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前段时间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都产生了一个疑问:
总导演为啥不是张艺谋?
杭州这次请来了陆川做总导演,演出效果确实不错,但和老谋子相比,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张艺谋之前导过奥运会、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收获了“国师”的美名。
他和和杭州也很有渊源,《印象西湖》《最忆是杭州》就出自他手。
按理说,他执导这次亚运会开幕式,是顺理成章的。
不过,随着张艺谋的新作《坚如磐石》的上映,看完这部影片,你或许就找到答案了。
《坚如磐石》,说是新作,其实是一部老作品了。
这部影片于2019年5月在重庆开机,于9月杀青,原本计划在2020年上映,当年6月8日片方还释出首支预告片。
可惜因尺度过大,上映日期一再推迟,期间甚至传言永远无法和观众见面了。
不过杀青4年后,我们还是等来了这部电影。
4年前的老电影,还经过多次删减和补拍,《坚如磐石》还能看吗?
很多观众抱有这样的疑虑,甚至担忧。
但皮哥隐隐感觉到,张艺谋本人对这部影片,是抱有不一样的创作心态的。
《坚如磐石》是张艺谋拍摄的第30部影片,最初的上映日期2020年,他刚好70岁。
70岁,第30部作品,张艺谋肯定很重视。
2019年的中国电影已经达到一个巅峰,一部电影动辄10亿+甚至20亿+票房。
但彼时的张艺谋已经有10年没有拍过一部卖座的电影。
他上一次大卖的电影还是2006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当时产生了一种舆论,说张艺谋这一批导演已经过气了。
老谋子自然铆足了劲儿,要给自己的七十大寿送一份厚礼。
另外,张艺谋一向低调谦逊,笑骂由人,但是对这部片他却偏爱有加。
在当年的平遥影展上,他罕见高调,提到《坚如磐石》他用“三个好”来评价:题材好,故事好,演员也好。
《坚如磐石》被雪藏后,张艺谋也一直心心念念这部影片。
在2021年的上海电影节上,他还说“很希望这部电影能早点上映”。
影片上映后,皮哥也第一时间走进了影院。
即使遭遇“剪刀手”,但皮哥还是认为,阉割后的《坚如磐石》依旧是张艺谋近10年来最具野性的作品,也是华语影坛近10年来尺度最大的作品。
老谋子这一次给反腐题材好好上了一课。
但一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遗憾,确实也令人心情复杂。
一、对比扫黑剧《黑洞》,藏着众多关联,都一一对应上了
很多人没注意到,《坚如磐石》又名《黑洞》,大家立刻会想到20年前陈道明主演的扫黑剧《黑洞》。
这不是巧合,本片就是以那部《黑洞》为蓝本改编的。
《坚如磐石》《悬崖之上》是一起拍摄的,《坚如磐石》之于《黑洞》,恰如《悬崖之上》之于《悬崖》。
但电影版绝不是简单的翻拍,而是一次升级。
《黑洞》《黑冰》《黑雾》是当年的“黑色三部曲”,其中《黑洞》《黑冰》是一个系列的。
两部剧都讲了一个反社会人格的黑老大,他们都有各自的缺陷(一个父母离异,一个患哮喘失去性功能)。
他们都有一个当副市长的老爸,表面都是报复社会,底子都是对抗父权。
但两部剧都有一个硬伤,反派过于出彩,正牌太脸谱化,这也是扫黑反腐剧的通病,包括今年的《狂飙》。
《坚如磐石》从《黑洞》里提取了关键词:主角绝顶聪明,原生家庭有问题,还有一个当副市长父亲,以及对抗父权的隐喻。
雷佳音饰演的正面角色,于和伟饰演的反面角色,最初的雏形是一个人,也就是《黑洞》里的聂明宇。
但编剧把这个角色剥离成一正一邪两个人,大部分戏份给了主角。
我们看到主角是个养子,绝顶聪明,破案过程中查出了副市长父亲的贪腐问题,顺带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角色弧光依稀出来了。
光是这还不完整,编剧又给雷佳音增加了很多特质。
比如大头呆萌呆萌的,增加扮猪吃老虎的爽感;
