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全会精神落实落细落到位?这位省委书记,说了这些大实话

政论文 2024-08-09 10:00:46

本文选自“菁华荟”系列文章汇编第6期,9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学习“笔杆子”对优秀文稿的解构、分析文章,是新手文友提高写作水平的“快车道”,也是文友一直期盼的学习形式。

因此,我组建了好文“品鉴官”团队,由各领域的“笔杆子”对近2个月公开发表的理论文章、署名文章、讲话汇报、经验典型、调研报告等优秀文稿进行筛选、甄别、推荐,并以文字的形式对优秀文稿进行点评、赏析。

我按月汇总,并形成汇编,命名为“总结荟”系列,作为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中的一个系列。(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共2200余期汇编,62700余篇文章, 20981余万字,以及“领头雁”系列56个领域37000篇文章)

这里共享该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研讨学习。

今天,向各位文友推荐的是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的《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激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动力》的评析。

按照规定,本号作为自媒体,无权转发政务类文章,因此,只能分享这篇文章的评析文字,不能附原文。请按照作者和标题,自行网络查询。

一、推荐理由

本文发表在《学习时报》(2024年8月5日,第一版),作者为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

本文紧扣时代脉搏,以最新的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全会改革部署紧密结合,体现了对决策的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

同时,结合发展实际,明确了具体的人才强省战略和行动方向,旨在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助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对其他地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较高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是结构清晰。本文采用了经典的总分总结构。首先阐述了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的背景,强调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接着分别阐述了“深学细悟全会精神,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中的要求和启示”、“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中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折不扣抓好全会改革部署落实落细,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和举措”,结尾表明将贯彻落实全会改革部署,推动“三支队伍”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形成良性互动。

在论述各部分内容时,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和逻辑顺序,使文章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二是论证有力。文章紧紧围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激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动力”这一主题展开。从全会精神出发,强调其对“三支队伍”建设的指导意义,再结合实际,阐述如何通过深化人才强省战略来落实,最后明确具体的改革部署方向,层层递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三是语言平实。本文展现了作者一贯简洁、生动、政治术语运用精准的文风。如“全景式呈现”“凝炼提出”等,生动地表达了相关内容。

同时,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努力让浙江成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之地、向往集聚之地、担当拼搏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自我超越之地、情怀激扬之地”,增强了语势,突出了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全面举措和目标。

二、正文评析

第一段:开篇使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一表述,精准定位了全会的时代背景,既体现了国家发展的宏观视野,又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

同时,“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等词汇,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文章充满了向前看的动力和决心。

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长句如“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通过并列结构和复杂修饰语,增强了句子的信息量和表现力;也有短句如“既是……也是……”,简洁明了地阐述了决定的历史意义,使文章节奏紧凑,逻辑清晰。)

一级标题:深学细悟全会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强自觉加快建设现代化干部人才队伍

第二段:使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提出”、“凝炼提出”等词汇,展现了全会的全面性和深度。同时,“七个聚焦”、“六个坚持”等具体表述,既体现了改革路线的清晰性,又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句子结构紧凑,信息量大,但逻辑清晰,不显冗长。

作者通过高度概括和精准提炼,将全会的核心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了深厚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文字功底。同时,将“三支队伍”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展现了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

第三段:本段通过“深刻领悟”、“决定性意义”、“政治自觉”等词汇,强调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性,用词庄重而有力。句子结构多样,既有长句如“全会深入总结、全景式呈现……”,也有短句如“核心就是旗帜、核心就是方向”,节奏感强,易于读者把握重点。

第四段:“深刻把握”、“战略主动”、“创新驱动”等词汇的使用,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句子中多次出现“战略”、“全局”、“制胜”等词汇,体现了作者对改革战略意义的深刻把握。同时,通过“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表述,展现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事实和理论支撑自己的观点,使得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同时,通过提出“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贯通新路径,展现了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第五段:“深刻理解”、“价值导向”、“人民立场”等词汇,强调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句子中多次出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等表述,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和对改革目标的深刻理解。作者善于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将改革与发展、建设与共享相结合,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为民情怀。

第六段:“深刻认识”、“重大举措”、“奋力示范先行”等词汇,强调了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句子中多次出现“全面加强”、“关键所在”、“提质增效”等表述,体现了作者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和期待。同时,通过描述发展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为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现实背景和动力。

一级标题:在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中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夯实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人才支撑

第七段:通过回顾对浙江的关怀与指导,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连,既体现了对思想的深刻理解,又突出了在人才强省战略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用词庄重且富有历史感,“量身制定”、“高瞻远瞩”、“率先开启”等词汇,展现了战略的前瞻性和独特性。同时,“破解‘成长的烦恼’”、“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等表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第八段:聚焦于“培养人”,用词精准且具体,“一体贯通”、“集成联动”、“一校一策”等表述,展现了在人才培养上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深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具体说明了培养人才的路径和措施。

第九段:聚焦于“吸引人”,用词积极且开放,“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展现了在吸引人才上的决心和力度。同时,“聚才的‘高地效应’‘枢纽效应’‘黏性效应’”等形象化的表述,生动地描绘了在吸引人才上的独特优势。

第十段:聚焦于“激发人”,用词富有激励性,“健全激励勇争一流、敢闯善为、先行探索的机制”等表述,展现了在激发人才活力上的制度保障。同时,“全面优化创新生态”、“高标准建设‘增技增收’先行区”等,具体说明了激发人才活力的具体措施。

第十一段:聚焦于“成就人”,用词富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聚焦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搭好干事能成事的舞台”等表述,展现了在成就人才价值上的追求和努力。同时,“完善综合考核体系”、“优化考核指标和评价办法”等,具体说明了成就人才价值的制度保障。

第十二段:聚焦于“塑造人”,用词富有教育性和引导性,“强化政治引领、知识赋能、以文化人”等表述,展现了在塑造人才上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同时,“完善全民素养提升体系”、“举办‘共富善治大讲堂’”等,具体说明了塑造人才的措施和途径。

第十三段:聚焦于“尊重人”,用词富有情感性和感染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表述,展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敬仰。同时,“全面创新设立人才日、建设人才公园”等,具体说明了尊重人才的措施和形式。

一级标题:不折不扣抓好全会改革部署落实落细,推动“三支队伍”建设更添动能再上台阶

第十四段:作者以宽广的视角,将全会精神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排比句式的运用(“更宽领域拓展、更深层次突破、更高水平迈进”),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同时,通过具体目标(“打造...高地”、“形成...良性互动”)的提出,使文章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五段:通过列举具体举措(“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等),使文章内容丰富且具体。

同时,通过对比(“对照...提出...要求”)、排比(“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担当”)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数字(“五个一”标准)来概括和提炼,既简洁明了,又富有力度,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笔法功底。

第十六段:通过对比(“对照...提出...要求”)和排比(“五个能”标准)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结构紧凑且条理清晰。同时,通过具体案例(“浙商‘青蓝接力’工程”、“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的引入,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观点,使文章更加严谨和可信。

第十七段:通过列举具体举措(“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布局建设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等),使文章内容详实且具体。同时,通过排比(“五个有”标准)和比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此外,作者还注重从多个角度(如就业支持体系、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等)来阐述问题,使文章更加全面和深入。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