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参考信息来源,请知悉。
房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我国居民所追求的,拥有一套商品房不仅意味着在城市中扎根立足,更意味着自己的财产有了保值手段。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常年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这几年来也逐渐有了降温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又会怎样呢?
十年后的房产能否继续起到保值的作用,这期间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新问题?
时代的烙印:绝对保值的商品房
自2007年到2021年这段时间,用欣欣向荣来形容我国楼市显然是不够的。彼时的楼市用“疯狂”这个词语来形容才更为贴切。当时的中国楼市正处于一种全民狂潮之中,经济增长带来了旺盛的购房需求。这也导致了在这段期间,中国楼市平均价格翻了几番。
珠三角和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房价,几乎创下了稳赚不赔的神话,这也让大部分消费者眼中,房子等价于稳赚不赔的投资品。
若想让财产保值,那么就将钱变成房子,成为了那时候许多人的普遍观念。大量的散户和炒房团体涌入楼市,进一步带动了楼房价格上涨。
在消费者狂热的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也加大了在楼市上的投入。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团队,在此期间不断扩大产能,开发了多片小区。对于开发商来说,在当时扩张开发区也是稳赚不赔的,即便卖不出去也有银行金融兜底。
自下而上近乎全国性的楼市狂热,使得整个中国的商品房市场都处在一种节节高升的状态之中。不论是预售房还是二手房,价格都居高不下,在这个时间段里,买房=成功已经成为了一条公式定理,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其实这段时间房价能够稳定上涨,自然是有其客观因素存在的。彼时中国尚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居民收入提速稳定,且未来经济前景十分优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使得中国的房地产经济飞速发展,楼价也不断上升。
同样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城市地区。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口,络绎不绝的迁徙居住到城市地区,人口的聚集进一步使得了城市地区的房价不断上涨。
有的人甚至将房子比作那个时代发展的车票,一旦买了房,就相当于坐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车,不论未来如何,只要有了房,房子一定会跟随经济发展上涨,自己的财产也能做到旱涝保收。
也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消费者不仅宁愿自己背上贷款,更是会让父母和配偶一同偿还房贷,为的就是购置一套房产,给自己的财产找一个不论如何都能保值的硬性手段。社会观念的树立以及房子的高保值特性,让住房离原本的居住属性越来越远。
在2021年,也就是疫情来临前的时代,房子似乎就是财富绝对的象征。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房子的保值性和升值性远超一切其它理财产品。这不仅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对商业投资者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何不论中国何种行业的巨头,最终都会投资房地产的原因所在。
时过境迁,自疫情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也逐渐退热降温,曾经的财富象征,如今甚至有可能变成一种财产累赘,究竟是出现了什么问题,让房子变成了一种“累赘”呢?
商品房从财富到累赘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行人士纷纷预言,我国房地产要进入了属于自己的降温阶段了。其背后有房地产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有外部环境因素所造成的降温加速。
先来谈谈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内部原因。早些年间,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房子的供应量取决于开发商提供的商品房数量,开发商的产能决定了有多少套商品房能够面世。同样的,当时人们对房子的追求,使得这些商品房有足够的市场能够被消化。
而由于楼市的狂热,使得许多开发商都盲目扩大自己的产能,让楼市进入了一个严重的产能过剩阶段。加之当下的楼市价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高度,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难以负担起购房的代价。也就说,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时代。
存量时代下,如何消耗产能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房地产市场盲目依靠扩大产能来获取增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当下供过于求的楼市环境下,房地产价格必然不会再有过多的起伏。
而外部因素则绕不开那场席卷我国各行各业的疫情风暴了。时至今日,我国各行各业仍受到疫情余波的影响。在疫情这这几年的时间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严重放缓,因而对于楼房这种大宗商品的购买,也趋于理性。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下跌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存量难以被消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了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即“不恋爱、不消费、不买房”。更有甚者选择了逃离城市生活,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各大开发商的楼盘遇冷。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历史上并非偶然,许多国家也经历过和中国类似的历程。以同样高度城市化的日本为例,早些年日本的购房意愿一点也不比我国差,日本的年轻人宁愿合租蜗居东京地下室,也要努力买房。不过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房价居高不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了购房的目标。
这种影响对于日本来说是深远的,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终租客”。即意识到买房无望,终生以租房为生的人。可以说在经济发展放缓的国家,房屋因上涨价格过高导致某一时间段遇冷的现象,并不是单一出现在我国的。
同样的,为了让房屋回归住房属性,这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借助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以让房子回归平稳的价格。各种贷款政策变化不断,同时对于投资商的监管力度也越加严格。尽管这些手段让消费者购房更为轻松,但是也变相的限制了房产的增值。
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无疑已经进入了以买房购买意愿为主导,卖方目的从创造财富转变为减少挤压库存的新生态模式。过往楼市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如何保障积压的商品房得以出售,成为了每个开发商必须思考的问题。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之下,房地产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就已经呼之欲出了:房子还卖得出去吗?
