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汉时帖》、《长风帖》

书法爱好不简单 2025-01-15 22:58:54

《汉时帖》前二行为唐人摹本,后段为元赵孟頫补书。

《汉时帖》为王羲之《十七帖》中之一,然此为唐人临写本,旁有正书,与《十七帖》刻本不同。

《长风帖》临摹本,纸本,纵27.5,厘米,横40.9厘米,11行,102字,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风帖》又分称《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

释文: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 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汉时帖》乃是王羲之《十七帖》当中的一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现存的《汉时帖》实际上为唐人临写而成。

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长河中,王羲之的《十七帖》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书法风格飘逸洒脱、笔势流畅,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汉时帖》而言,尽管是唐人临写本,但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唐人在临写过程中,必定是怀着对王羲之书法的敬仰与尊崇之情,力求还原其神韵与精髓。从众多的历史文献和书法研究中可以发现,唐人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

比如,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大家,他们在继承前人书法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融入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使得唐代书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而《汉时帖》的唐人临写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书法审美和技艺水平。

从文化角度来看,《汉时帖》的唐人临写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传承载体,更是唐代文化与东晋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它体现了不同时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从社会角度分析,唐人临写《汉时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在唐代,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甚至在科举考试中,书法的优劣也会对考生的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虽然《汉时帖》为唐人临写本,但它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象,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