楚辞校注》,田中晚年才明白

其实早在前一天,毛主席就听到了“道歉风波”,他对田中角荣的诚恳态度很赞赏,也理解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

田中角荣则对这天期待已久,他也得知,尼克松见到毛主席没有谈论政治,而是一直在聊社会学和哲学。

所以为了见毛主席,田中角荣早在几个月前就做了准备,读了毛主席的著作,看了不少中国官方的公报和文件,了解了毛主席的思想和说话风格。

在9月27日当天,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对双方的争议很感兴趣。

他指着周总理,问田中角荣:“你们‘迷惑’的架,吵完了吗?”

田中角荣笑着说:“吵完了。”

毛主席接着说:“不吵架可不行,吵了才能谈出结果,吵架后才能成朋友。”

会场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毛主席和田中角荣谈起中日的历史和近代的交往,双方敞开聊了很多。

田中角荣最后承诺,按照中国的习惯,修改对中国谢罪的话语,并在双方的公告上公布出来。

毛主席高度评价了田中角荣的诚恳,双方聊到最后,毛主席指了指自己的书架,说:“我现在的生活就围绕着书,我是中了‘书毒’,离不开书,没准备什么礼物,这套《楚辞集注》就送给你吧。”

随后,毛主席从书架上拿下6本全套《楚辞集注》送给田中角荣,田中高兴地收下。

其实对于日本人来说,楚辞是他们比较陌生的。日本人大规模接纳汉文化,是在隋唐后,文艺作品以唐诗宋词为主,更古老的汉赋甚至楚辞,都很陌生。

田中拿着这套书,回到了国宾馆,在之后的几次会谈里,中日双方谈到了关于抗日战争的赔偿问题。

如果从1931年算起,日寇在华肆虐十几年,占领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造成3000多万中国人死伤。加上掠夺的资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亿美金。

日本的战后赔偿问题,是日本国内担心的,虽然当年老蒋放弃了赔偿,但那是在美国的压力下决定的。现在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权,如果要赔偿,也是符合规定,日本没有拒绝的借口。

田中角荣等人对赔偿一事颤颤巍巍,但周总理代表毛主席,说出了中国政府的态度——放弃赔偿。

中方阐述的观点是很清楚的:在近代史上,中外很多国家都付过战争赔偿,中国尤其付出的多。而这些钱,大都是从人民嘴里抠出来的,是对底层人民的压榨。

所以中国放弃这些赔偿,换取中日之间的新发展。

其实在背后,还有一笔账:中国经济部门的人认为,日德的战后赔偿都是一笔乱账,大都在用实物抵债,且以次充好。与其因为一些“破烂”拖慢外交关系破冰,不如不要。

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听到这些话,都表示很感动,随后中日在9月29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交。

日方说:“日本国痛感因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的责任,我国对此表示深刻反省。”这是日本官方正式对新中国的第一次书面道歉,在全亚洲引起关注。

最后,田中角荣带着中日建交的胜利成果回国了,自民党内对他心服口服,可一些右翼依然顽固。

根据田中角荣的女儿田中真纪子访谈,从回国之后,对父亲的侮辱和怀疑就没停止过。

自民党右翼和在野党右翼批评田中角荣“卖国”,在无数次会议里高喊“田中下台”“田中切腹”。

后来田中角荣更是多次遇到刺杀,甚至在从首相位置下来后,田中角荣打高尔夫球、住院、旅游,都有右翼人士密切跟随,乔装打扮进行刺杀。

这种骚扰直到田中首相离世才停止,由此可见日本右翼势力之强大。

在晚年,田中一直很怀念访华的经历,也告诉女儿真纪子,一定要去中国看看。毛主席送他的《楚辞集注》,田中角荣一直保存着,而且在慢慢阅读。

在许多年后,当他看到《楚辞.九辫》这篇中“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这句时,田中角荣才明白毛主席的深意。

原来毛主席用诗文,告诉田中角荣中日文化中对于“迷惑”的用法差异,磨平他心中对于道歉风波的嘀咕。

这种文人式的深刻回答,教师一样的温和善诱,让田中在晚年念念不忘,感慨不已。田中角荣一直感叹,这次访华之路实在是让他获益匪浅。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小坂善太郎:为田中打前站》,王新堂

2.《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张忠江 陈秀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