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亓钦
编辑 | 亓钦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人类与自然的漫长较量中,沙漠始终是一个难以征服的对手,它无情地吞噬绿洲,侵蚀家园,甚至改变历史的进程,在我国新疆南部,这样一场“人沙对决”却正在接近尾声。
面对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步步紧逼,我国用几十年的努力,硬生生“锁住”了这片“死亡之海”,从“沙进人退”到“绿洲回归”,塔克拉玛干的治理不仅是一场生态修复战,更是一场与历史和未来的对话。那么,为了锁住沙漠的脚步,我国究竟有多拼?
沙漠的“囚徒困境”在新疆南部辽阔的土地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如同一头贪婪的巨兽,吞噬着绿洲与生命,这片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德国的国土大小,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一半。
它有着骇人的绰号——“死亡之海”,因为它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沙漠之一,沙丘的高度可以达到300米,流沙每年以每小时50-60米的速度向外移动,侵蚀着周边的绿洲和村庄,迫使人们无奈地“退守”。
不仅如此,这里的自然条件也极为恶劣:年降水量不足8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只有可怜的4.5毫米,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刮风,沙尘暴肆虐,狂风将细沙卷至空中,遮天蔽日。
民丰县的浮尘天气多达260天,蓝天几乎成了一种奢侈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人与沙漠的对抗似乎注定是一场险象环生的“战争”。
治沙不是一场简单的博弈,而是事关生存与未来的抉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正以一种无情的方式撕裂新疆南部的生态平衡。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这里曾是繁华的西域重镇,楼兰、精绝等古城曾见证丝绸之路的兴盛,随着沙漠的蔓延,这些城市被黄沙吞噬,化为历史的尘埃。
今天的南疆地区同样面临类似的威胁,例如,且末县已经被沙漠围困得只剩7万人口,居民在沙海中艰难求生。
而在民丰县,每年都有大片农田被沙尘覆盖,粮食产量逐年下降,更严重的是,如果沙漠治理不当,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些地区很可能彻底沦为无人区。
因此,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是为了今天的生存,更是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正如一位治沙专家所说:“锁住沙漠的脚步,就是守住绿洲和家园。”
“绿色锁边”行动为了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启动了一个宏大的工程——“绿色锁边”计划,其目标是通过在沙漠边缘构建一圈绿色屏障,将沙漠“关”起来,阻止它继续扩张。
这一计划起初被许多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国治沙队伍却用40年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在这40年中,治沙工作者们几乎付出了超人的努力,从最初的1公里绿化带,到如今环绕2761公里的绿色屏障,塔克拉玛干的边缘逐渐被森林、草地和湿地覆盖。
绿化面积占整个环线的90%以上,形成了“沙漠中的生命绿带”,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湿地生态,台特玛湖等干涸的水体重新焕发生机。
治沙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截至目前,沙漠边缘仍有285公里的缺口未被合围,这些缺口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叶城、策勒、民丰等县市,其中于田县的缺口占总长度的26.6%。
自2024年4月以来,这些地区的治理工作全面启动,预计将在年底完成,届时塔克拉玛干沙漠将被彻底“锁”住。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难度极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沙漠面积巨大,25万平方公里的流动沙丘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是水资源极度匮乏,年降水量仅10-80毫米,甚至比一些非洲沙漠还要干旱,最后是沙漠的流动性极强,风沙频繁,许多刚种下的植被往往一夜之间被掩埋。
更为复杂的是,塔克拉玛干南缘紧邻昆仑山脉,北风在山脉的阻挡下加速下冲,形成了风沙重灾区,这些风沙不仅危害当地居民的生活,也让治沙工作难上加难,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治沙队伍不得不采取更加科学和创新的手段。
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中国治沙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创新”的综合方法,传统方法包括草格固沙、推平沙丘、种植耐旱植物等。
例如,工人们在沙地上摆放草格,将沙地划分为网格状,逐步种植植被固定沙土,或通过推平高大的沙丘,降低地表波动,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现代科技也被广泛应用到治沙工程中,例如,在沙漠中铺设光伏电板,不仅利用太阳能发电,还能减少风蚀,固定沙土。
板下的阴影还为耐旱植物提供了一片适宜生长的“庇护所”,此外,生物治沙技术也开始崭露头角,大规模种植耐旱植物,逐步扩大绿化面积,最终实现沙漠区域的生态覆盖。
绿洲的回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一片荒芜的沙地,如今被绿色屏障牢牢锁住,干涸的台特玛湖重新恢复了碧波。
湿地生态逐步回归,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数量显著增加,更令人欣慰的是,经济作物的种植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提升,例如,在沙漠边缘种植的红枣、西梅等作物,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支柱产业。
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不仅是人类,还有新生的绿洲,风沙不再肆无忌惮地侵蚀村庄,蓝天和阳光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正如一位当地居民所说:“我们终于能安心地生活,而不用担心沙漠会带走我们的家园。”
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剩下的285公里缺口将在2024年底完成合围,到2030年,新疆计划推进7个重点治沙项目,覆盖2500万亩沙地,进一步巩固生态屏障。
未来,治沙工作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等手段,沙漠地区不仅会成为生态绿洲,还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治理,是人与自然之间一次艰难而动人的对话,从“死亡之海”到“绿色屏障”,中国用智慧和毅力书写了一段不朽的治沙传奇。
它不仅为全世界提供了治沙的“中国样本”,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解的无限可能,未来,这片沙漠不再是吞噬生命的“囚牢”,而将成为孕育希望的绿洲。
信息来源:人进沙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光明网2024-11-11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