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独圣散及山楂在消食活血中的应用》
今日重读《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其中有一方名为独圣散,由南山肉(炒)一两组成,水煎后用童便、砂糖和服。
书中记载,独圣散用山楂一味浓煎,与砂糖童便同服。山楂不仅消食健脾,还能破瘀止儿枕痛。砂糖之甘逐恶而不伤脾,童便之咸入胞而不凉下,相得相须,功力甚伟。《本草经疏》言山楂能消食积、行瘀血。《中药学》载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散瘀行滞之功,尤以消食肉食和乳食积滞为佳。
临床医家常用焦三仙(炒山楂、炒建曲、炒麦芽)消食化积,焦树德先生加炒槟榔成焦四仙,用于饮食积滞较甚者。马有度先生《医方新解》中的消食散由山楂、鸡内金、麦芽组成,治疗各种消化不良效果甚好。蒲辅周老中医的经验方用焦三仙、鸡内金、山药共为细末,红糖水送服,消补兼施,治疗小儿积滞。保和丸用于一切食积,多取效。健脾丸、资生丸为健脾开胃、消食止泻常用方。可见山楂为饮食积滞之要药。
在散瘀行滞方面,《景岳全书》通瘀煎由当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组成,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者。橘核丸见于陈鼎三先生《医学探源》,由橘核、吴茱萸、香附子、川楝子、荔枝核、小茴香、山楂核组成,用于少腹、睾丸疼痛。
笔者初学医时,跟师当地老中医,老师常于瘀血腰痛处方中加大剂量山楂,后知山楂取其散瘀行滞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楂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按中医理论,此归功于消肉食积滞及散瘀行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