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年,魏国一度领先各国,为何后来却逐渐落后了?

北国历史爱好者 2024-11-15 08:26:38

战国初年,魏国在各诸侯国中,那是当之无愧的强国。魏文侯率先开始变法,奠定魏国的霸业基础,魏武侯在魏文侯的基础上,让魏国的实力更进一步,将百年霸业推向巅峰。

可这么一位,如此有能力的后继之君,为什么会说他,又亲手断送魏国霸业呢?这一切得从魏文侯变法说起。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魏氏其实过得并不好,大部分土地被赵氏分走。而且魏国的地理的位置,易攻难守,西面是一河之隔的秦国,东面是韩氏,北面是强大的赵氏。

魏文侯面对这种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变法自强,不被其他诸侯所吞并掉。其次就是打破封锁,向外发展土地。

于是,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对魏国上下进行改革,制作了《法经》,来规范魏国人的行为。并且魏文侯礼贤下士,任用官员不看出身,提拔了很多平民出身的人才。

李悝在农业上也进行了改革,综合利用魏国的土地山川,提高魏国农田产量,以及土地的使用效率。并且在使用了平籴法,维护百姓的利益,使粮食储备大大增加。

粮食充足了,社会也就安定了,魏国就可以对外用兵了。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采取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

就拿韩、赵两国举例子,魏文侯选择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矛盾,三晋和平共处。但对秦、楚、齐等国,就直接发动战争,达到削弱他们,扩张自己的目的。

更是在后来,魏国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正式的诸侯。就这样,魏文侯通过变法,使魏国率先在战国诸侯中称霸。

并且魏文侯执政时期,还邀请孔子的弟子子夏,来魏国西河进行讲学。有这样的大儒在魏国,吸引了无数士子来求学,不仅增加魏国人才储备,还提升了魏国大国地位。

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即位仅仅一年,李悝就因病去世,魏武侯就只能按部就班,继续按李悝的政策执行。

好在魏文侯忙碌一生,为魏武侯留下很强大的家底。在经历短暂的休整后,魏武侯就准备施展抱负,征战四方了。

首先魏武侯小试牛刀,魏国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国和秦国。魏军一边在酸枣筑城,以此来扼制住郑国,另一边由吴起率领的魏军,在注城大败秦军。

首战成功,魏武侯就把目光,盯在了南方的楚国上面。魏国与韩国、赵国,组成三晋同盟,三晋联军大败楚军于大梁。

不久,三晋联军攻破楚军大梁,继续向楚国腹地进军。楚国上下都特别害怕,楚王直接向三晋求和,但三晋还没达成目标,坚决不肯撤军。

楚悼王逼的没有办法,一方面派人拿着金银珠宝,请求秦国出面帮忙。秦国看在钱财的面子上,出兵攻打三晋中,最弱小的韩国,一连攻下韩国好几座城池。

另一方面,楚悼王还派人去了齐国,希望齐国能插手中原战事,替自己分担一部分压力。魏武侯这边,看到韩国后院起火,急忙协助韩国对付秦军。

双方在武城大战,不分胜败,吴起只好设置陕县,负责监视秦国的动向。在三晋与楚国争斗要结束时,齐国田河出兵攻打魏国,并趁机占领襄陵城。

之后,魏国与秦国爆发了“阴晋之战”,魏武侯亲自去前线犒劳将士,使魏军士气空前高涨。吴起率领魏军,作战勇猛,各个以一当十,将秦军大败于阴晋城外。

不久,吴起率军再次击败秦国,并且向秦国腹地前进。可在这时,魏武侯听信公叔座谗言,怀疑起吴起的忠心,导致了吴起叛逃楚国。

反正魏武侯自认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田和在齐国取代了姜氏,他派人联系了魏文侯,希望魏文侯能帮他向周天子,讨要个诸侯的身份。

于是,魏文侯就向周天子施压,周天子不得已,封田和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另一边,同为三晋的赵国,也想去入住中原。

