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身为菜市场爱好者,我们去过全国不少的出名菜市场,但最近在湖南,逛到了目前见过最野的菜市场。
多野呢?前面人在吃米线,后面的人在治腿放血……(图片太过那啥就不放了)。
也是第一次在牛肉铺子里,见到安详光滑的牛头躺在篮子里;街边铺子光是辣椒粉也要10几种,放眼望去仿佛起伏的红色山坡;
这里是湘西凤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我们赶集的地方在凤凰下面的小镇,因为交通不便,至今仍然几乎没有什么商业化的踪影。
你能够见到许多湘西食物质朴的面貌,以及走不出本地的小吃与野菜。不仅好看,也过瘾好吃。可左右滑动01在菜市场大口喝酒大口嗦粉开局,就看到了咪着眼睛的牛头,安详躺在篮子里。湘西产黄牛,招待贵宾时,会用纯牛头会用来做盛大传统的牛头宴,着实生猛。新鲜的猪血刚凝结好,滑嫩嫩地躺在血水里。卤好的猪耳朵猪鼻子猪嘴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买回家炒或凉拌,做配酒小菜。整个湘西都爱把血放到其他食物里,在豆腐加猪血做成猪血丸子,在鸭肉里加上猪血或鸭血做血粑鸭。这里喜欢吃血肠,在糯米里加猪血灌到肠衣里,煮熟凉拌或放在血粑鸭里炖煮。糯米虽软糯,却能被猪血浸出一股生猛气息。都知道湖南人嗜辣,山多雾气重,冷湿的湘西则可以堪称为湖南嗜辣地区之首。光是辣椒粉,那就是五花八门👇:泡辣椒也少不了:豆腐乳也要火辣鲜香。“无菜不腌,无菜不酸”,这句湘西吃喝的总结,在菜市场上是肉眼可见的生动立体。酸汤,就是老白菜叶晾到半干后洗干净切碎入坛,每次要吃的时候,从坛子里取出,用米汤或者豆腐汤煮,再放到坛子里发酵几天。用这种酸汤煮鱼煮肉,极其开胃。酸水跟豆腐一起发酵,又变换出另一种滋味。湘西的泡萝卜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但每家味道都不一样,作为灵魂的酸水可能会传承好几代。酸萝卜可以切成块状、细丝、小颗粒,搭配不同的配菜。苗族人还擅长腌制食品,统称为鲊 (zhǎ)。在这里,无论菜还是肉都可以放坛子里做成鲊,在以前,谁家的酸坛子越多,就代表谁家更富裕。常见的一种叫做苞谷酸辣子,干苞谷用石磨磨成粉,把鲜红辣椒洗净、去柄、晾干,与苞谷粉一起在舂揉直到黏和均匀再腌。腌制时间越久,酸味越浓烈,口感很是有趣。玉米辣椒面糊,可以直接买回家捏成团子压成饼状,煎着吃。湘西特色的酸鱼,活鱼在清水里养几天吐完杂质,用盐和苞谷粉腌渍后,可以直接生吃,算是我们苗族的ceviche(秘鲁名菜腌渍鱼)。春天的湘西,山里长出好多野菜,是独属于这方土地的美味。难得一见的地木耳,已经洗净了泥沙。深山里香椿还嫩着,香气十分招摇。矜贵的刺嫩芽,外壳坚硬带刺,采摘时小心,但焯水后极鲜嫩。这把蔬菜也是第一次见:中间的叶子是菱形,因为形状像鸭掌,在本地被叫做鸭脚板,清炒着吃,有类似芹菜的清香。蕨菜一看就嫩,头部还俏皮地打着卷。焯完水之后跟腊肉一起炒,很下饭。湘西人出了名的爱喝酒,在菜场上随处可见甜甜的米酒,酒味不冲,清冽好饮。但重头戏其实是苞谷酒,用蒸煮的苞谷粒发酵而成,是本地最常见的一种,度数不低,火辣刚烈。老板会在木板车里藏着的酒壶里,舀出清酒,装满一个一次性杯。大爷大叔们接过来,豪饮一杯,只花一块钱。下酒菜也是随处可见!本地小溪小河密布,放些笼子到河里,能捕到好多小鱼小虾。拿火慢慢焙香,可以拿来炒菜炖汤。小螃蟹竟然也是带一点黄的!米豆腐也是家家户户来菜市场补货的重点。这里可能是全湖南最爱吃米豆腐的地方,其他地方把米豆腐当菜,而这里可以直接当作主食。大米加水后磨成浆,加了碱熬煮后,放凉凝成豆腐块,就成了米豆腐。温柔的米黄色,看着是duangduang的果冻质地,吃起实际绵软。忍不住的话也可以选择直接开吃:直接热水汆一下,拌辣椒蒜蓉生抽还有矿泉水里的挤出来神秘料汁,扒拉着酱料一起吃,辣到上头。米豆腐也可以做成小鱼状,滑溜滑溜的,在家加点菜煮成汤,吸溜几口就一碗下肚了。湘西人爱吃糯食,过年时有打糍粑的传统,即便是平常日子,也会买回家煎一煎刷辣酱或蘸白糖吃。绿色的是加了蒿草,有特别的草本香气。整个湖南都爱的米粉也少不了。新鲜的圆粉滑且糯,扁粉更有米香,加上蔬菜和薯粉,做成当地特色的绿豆面。绿豆面带着温润的光泽,仿佛翡翠。豆腐香干的摊子则是琥珀色的!晒干的豆腐皮,像长长的布条,扯舒展后捆起来,方便携带。油炸豆腐,外皮比普通的油豆腐更酥脆,里头的豆腐雪白如絮。湘西干豆腐,像熏腊肉一样用柴火熏制,切片后用来炒腊肉。新鲜的豆腐渣,捏碎后可以炒着吃。发酵晒干后的豆腐渣,凝聚了更浓郁的风味,可以做成汤,像臭豆腐一样又臭又香。很多人不知道,湘西实际还种甘蔗,现在还会按照古法做红糖,拿来蘸糍粑好香。来的时候,正好是播种的季节,有很多卖自家种子的小摊,分门别类地装着。细心选出大粒优质的种子摆出来,代表自家种子品质,颗颗饱满好可爱。