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不聊新车、不聊技术。
这一篇内容的话题,可能会很沉重,因为它将撕开汽车市场繁荣的一面,暴露出某些难以见光的角落。
在每次“销量放榜”的时候,我们的车企总会第一个站出来,说“我们的销量突破了几百万”、“我们已经实现了对欧美车企的赶超”、“我们已经屹立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巅峰”……
的确,如果从宏观数据来看,我们的比亚迪拥有全球最高的新能源车销量;我们的长城和奇瑞以及上汽,在海外有着极高的热度。
但是,在车企们的功劳簿中,往往缺少了一个群体的存在——工人。
工人,是我们社会的真正中坚力量,也是中国法定的领导阶级。但是在很多车企中,大家总是会选择性的忽略这个群体。
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很多车企会宣传自己的生产线有多高的自动化程度、是多么先进的黑灯工厂;但是,他们对工人的贡献提得少之又少,总是忽略工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同样令人可悲的,不止是工人成为了幕后的默默奉献者,更是车企们的工人待遇普遍不理想。
在2021年11月18日,某家新能源车企发生了工人在出租屋内猝死的事件。
据新京报报道,该猝死员工的打卡记录显示,这位工人在10月份有26天的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
笔者特意查了一下,2021年10月份的工作日只有17天,按照每天不超过8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来算,这个月的总计工作小时数应当为136小时;就算这位已故员工在10月份工作了26天,每天工作时长刚好为12小时,他的总计工作时长竟然高达312小时,超过法定时间的一倍!
就在这名员工猝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实现了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纪录。当人们都在为“半年搞定一百万辆”、“三十秒卖出一辆车”的数据而狂欢之时,我们或许都忽略了背后夜以继日的工人。
正是他们加班加点,这一汽车品牌的销量才有如此快速的增长。
其实,不止某家新能源企业是这样。
在华北平原,某个以制造越野车、皮卡、SUV而闻名的汽车企业,对员工也颇为苛刻。笔者一位朋友在这家企业工作过半年时间。
据他透露,这家企业在新员工入职时,第一件事就是军训,比高中、大学还要严格的军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筛选掉“个别自由散漫”的人,让符合该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人留下来。一家民企,进行这样的操作,很难让人不将其与“PUA员工”联系在一起。
而且即便是在入职后,这家企业的员工,只允许开自家的产品进入到公司停车场。入职不到半年,这哥们儿就“提桶跑路”。问其原因,答曰:“老子四川人,看不惯他们!”
(这里多说一点,我还有一个朋友在通用泛亚中心工作;他很喜欢在公司停车场拍奇奇怪怪的车,从通用自家的克尔维特,到福特MUSTANG,再到自主品牌、德系品牌都应有尽有,与这里提到“竞品车品牌禁入”的厂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或许会认为,这两组案例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万一,我们中国其他车企,对员工很好、对工人很好呢?不好意思,笔者入职这么多年,还真没有看到多少严格遵循劳动法、切实保障员工权益的中国企业。
在不久前,“车界理工男”奇瑞被爆出强制加班的新闻。
据某地区官媒报道,一位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每周加班时长需大于20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仅补贴10元餐补。
另外,员工加班调休时间还被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禁止请假,还会依照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而更让奇瑞汽车员工难以接受的是,为了掩盖加班事实,目前员工上班打卡历史记录已被关闭,默认展示打卡时间为8:30至17:00。
这仅仅是被爆料出来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其实没有人敢去爆料。
不过,也有一些车企,自身的操作比较“离谱”,敢于“自爆”。
比如北汽集团,在2021年8月31日的一篇官网新闻稿上,赫然暴露出了“员工加班无休息时间”的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为《车圈有个说法叫“极限工况下”,40000+小时能得到什么答案》,它的本意其实是宣传北汽为了验证新车可靠性做了大量的测试,并且有一支相当靠谱的工程师团队。
但是在文章第十二段,北汽官方这样描述工程师的工作日常:“……一年到头365天,即便是法定节假日包括过年,都要24小时待命。一天12小时,一周七天,从人力时间的有效执行率来保证这个实验完成多维度、多用户场景的验证。对于发动机验证的负责人而言,只要是项目没有结束,就很难有休息的时间。”
这一段,让笔者来胡编乱造,我都不敢编造出这样离谱的工作时间。
“很难有休息的时间”,这真让员工把工作当生活了啊?真让员工把单位当自己家了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请问,这些每天工作动辄十二个小时、连续七天无休的汽车制造企业,真的把劳动者当人来看待了吗?三十年代的福特,就已经创立了8小时工作制,为蓝领工作者带来了体面;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车企,为何还要这样去对待劳动者、对待工人?
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汽车市场太卷了。
车企需要降低车价,就需要控制成本。而人工成本,其实是最好控制的。缩减人员,让员工用更长的工作时间来提升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车企的“利润率”。最终,消费者买到了便宜的新车,车企也收获了“应得”的利润,受到伤害的只有车企员工……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的推手。
如此,我们再来反观一下某些海外车企。
笔者在2021年的时候,参观过一家北欧车企的工厂。这家工厂,让我大受震撼。不是因为工厂生产体系够先进够环保,而是他们真的是把工人当成是自己人。
在工厂里,普通工人不仅可以享受到法定的工作时间,甚至还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可以去休息区喝咖啡、健身。而在假期方面,这家工厂的员工享受育儿假、学习假、公休假等多种福利。甚至这家企业在官方页面放出了这样一句话:“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您多大年龄,我们都会为您提供福利项目,以保障您的生活。”
没有对比,真的就没有伤害。
只讲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不讲企业对个人的保障,这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而这样的企业人事理念,可以说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员工们的人心都散了,谈何发展?谈何走向世界?
结语:
其实到这里,我真的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单靠我们个体的力量,很难去和那些“伟大的企业”抗衡。作为汽车自媒体的从业者,我们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歌功颂德”之外的时间里,让大家多看看整个行业真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