还给他配了一个女朋友(周冬雨饰),两人的打情骂俏也成为这部黑色影片的幽默佐料。
反派角色被掏空了内核,也变得不完整,那就从剩下的几个点中继续挖掘。
比如影片中反派和厨师是发小。
这个剧情在《黑洞》里也有体现。
聂明宇有一个发小刘振汉,聂明宇为了救他,落下了残疾。
《坚如磐石》的改编是,发小从小欺负黎志田,叫他“狗杂种”。
黎志田长大得势后,把他搞成了哑巴,哑巴最后又拿着铁棒狠狠抽打黎志田。
一个点被挖掘拓展,变成了几十年的恩怨,反派角色也重新立体起来。
《坚如磐石》的主题是弑父。
弑父是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的母题。
希腊神话里弑父的动机是权力之争,《黑洞》里弑父的动机是心理扭曲。
《坚如磐石》里,反派已经成了正派,那动机也要变得正义,于是父亲贪腐,儿子大义灭亲的戏码就安排上了。
总结下来,《黑洞》是《黑冰》的升级版,《坚如磐石》又是《黑洞》的升级版,剧本在一次次打磨中变得扎实了。
对了,张艺谋原本是找陈道明演郑刚,陈道明觉得自己形象太正,演不好,于是张国立接演了这个角色。
陈道明就是当年《黑洞》里聂明宇的扮演者,这也说明了《坚如磐石》和《黑洞》的渊源。
二、张艺谋这次在色彩上,玩起了从没有过的颠覆
其次,张艺谋再次在视觉上玩出了花。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红,《影》里的水墨,《悬崖之上》里的雪白,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张艺谋色彩。
这一次他玩的不只是一个色彩,而是一个类型——铅黄电影。
铅黄电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流行于意大利的,以犯罪、侦探、神秘、恐怖为题材的电影。
这些电影多改编自小说,小说封面多是铅黄,铅黄电影由此得名。
国内的很多犯罪片也采用这种铅黄色,但导演大都功力有限,空有滤镜,没有内涵。
张艺谋则把这种铅黄色玩出了高级感,色彩直接参与进了叙事。
张艺谋过去多采用天圆地方、中正端平的古典主义构图。
但是本片里,都市的瑰丽霓虹取代了过去或浓或淡的传统色系。
比如影片多个重要的场景,背景都是重庆的霓虹夜景图,这些瑰丽艳俗的色彩全都融进了泛黄的夜色之中,让人隔着屏幕都嗅到了犯罪的气息。
比如张艺谋多次用铅黄的灯光打在主角脸上,听主角说台词就像在阅读犯罪小说的对白。
他还利用重庆的空间优势,让主角好几次从高耸延绵的台阶上走下来,如同坠入了深不见底的阿鼻地狱。
即使是毛玻璃,也能拍出花。
片中郑刚和晓薇那场吃饭的戏,镜头慢慢退到毛玻璃后面,郑刚被铅黄色玻璃遮掩的正邪难辨,而女孩儿被毛玻璃的红色淹没,也暗示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类似这样的色彩妙用不胜枚举。
即使你没有注意到色彩本身,也会被影片呈现出的高级质感深深吸引。
三、人性背后的动物性,“两只狗”,还有片名的隐喻,你品,你细品,有《金瓶梅》的味道
影片真的拍出了人性之恶。
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拍《菊豆》的张艺谋,生猛、野性、不拖泥带水。
很多人理解的大尺度,无非是香艳镜头+血浆飞溅。
《坚如磐石》似乎也是这种类型。
预告片里也为我们呈现了类似的镜头:割舌头,手进火锅捞手机,扳手砸人,汽车撞人,宾馆亲热盗摄。
但看了正片,你才会发现,所谓的大尺度不在于视觉的冲击,而在于灵魂的震颤。
看这部影片,有种读《金瓶梅》的感觉,在表面的香艳猎奇背后,是无尽的苍凉和绝望。
除了雷佳音和周冬雨饰演的主角之外,剩下的,全员恶人。
于和伟饰演的黎志田是恶人,他的恶还是高启强式的恶。
底层出身,睚眦必报,笑面虎,手段黑。
他手下的三个小弟也是恶人。
孙艺洲饰演的David,黎志田的女婿,可这边老婆怀孕,他还和别的女人乱搞。
李乃文饰演的刘锋,黎志田一起打拼的兄弟,看上去不争不抢,但在那场绑架女孩儿的戏里,演出了凶神恶煞。
田雨饰演的唐大年,也是犯罪集团的一份子。
前期一直是工具人,我身边的朋友看到最后都嘟囔,这王老师都没点戏的吗?