赵国便向魏国的附属小国,卫国进行下手。卫国这边,只好向魏武侯求助,魏武侯出兵击败赵国,三晋关系开始破裂。

在之后的日子里,赵国与魏国矛盾升级,不过因为楚国的介入,偷袭魏国后方,使魏国首尾不能相顾。

魏武侯只能向赵国求和,希望三晋能重新联合。就这样,三晋得以重新联合,一起出兵击败了齐国,可赵国却趁卫国空虚,匆忙闪击卫国。

虽然魏军最后击败赵军,但这也宣告了,三晋联盟彻底解散了。赵国也想对中原地区,开始动手争夺了。

然而魏武侯突然驾崩,他的两个儿子,开始争夺君主的位置。赵国和韩国,也参与了魏国的废立之事,最终魏罃击败魏缓,成为魏国新的君主,也就是魏惠王。

魏武侯在作战指挥上,虽然与他爹魏文侯不相上下。但在人员任用上面,去大大不如魏文侯。魏文侯在世时,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司其职,为魏国开疆拓土。

可魏武侯即位时,因为御人手段太差,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比如魏武侯重用公叔座,还听信他的谣言,怀疑吴起有二心,吴起害怕被杀,仓皇逃窜到了楚国。

魏武侯改变魏文侯时期,任人唯贤的原则,回到任人唯亲的道路。魏国开疆拓土,吴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可因为吴起出身不好,就不能去号令天下。

这种任人唯亲、任人为贵的规定,最终竟成为魏国的国策。吴起、公孙鞅、范雎等人才,最终都不得以逃离魏国。

还有魏武侯让魏国,逐步走向灭亡的是,就是三晋同盟的瓦解。魏国与韩国一直以来,在中原地区携手扩张发展,两国拒绝赵国插手中原事务。

这是魏文侯时期,就商定好的国策,魏武侯也一直遵循如此。可随着战阵逐渐的升级,战利品也随之变得丰厚。

中原小的战役,韩魏联合,大规模作战,三晋一起出兵。得到好处的一直是魏国、韩国,白打了几十年的赵国,选择撂挑子不干了。

赵国将都城迁到了邯郸,摆明了要参与中原争霸。魏武侯没有他父亲的高瞻远瞩,既然赵国选择尥蹶子了,那就跟他干到底。

魏武侯根本没打算,舍弃一部分利益,去拉回这个盟友。他也没想到过,赵国背叛后,三晋就要窝里斗了。

魏武侯还参与了赵国内乱,但最终魏武侯没能得逞,三晋联盟也走到了尽头。每当魏国准备对外战争时,总会担心赵国在背后捅刀子,这无疑是外交上的巨大失败。

除了三晋自己的内部问题,魏国本就是四面树敌。秦国是他们魏国的宿敌,双方因为土地接壤,早就爆发过无数战争。

本来吴起的指挥下,秦军吃尽了苦头,一直被压的喘不过气。但吴起被魏武侯逼走,秦人终于迎来了喘息的机会,秦国开始学习魏国,准备潜心质变。

至于楚国,在春秋时期,就跟晋国水火不容。三晋当初为了迅速扩张,便把矛头盯向了落后的楚国,三晋多次出兵,占领了楚国北部大片土地。

楚国就连想要求和,都得通过秦国、齐国出面调和。想不到曾经强大的楚国,也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任人宰割。

楚悼王决心改变这一切,希望能得到大才的帮助。可楚国地处南方,与中原地区缺乏交流,很难寻找到人才。

可就如同瞌睡遇到枕头,吴起被魏武侯逼走,前来投奔了楚国。楚悼王开始重用吴起,以国士之礼待之。吴起也不负楚王重托,为楚国出谋划策,开疆拓土。

此消彼长之下,魏国与楚国之间的距离,也就被逐渐缩短。还有田氏取代的齐国,要知道魏国就是在马陵之战,被齐国所打败,然后失去争霸天下的资格。

经历了魏武侯十多年的征战,魏国是成就了一番霸业,可同样面临着四处受敌。魏武侯盲目的自信,认为危险终究没有到来。

然而魏武侯死了以后,各国仍然在挑战魏国的霸权。魏武侯发动战争虽多,却没有实际性的进展,反而结仇于其他诸侯。

总而言之,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在各国的夹击下,国力日渐衰退,彻底走向了衰退。从此,魏国国力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争霸天下,只能沦为陪跑者。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