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妈妈
继“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部又将“劳动课”纳入义务教育,这些举措无疑是为了让教育回归理性,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健康的大环境下成长,帮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
01
盲目追求高分的时代是到了终结的时候了,这些教育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已经让我们年幼的孩子不堪重负,人格畸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他们不快乐,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要么就高分,出人头地,要么就低分,永无出头之日的时代,孩子们之间充满了残酷的竞争,甚至连考第2名的孩子都会被责备,为什么不能考第一名。
而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更是生活在被否定中,与生俱来的先天特质,或者说才能,被完全湮没,他们或许一生都无法获得所谓的成功,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又或者在成年后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实现自我。
02
诚然,对于一个人长长的一生来说,学习成绩好,能上名校固然很好,但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拥有自己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不好,并不低人一等。
“双减”是为了减掉孩子过重的作业负担,也减轻家长、学校、老师的焦虑,让所有人都能够轻装上阵,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大人成为大人,让每个人都得体自在地做自己。
这样孩子的天性就有了更广阔的可以发展的空间,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便拥有更多可能。
在课外补习班满天飞的时代,所有的父母都在内卷中“鸡娃”,不管这种方式是否适合自家孩子,是否产生了相应的效果,都一味盲目跟风,与其说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如说是变相地让孩子承担了家长的焦虑。
实话讲,或许有的孩子补课效果确实明显,也因此而考入了好的大学,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这一条路,或者说对于有的孩子孩子来说,补课不仅没用,反而会起反作用,不仅挤占了孩子的课余时间,还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最后,能考上好大学的考上了好大学,考不上的依然考不上,许多事情真的是强求不来的,方向不对就是在做无用功,或者是在拉孩子的后腿。
03
“劳动课”则给了孩子们接触家务、接触大自然、接触农业,接触自己的身体、感受自己的身体的机会,他们手中握着的将不再只是一支笔、一本书,而可能是一块抹布、一株禾苗、一把锄头、一台待组装的收音机等等,孩子们的生命将变得丰盈美好而无限。
“劳动课”也给了孩子们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退一步讲,孩子在某项劳动中体验到了乐趣,受到了灵性的启发,就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或许在当下或未来的某一刻,这颗种子就会转化成他一生所要从事的职业,或者发展为生生不息的业余爱好。
“劳动课”也让孩子拥有了更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升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坚定的内心与扎实的脚步。只有一条路走,有时候真的是会把人逼入绝境,事先就铺设好几条路,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才能拥有更多选择与退路。
一个人只有把双脚稳稳地踩在大地之上,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如果只会读圣贤书,他的人生无疑是单薄干瘪的,是无法与这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以及自己的内心,建立深度链接的。
那些孩子从小触摸过的东西,都会给到孩子的身体一种感觉、一种记忆,而这些感觉和记忆最后都会长成孩子的骨头和肉,还有灵魂,组成孩子的生命,完整而立体的生命。
这样孩子的思想就不会肤浅,不会形而上,而是有真实的体验,这样当孩子长大后,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他都能让自己安然自在、无恃无恐,于困境中找到通向光明的那条路。
讲真,听说了学校开设“劳动课”的消息,我们暗地里举家狂欢了3天。
04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出现了许多变了味的“双减”和“劳动课”,有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有的是表面一套内里一套的见招拆招。
带着孩子上隐蔽补课班,上一节课换一个地方,老师甚至会乔装改扮,和学生对暗号。有的作业布置两套,一套应付检查,一套让孩子落实。
大部分家长还都盲目地积极配合,深陷某种执念中无法自拔。或许真要等到孩子有一天出了问题才捶胸顿足,当下却不知道其实就是自己把孩子推入深渊的。
记得之前读《为何家会伤人》一书时,武志红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那么,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平庸,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释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够清醒而坚定地看待教育,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被内卷裹挟,走一条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路,带领孩子驶向快乐丰盈的人生。
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说,“家长是最容易打破这个绞杀孩子的链条的。你可以对孩子说,孩子,从现在开始,请享受生命,而不必非得等考上北大清华开始。”
我深表认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