房产市场未来十年的新问题
在房地产内行人士眼中,一套房子不论其本身价值高低,无法转变为现金,那么它就是无用的累赘。未来十年,房子会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是否还卖得出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样的房子卖得出去,而为什么有的房子却卖不出去。
正如前文所说,早先年间房地产市场只要投资扩大产能,就能赚大钱。在这个背景之下,诸多盲目扩大产能的开发商,在很多根本不适合建造住房的地区,投资建设了许多花园小区。
这些地区往往远离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且缺乏必要的公共交通设施。尽管开发商吹配套设施吹的天花乱坠,但是依旧无法改变其作为居住区,各种配套职能缺失的事实。在房地产市场遇冷的当下,这些房屋的贬值是首当其冲的。
不仅如此,这些小区商品房在未来的二手房市场同样也前景黯淡。当下消费者购房往往会考虑房屋的综合位置,而这样偏僻地区的房屋,自然是考虑的最低优先级。因而在未来,持有这样的房屋,毫无疑问不能给自己的财产带来增值,相反则会成为一笔累赘。
和一切商品一样,楼房也是会折旧损坏的。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栋房子从“崭新出厂”变成垂垂老矣。因而开发商和物业能否会对小区房屋进行修缮,也会成为一栋房子未来是否会变成财富累赘的重要考量范围。
可以说在当下的房地产市场中,超过80%的楼盘都是这样远离核心区域且后续修缮乏力的房子,这些房子面临贬值的风险可以说是毫不意外了。
而即便是那剩下20%靠近城市繁华地段和交通枢纽的房屋,未来依旧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如若城市地价继续上涨,尽管这些房子的价值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消费者并没有能力负担起高昂的房价,找不到“接盘”对象,无法转换为现金的楼房,同样也是持有者的累赘。
在未来十年内,能否将房屋销售出去,让其从“累赘”转变为现金资源,不仅是房屋开发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个持有房产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结语
在未来的十年里,商品房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被视为绝对保值的房产,如今在产能过剩、经济增速放缓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能否继续保持其吸引力成为未知数。
对于那些持有偏远地区或需要修缮的房产的人来说,房产可能不再是财富的避风港,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因此,如何在未来市场中精准选择和管理房产,将是决定房产是否继续保值甚至增值的关键。
参考资料:
阳谋来了!中国楼市,已经彻底变了 来源:巧谈大楼市
10年后的中国楼市,或将出现一个“新问题”?内行人:提前做准备 来源:巧谈大楼市
10年后的中国楼市,或将出现一个“新问题”?内行人:提前做准备 来源:四月书单
形势早已巨变,房子那么多,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是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房价高对大家都不好(炒房客除外),最终买单的都是老百姓。很多人只看到价格到哪了,而很少考虑它到时能不能卖出去,好不好卖。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所谓的房价都是虚数,要有人买你的房才行。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都不知道你转手要卖给谁,卖给有钱人?他们都很多房等着卖呢。就算他们有改善需求,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买一手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有人说土地贵,房价都跌了土地不跌吗?不肯卖?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别以为大家不知道,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也是最好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毕竟买房是大宗商品大额支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急的是卖房的人,没钱的人才急。对于买房的人不用急,手里有钱不用怕,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吗?有钱随时可以买到房,有钱想买哪里都行,手里有钱才是真正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