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红线不可逾越!赣州一人高空抛物被刑拘,判多久?能否判缓刑

金宝每日说法 2024-09-26 12:46:43
事件起因

古代圣人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近日,一起发生在某小区的高空抛物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郭某在家中打扫卫生时,为图省事,竟将内含部分饮料的奶茶杯从近50米高的18楼阳台抛下,不幸砸中一名行人,导致其脑震荡和颈部挫伤。目前,郭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这起事件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也再次敲响了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警钟。

关于此事,金宝每日说法将从法律角度,探讨郭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高空抛物罪、可能的量刑、民事赔偿责任、物业方的安保义务及高空抛物罪新设前后的法律变化。

是否构成高空抛物罪?量刑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的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郭某明知阳台下方为楼栋入户大堂和人行道,仍故意抛掷物品,且造成了行人受伤的实际后果,其行为已确凿构成高空抛物罪。

关于量刑,考虑到郭某的行为已造成他人身体伤害,属于情节严重,根据法律规定,她可能面临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处罚。具体量刑将依据抛掷物品的性质、重量、高度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

能否判缓刑

高空抛物罪能否判缓刑主要取决于犯罪分子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可以宣告缓刑:

犯罪情节较轻;

有悔罪表现;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对于高空抛物罪而言,其法定刑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在理论上,如果犯罪分子的高空抛物行为情节较轻,且符合上述缓刑的适用条件,那么是有可能被判处缓刑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高空抛物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反映突出。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高空抛物罪的判决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以及悔罪表现等。如果犯罪分子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或者其主观恶性较大,那么即使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也可能不会被判处缓刑。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是不适用缓刑的。就我金宝每日说法的观点而言,根据他的危险行为程度,是认为不适合判缓刑的。

如果将行人砸死,构成什么罪?

若郭某的抛掷行为导致行人死亡,则其行为性质将更为严重,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取决于其主观故意程度)。由于郭某在明知下方有人且可能造成伤害的情况下仍抛掷物品,若法院认定其主观上存在故意,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若认定为过失,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在量刑上存在显著差异,故意杀人罪的量刑通常更为严厉。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除刑事责任外,该女子是否要承担民事赔偿?赔偿范围如何确定?

除刑事责任外,郭某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权人需对因其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受害者的医疗费用、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受害者致残或致死,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物业方有无尽到安保义务?需要担责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在高空抛物事件中,物业方也需承担一定的安保责任。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物业公司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如加强巡查、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安装监控设备等,以防止高空抛物事件的发生。若物业方未尽到上述安保义务,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则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他们会觉得,具体到本案,若物业公司在事件发生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阻止高空抛物行为,或者未能提供有效的监控证据协助警方调查,那么物业方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补充赔偿责任。

但金宝每日说法觉得,物业对于此类事件只要尽到提醒警告普法义务就可以了,不可能安排人一家一户去监督潜在的抛物危险发生,具体责任划分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法院判决而定。

高空抛物罪新设前后,高空抛物行为怎么处罚?

在高空抛物罪新设之前,对于高空抛物行为的法律认定和处罚主要依据《刑法》中关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等条款进行。然而,这些罪名在适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覆盖高空抛物行为的复杂性。

高空抛物罪新设后,为预防和惩治高空抛物行为提供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法律依据。该罪名针对的是从建筑物或其他高空抛掷物品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明确了入罪标准和量刑幅度。同时,也强调了物业公司等建筑物管理人的安保责任,要求他们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高空抛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金宝每日说法觉得,高空抛物行为不仅危及公共安全,也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对此类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同时,物业公司等建筑物管理人也需切实履行安保义务,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