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秋包伏,老人说“伏里夹一秋,暑热逢秋旱”,啥说法?

小水在乡村 2024-07-09 05:27:47

(声明:严禁搬运,已全网维权,侵权必究)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已经进入小暑节气,进入小暑节气刮的风已经不再有凉意,天气变得越来越闷热。老话说“热在三伏”,进入小暑节气也意味着我们很快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在10个天干中“庚”属金,夏天属“火”,而火克金,因此“金”要伏藏,我们老祖宗规定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是入伏的时间。今年7月15日入伏,这天为庚辰日,三伏天包括头伏、中伏以及末伏,今年头伏的时间7月15日至7月24日,共10天;中伏的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13日,共20天;末伏的时间为8月14日至8月23日,共10天,今年三伏天总共有40天,为“加长版”三伏天。

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而中伏根据入伏的早晚不同,中伏的天数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凡是在7月16日前入伏的年份,中伏都是20天。根据统计,在2015年至2024年的10个年份里,中伏都是20天,不过到了2025年我们将迎来10天的中伏,2025年三伏天只有30天。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伏里夹一秋,暑热逢秋旱”,这句话是啥意思?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啥是“秋包伏”?

我国历法规定“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进入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进入末伏的时间,因此末伏的开始时间要么和立秋在同一天,要么在立秋之后。

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规定,如果立秋恰逢“庚日”,即立秋和入末伏的时间在同一天,那么就是“伏包秋”;如果入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在立秋之后,那么就是“秋包伏”。

今年8月7日立秋,末伏的时间在8月14日至8月23日,入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很明显今年是“秋包伏”。立秋恰逢庚日是非常少见的情况,因此绝大多数年份都是“秋包伏”。

老话说“伏里夹一秋,暑热逢秋旱”,啥说法?

这里的“伏里”指的是三伏天,“秋”自然是指秋天,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三伏天包含着秋天的一部分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天气会比较酷热难耐,很容易出现伏旱天气。

老话说“立秋暑未消,秋老虎来驾到”,立秋后还有炎热的末伏,立秋并不代表着酷热天气的结束,我们老祖宗把立秋之后的炎热天气称之为“秋老虎”,可以说立秋后秋阳肆虐。立秋后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会出现连日的晴朗高温天气,就很容易引发干旱的发生。

立秋之后天气必然会炎热一段时间,那么炎热的时间是长是短?即“伏里夹一秋”会不会带来酷热?其实我们要看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老话说“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狗”,如果是“伏包秋”,那么预示着立秋后只有10天的三伏天,立秋后我们会感到相对凉爽;而如果是“秋包伏”,那么预示着立秋后可能还会有十几天的三伏天,立秋后我们会感到比较热。

当然“秋包伏”是不是过于炎热,那么我们还要看“包”的时间是长是短,如果“包”的时间短,即立秋后距离末伏的时间短,那么说明秋天会偏热一些,但是不会特别炎热;如果“包”的时间长,即立秋后距离末伏的时间长,那么说明秋天会特别炎热。

今年8月7日立秋,8月14日入末伏,两者相差一个周,可以说秋包伏“包”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这预示着立秋后还会炎热很长时间,我们要提防“伏旱”的发生。

总结,立秋后并不会立马凉爽,一般来说只有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算进入凉爽的秋天。如果立秋和末伏相隔的时间比较长,那么预示着秋天会比较热;如果立秋和末伏相隔的时间比较短,那么预示着秋天会相对凉爽。

当然秋天最凉爽的情况就是“伏包秋”,即立秋当天进入末伏,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