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04飞剑,揭开新中国第一枚航空军表的真实往事

书南说时尚 2024-08-01 21:36:35

八一是最适合讲中国‬军表,中国‬‬军表‬中‬最知名的‬莫过于‬D304航空‬计时军表‬,这枚‬军表‬拥有‬太多可以‬说道‬的‬传奇‬,当然‬这当中‬或‬虚‬或‬实,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中国‬制表界‬质的‬飞跃‬。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呼啸‬腾空‬,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

1960年,歼6投入生产,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超音速战机的生产能力,我国空军的水准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随即便计划研制更加先进的新一代战机,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中国引进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歼7战斗机。歼7是中国首款两倍音速歼击机,标志着中国在当时拥有自主生产世界先进二代机的能力。

为了满足‬空军的发展以及现代空战的需求,我国急需一款适应新型战机驾驶员的航空‬计时腕表‬,在此之前‬我国‬空军‬是没有‬装备‬‬航空‬腕表‬,‬都是‬看‬机舱‬内‬‬航空‬钟‬。

为了打破这一不利局面,作为新一代战机的配套项目,研发国产航空计时军表被排上了‬日程‬,‬需求由军方提交给第三机械工业部进行‬汇总‬评估‬,再‬由‬第三机械工业部交给‬第一轻工业部组织全国钟表厂展开研制工作‬,以D304为代号研制军用航空计时腕表,以D301为代号研制战机航空钟,两项皆为绝密任务。

计时码表机芯的复杂程度远超普通机芯,作为新中国第一枚国产手表的诞生地,D304项目的研发重担再次落在了天津表厂肩上。

选择天津表厂为主导,是因为其在军表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天津表厂(钟厂)还主导过以201坦克钟作为蓝本,进行研发302航空钟,增加了电加热功能,以应对高空低温问题。

立项后,天津表厂立刻召集了以张凤鸣,温淑杰,和江达生为首的二十多名技术骨干进行保密研制工作。随着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钟表人不再以苏联为师,而是直接向苏联人的学习对象瑞士取经,304项目组‬评估后‬,决定‬以‬Venus 175机芯为‬样本‬,进行‬研制‬国产‬码表‬机芯‬。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在当时瑞士的计时码表遇到了“产业革命”,许多全新的凸轮结构码表机芯,以更简单稳定和廉价的优势,快速取代导柱轮结构的码表机芯。Venus在1950年代进行转产,停止了导柱轮机芯的生产。苏联得知消息后,以“特殊渠道”购得了Venus 150机芯的生产图纸和部分设备。

304计划启动之时,恰好遇到Venus即将合并进Valjoux机芯厂的时间节点,于是我国得以有机会获得“末代皇帝”Venus 175的技术与图纸。

然而实际上这一说法只是“传说”,真实情况是白手起家。在我请教孔老师后,孔老师与我分享的说法更为接近历史真相。在当时其实军方代表是交给了研制组一枚搭载Venus 175机芯的百年灵航空计时码表,以此为蓝本进行研制。

天津表厂组织本厂技术骨干,以及协同‬天津大学计时仪器专业的师生‬,‬对‬Venus 175进行‬全面‬测绘‬与‬深入‬研究‬。在吃透Venus 175技术后,天津表厂对其进行了许多实用化改制,比如说将原本的螺钉花摆,更换为实用的光摆;天津表厂还调整了齿比,将Venus 175的18000振频升至21600振频,天津‬表厂‬将这枚国产计时码表机芯命名为ST3机芯。

1961年9月5只码表‬样品试装成功,1963年底完成了第二批30余只样品表,1965年完成第三批100余只最终定样表,经由全国21个单位共计38位领导、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审,产品走时精度、测时、高低温、防震、防磁、防潮、快慢针拨校、上调拨针、启动质量、冲击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合格标准,顺利通过了部级投产鉴定,被批准定型批量生产。

1966年,D304军表‬开始正式投产,同年10月底组装成表1400只,发往中国空军一线,解决了空军的燃眉之急。截止1968年底停产,共生产了近3000只成品表,极大缓解了我国空军的需求。

1960年代,我国面临到严峻的北境压力,为了国家安全,开启了三线建设计划,将许多重要的制造业外迁至内陆地区。

作为国之重器的计时仪器也要‬考虑‬“安全问题‬”。自然‬304项目也是“两条腿走路”,同样拥有“Plan B”,这就要提到上海表厂在1960年所成立的‬军用计时器研发的608车间。

在那个年代,上海表厂与天津表厂是新中国制表的主力,304项目由天津表厂主导,301航空钟项目则交予了上海表厂主导,301航空钟不仅在歼5、歼6飞机发光发热,还在1964年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准确地指示了爆炸时间。

在这期间‬,上海608车间及其他重要工业设施一道,被转移到了内陆腹地‬的‬陕西,继续承担着军用计时器生产与研制任务。并改保密代号为618车间,这就是后来西安“风雷仪表厂”的前身。

在这一时期,风雷‬仪表厂‬作为“Plan B”,也开始参与到了304项目,并试制了一批成品手表,这就是“西安风雷304航空计时码表”,该系列仅小批供给当时的空军,非常罕有,据‬资料显示当时生产不过百只。