结果话音刚落,他就图穷匕见,来了一波凌厉的反杀。
当然最坏的,还是张国立扮演的郑刚。
我们看看他干了什么事。
睡了你,让你生了娃,然后杀了你,继续睡你的侄女。
这是人干的事儿吗?这简直就是再世西门庆,也难怪陈道明不敢接演这样的角色。
如果拍摄人性之恶,仅仅停留在表面,那就不是张艺谋了。
他拍人性,拍出了人性背后的动物性。
举两个例子。
其中一个就是上文提到的黎志田和厨师发小的故事。
发小叫他“狗杂种”,他后来把发小搞成了哑巴。
在饭局上,黎志田笑着说把发小的舌头割了,还叫对方张开嘴。
观众本以为会看到一个血肉模糊的断舌,很多导演也会这么拍。
但张艺谋的拍法是,发小的舌头是完整的,黎志田笑着说刚才是玩笑话,发小是声带烧坏变哑巴的。
这时候发小配合地做了个小狗伸舌头哈气的动作。
你看一个巧妙的处理,避免了血腥镜头,还拍出了人性背后的动物性。
黎志田和发小,两个人,变成了两只狗,互相撕咬。
再比如,影片中有一处拿扳手砸人的镜头。
原版镜头一共砸了五下,公映镜头只砸了三下。
为啥要多砸那两下,因为这是一个犯罪者从人性到动物性的转变。
多出的那两下,他已经不是人,变成了冷血杀人动物。
这种蜕变能通过银幕准确传递给观众,让人产生生理不适,或许也因此遭遇删减。
但删减过的三下依然让很多观众捂住了眼睛。
整部影片的观感,就像这个删减镜头一样,虽然不太流畅了,但老谋子这个节奏大师,运用深厚的功力,对着观众的进行粗暴而有力的心理强攻。
你观影时甚至感觉到那种雨点砸地的节奏感,我身边的朋友一边捂眼睛一直在感叹:“老谋子也太狠了吧!”
对了,影片的英文名叫Under the Light,翻译过来就是阳光之下。
《阳光之下》《悬崖之上》,多么对仗的片名,但他非要取名《坚如磐石》。
那么什么东西,暴露在阳光之下依旧坚如磐石?
是中国几千年的官场文化,还是人性中永远都擦不干净的污点?
你品,你细品。
《坚如磐石》就是这么一部节奏飞快,噱头十足,后劲儿极大的爽片,观影过程能获得极大的爽感。
四、这4个遗憾,难以忽视
但在爽过之后,回味这部片,依然能找到很多遗憾。
比如前面的台词对口型严重,明显是把四川方言重新配成了普通话,味道上差了一些。
比如演员前后的衣着不一致。
某个女演员,前面衣着性感,标准的情人打扮,后面却衣着保守,变成了领导的晚辈。
这明显是为了通过审查,把人物关系改了之后进行的补拍。
再比如最后的“弑父”重头戏,父子俩竟然没有正面较量,直接用一种近乎喜剧的方式草草收尾,说实话,看得不过瘾。
还有破案的线索,其实填得很满(比如晚上7点说供词,从十几张房卡里找人等),但后期莫名其妙都断掉了。
这些遗憾产生的原因不难理解。
《坚如磐石》内部原版有157分钟,公映版是127分钟,很多情节都藏在那被剪掉的30分钟里。
一部野性生猛的反腐大片,被外力删减后有了人工斧凿的痕迹,但依旧遮掩不住它凌厉的光芒。
希望以后片方能推出那个157分钟的版本,让观众过把瘾。
五、这一次,张艺谋主动走下了神坛
最后,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张艺谋为啥没去执导亚运开幕式?
从《坚如磐石》就能看出,他已经厌倦了宏大叙事。
过去他被人称赞是国师,也被诟病是“广场舞导演”,宏大叙事把他捧上神坛,也让他重重摔在了地上。
《长城》是张艺谋最后一部商业大片,王晶说张艺谋拍到一半就知道自己拍砸了,那时候起,他应该已经厌倦拍大片了。
这些年,他拍的电影,数量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多样,体量却越来越小了。
一个院子,一块草地,一秒钟,一场黑白对决,全都能拍成戏,哪怕R级片的尺度,他也信手拈来。
在这种心态下,你再让他执导开幕式,他一定是抗拒的。
那些可以刷履历的大场面还是交给年轻人吧,张艺谋像个老顽童一样,继续拍自己的“学生习作”了。
从大师位置走下来的张艺谋,是活明白了,还是老糊涂了,我们不好判断。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师拍类型片就是降维打击。
《坚如磐石》将在国庆档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还是那句话,157分钟的版本,希望未来有机会能见到。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