听到叽叽喳喳和嘎嘎嘎的声音,就离土鸡和小鸭不远了。哦,番鸭瘦肉多有韧劲,用大量辣椒大蒜先炒后炖,香喷喷。鸭鸭快跑!02逛饿了?还有好多好多惹味小吃!本地商业并不发达,来菜市场是难得外食的日子,路边都密密匝匝摆着小吃摊,油锅里飘出的香气,让人走不动路。椭圆形的面粉饼子,里头藏了煮熟的糯米的葱花,外酥里糯,碳水加倍,快乐加倍!面粉做的油墩子,里头也放了葱花增香,掰开后面糊是松软的蜂孔状。包着红豆馅的叫油香粑粑,手工的豆沙保留了细细的颗粒,拥有朴素的豆香。没有裹馅料的,则要撒上一勺黄豆白砂糖,吃起来甜甜糯糯,要小心翼翼地屏住呼吸,不然会被糊一脸黄豆粉。🤫清明刚过不久,现在还有蒿团(青团)。采清明时节在水边草地长出的蒿草,将蒿草煮熟去涩,放进糯米粉和粳米粉和成的米粉糊里搅拌均匀,揉成一个饼状,再往里头塞进盐菜腊肉、豆沙、黄豆粉砂糖。蒸熟的蒿团,皮子有野菜清香,软糯又有嚼劲。盐菜腊肉都是婆婆家自己家做的,油香油香。黄豆粉做内馅,蒸熟后湿软有豆香,带着一丝丝甜,可以炫两。一块钱就能换一个碱水粽,还能在白糖或红糖里打一个滚,签子插上,边走边吃。再用一块钱换一个辣包子!简单直白,馅料就是腌渍调味过的辣椒,外地人吃不惯,本地人就好这一口。小吃垫一垫肚子,主食在后面才开始登场。市场里头,有专门吃米粉馄饨的区域,雨棚下摆着不少桌椅。六块钱一碗米粉,会加一勺木耳肉丝。不满足的话就再加勺煮得软烂的牛杂,码子堆得小山,只要十二块。这里的人吃米粉不似长沙爱喝汤底的鲜,他们更喜欢浓郁的调味。汤底仿佛只是将辣椒调料入味到米粉里头的融合剂,搅拌均匀后,米粉味浓且重辣,阴冷的天,嗦得人满头大汗。特色的绿豆面,是大米和红薯粉,加上蔬菜染色的,比一般的宽米粉有嚼劲,是更扎实的碳水。小吃凉菜也是狂野,老远就能闻到呛人的辣椒香气。卤菜摊辣椒染成一片火热的红色。凉菜摊可以随意挑选,什么都来一点,老板再给填上调料拌均匀,直接拎着袋子开吃。03湘西的菜市场不只是好吃而已在稍微隐蔽的角落,可以看到卖中药的小摊,长长的木板放满了老旧的塑料袋,装着有各种疗效的干草药。五颜六色的塑料袋敞开,细闻,每一袋都有各自独特的草本气。苗族爱戴银饰,且讲究重功复杂,这里耳饰项链发簪种类多样式丰富,看得人眼睛都亮起来。现在苗族姑娘逢年过节才戴复杂的银饰,腰带则是更日常的饰品。出门时戴的高高的帽子,都要靠人一个一个细心缝制。苗族的刺绣,也美丽的语言。不同的花纹,代表了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不同的意蕴。下午两三点,人们背篓里装满食物,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往返程的路走了。五天一场的赶集结束,小路又会恢复成安静模样,等待下一次的热闹。***虽然凤凰的旅游开发比较多,商业化比较重,但周围有很多小镇都保留赶集的风俗。禾库,每逢农历一、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赶集。阿拉、腊尔山,每逢农历二、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赶集。廖家山、山江,每逢农历三、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赶集。乾州,每逢农历四、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赶集。吉信,每逢农历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赶集。我这次赶集去了腊尔山和禾库,禾库更远,但穿苗服的人更多,赶集的气氛也更浓:小摊都摆在窄窄的路上,不紧不慢地走走停停,像是走不完一样可以一直往前逛。从凤凰出发,到腊尔山和禾库的车程分别是一个小时和一个半小时,车程远而且是山路不好走,如果去的话建议到凤凰城北汽车站坐大巴车。(早上八点发车,禾库的车少,如果错过了可以做到腊尔山再转车。)当我从讨论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城市里抽身出来,兜兜转转坐车到大山深处,发现这里的人们依旧按照农历的日子,背着背篓赶集时,冲击力还是蛮大的。人们为接下来五天的生活准备食物,为赶集时赚点钱准备食物。即便我们过着相同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河流似乎流速更慢,腐乳要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做米豆腐的技艺要花几年学会,秘制的酸水一代一代传承......未必是一个好吃到刷新你认知的市集,却更像一个如今繁忙现代世界里,裂出的一条慢速时间缝隙。图文 -梨梨/ 编辑 - mmr后期-TT
最后一段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