西安风雷304航空计时码表和天津304航空计时码表都属于国家下达的304军需任务产品,虽然它们的代号一样,但是二者‬的发展脉络‬不同‬,造型‬也略有不同‬。后续‬由于国家调整手表生产的布局,1969年将304计划‬,全数转入西安风雷仪表厂生产。

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非常可惜早早就停产了,再加上这枚军表的特殊属性,以及当年铜底‬镀铬表壳的寿命有限,在几十年的磕磕碰碰‬‬后‬,使得存世量变得非常稀少,成为如今全球军表收藏界的宠儿之一。

1990年代末,随着老国表品牌们度过了难关后,千禧年‬后‬海鸥重组了‬我国‬各地‬的‬老国表‬企业‬,‬决定‬重启‬这枚‬传奇‬机芯‬的生产‬,海鸥‬以‬1960年代的ST3机芯为基础,进行了‬全方位地‬改制‬与升级‬,加大了摆轮结构,调速器和导柱轮‬也有所改进,机芯钻数由原来19钻增加到22钻,结构进行了‬全面优化‬,新机芯‬的代号‬为‬ST19系列‬,于‬2002年‬登场‬。

其实,海鸥不仅仅只有天津生产中心,千禧年后,以天津海鸥为首,对大连、烟台、石家庄、上海、南京等地的老国表进行联合,实现老国表产业优势重组。其中大连厂发挥自身优势,负责ST19的大部份生产。

ST19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当时全球制表业的关注。ST19稳定且具有性价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起来。海鸥则有了重新复刻当年军表的动力。

在2008年海鸥与香港津联合作‬开发‬,以‬当年的‬“第一设计‬方案‬”为基础‬,重新‬复刻‬了‬中国空军第一支航空码表复刻版(1963),限量208只。当年的‬红星‬Logo被重新复刻‬,经典‬形象‬深入人心‬,从这时开始‬,民间‬开始‬以‬1963为外号‬,称呼‬304计划‬军表‬,海鸥‬的‬码表宇宙‬就此‬开始‬蓬勃发展‬。

2010年,海鸥复刻了当年军用的飞剑Logo款,更具年代感。此时,海鸥军事码表开始形成了两大分支,分别是红星Logo款以及飞剑Logo款。

飞剑款仅在2010年复刻过一次。这些年来,海鸥一直将重心放在了红星Logo款上,民间对于飞剑款的老味道颇为怀念,于是乎在海鸥即将70周年之际,飞剑款被再次复刻,海鸥推出了全新的1963长空版码表。

飞剑款的关键字是力量感,除了飞剑Logo的气概‬,时分双指针为锋芒外露的太妃指针,极具‬刚毅‬。醒目‬的中央‬‬红秒‬设计‬,‬‬也在‬时刻‬彰显‬军用‬码表‬的‬‬实用本色‬。

略带‬金‬感‬的‬复古‬砂‬银表盘‬,上面‬镶嵌有‬立体‬时标‬,乍看上去‬像是‬1960年代流行的“苍蝇字风格”立体时标,但实际上这是当年的设计师们以飞机尾翼为出发,所设计的立体时标。

飞剑‬款‬设计以‬双‬数字‬时标‬,‬不同于‬常见的‬红星‬款‬偶数‬时标‬设计‬,12与‬6数字‬时标‬为‬那个‬年代‬特有‬的‬宣传字体‬风格‬。这些‬元素‬大家‬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红色‬激昂‬的时代‬。

长空版延续了经典的密底设计,内部跳动着经典的ST19机芯,其Y型甲板上刻有复古的飞剑Logo,以及“中国空军,天津手表厂”等历史字样。

底盖的设计复刻自当年的“方案一”,还原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宣传画报字体。

长空版在复刻的基础上,还‬融入了海鸥更多的构思。 长空版‬英雄王海,他在战斗期间击落4架‬与‬击伤 5架敌机,人称“九星战将”,长空版正是致敬其“九星战绩,威震九天”的长空‬英雄功绩,海鸥‬将‬这‬九星‬功绩‬融入到‬了‬底盖‬设计当中‬。

长空版是第二次复刻“飞剑版”,这一次的复刻将表径由38毫米调整至40毫米,在‬保持‬14毫米‬厚度‬时,让整体比例关系更为协调,不会出现小口径码表常见的胖感。

长空版还将原本的复古亚克力玻璃,升级为了更为现代的蓝宝石玻璃,并且拥有防眩光的镀膜,实用性更进一步。

侧面也与红星1963们截然不同,表冠上刻有S型Logo,计时按键从原来的光面设计变为了“Tasti Tondi”造型设计,拥有防滑的花面。Tasti Tondi造型按键风行于20世纪,是机能性设计的典型代表元素。

作为新中国首枚航空计时码表的嫡传,海鸥将D304的精神发扬光大,在二战以后鲜有军表留名列传,而中国人以D304航空军表,在世界钟表历史上,留下了来自中国人的长空之志。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