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之精绝,死亡之海中的神秘古国!

稷下学史来明志 2025-01-03 21:05:06

沙漠之夜,与任何其他的夜晚都截然不同。风中夹杂着沙砾,一座座“魔鬼城”如同错综复杂的迷宫……沙漠不仅埋藏着秘密和死亡,更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无论是《鬼吹灯》系列,还是《盗墓笔记》系列,沙漠总是被描绘成一处绝佳的探险掘宝之地。

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流淌着一条名为“尼雅”的河流。它发源于雄伟的昆仑山,沿着“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中部,自南向北蜿蜒流淌,最终汇入卡巴克·阿尔斯汉村附近的大沙漠,全长约210千米。

在河流出山口地势平坦的地方,河水盘旋流淌,形成了一片肥沃的冲积绿洲——尼雅绿洲。尼雅,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遥远”。这片绿洲宛如沙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曾经孕育了无数的生命。

然而,沙漠的残酷与恐怖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这片绿洲。在尼雅绿洲中,曾经存在一个国家,虽然无法确定它是否物阜民丰,但至少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这个国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沙砾之中,只留下物件依旧,却人去楼空,形成了如今的尼雅遗址。这个曾经出现在遗址上的小国,就是精绝国。

精绝国虽然只是沙漠中的一个小国,主要以农业为生,但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它也曾是一个重要的城镇。这里商贾云集,繁华一时,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殷实而富庶的小王国。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精绝国,国王治理着精绝城,距离长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拥有四百八十户人家,人口总数为三千三百六十人,能作战的士兵有五百人。国家设有精绝都尉、左右将军以及驿长等职务。从精绝国往北到都护治所有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往南到戍庐国需要走四天的路程,沿途地势空旷。往西则通往扜弥国,有四百六十里的路程。”

从汉书的记载中不难看出,精绝国虽然小,但管理结构却相对完备。虽然只有500人的军队,但由都尉、左右将军、译长以及普通士兵组成的“金字塔”型管理结构却十分清晰。这个国家接受着汉王朝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东汉末年,楼兰势力逐渐壮大,并更名为鄯善国。它不断吞并周边的小国,与楼兰近在咫尺的精绝国也未能幸免,最终成为了鄯善国的一个州。

又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霜洗礼后,鄯善国被北魏所灭。原来的民众纷纷南迁并逐渐汉化,当年的精绝城也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故城中一片萧瑟的景象和文献中的零星记载。

过了四五百年后,当玄奘取经东归时,他看到的尼壤城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

《大唐西域记》中描述:“从媲麽川向东进入沙碛,行走二百多里后,就能到达尼壤城。这座城周长大约三四里,位于一个大沼泽中。沼泽地湿热难行,芦苇丛生,几乎找不到道路,只有通往城里的路还能通行。因此,往来的人们都经过这座城,而瞿萨旦那国也把它当作东境的关防。”

可以看出,虽然精绝国已经变成了鄯善国的一个州,所处的环境也比较恶劣,但维持日常的生产活动还是可以的。

后来,精绝国又受魏晋王朝节制。到了唐朝时期,其都城仍然存在,被称为尼壤城;清代时则称为尼雅城。在清代,尼雅是于阗县所属的一个村庄,《和阗州总图》中称其为尼牙八札。1945年设廉洁镇,1949年后复称尼雅,1985年则设尼雅镇。

然而,残缺的史料仅记录至此,精绝国最终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直到20世纪初,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初探遗迹,从这座被沙海掩埋千年的故城中掳走了700多件出土文物,包括佉卢文、汉文简牍和精美木雕等。这座故城才又重新为人所知。

尼雅居民日常使用的文字就是今天被称为“佉卢文”的文字。这种文字在今天的国际学术界仍然极难破译。

尼雅遗址在公元前1世纪至4世纪期间繁荣昌盛。斯坦因所发现的尼雅遗址,正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

古精绝国的故址位于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境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