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猛了!上市后狂揽450亿+,问界M9登顶豪车第一

天予爱评车 2024-06-25 05:02:27

“一把干掉BBA”

虽然我们总说余大嘴在吹牛,但仔细一想,他似乎真的没有吹牛,以往定下的目标,如今都在一一兑现。

大红大紫的问界M9

问界M9还没有上市时,我和朋友觉得这台车应该不会卖得有多好。

毕竟BBA对于国人而言,属于根深蒂固的存在。

更何况问界M9的均价在50万左右,我是觉得蛮贵的。

但上市之后,我们傻眼了。

原来华为这个牌子的领域覆盖面积这么广???

在5个月后,问界M9大定数据突破了9万台。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M9这9万台的数据换算过来,大概是在450亿左右。

这还不是极限。

问界M9当前仍然处于热销期。也就是说,问界单单靠着这台车,起码能够狂揽几百亿甚至上千亿。

再来看看鸿蒙智行官方的数据。

5月份,全系交付了30,578台,1~5月份交付148,098台。

毫无疑问,问界被打上华为的标签后,已然成为了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的存在。

技术“内卷”的M9

我一直觉得,卷价格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今天你降价,明天我降价。

看似冲量,实则是在损耗品牌根基。

你说你一台大几十万的产品,不去注重技术研发,不注重品牌调性,反倒是随波逐流去进行降价。

就这,品牌格调要怎么塑造?这还怎么豪华?

而且降来降去,让消费者时时刻刻处于恐慌之中,生怕哪一天就遭到了背刺。

关于这一点,问界做得就很好。

靠技术出名、注重用户体验、不断进取突破。

“三位一体”,走向了另外一条“内卷”道路。

销量有了、品牌格调也有了。

这可比降价好太多了。

站在巅峰的鸿蒙智行

当前阶段,M9是鸿蒙智行的定海神针。

M9爆火了,最近一阶段,狂刷多个榜单,成为了豪华新贵。

紧接着就是问界M7,并打出了“无智驾不高端”的品牌定位。

同样的是,问界M7也卖爆了。

以M9为核心并向外扩展影响力,并针对不同领域推出核心产品,逐步下放高端技术,确保用户的体验,并吸引了绝大多数群体的关注。

我们不得不承认,鸿蒙智行这一套打法确实很棒。

就跟玩二游一样,用支援先堆出大哥,再让大哥1带N。

在品牌底蕴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推出一台更高端的产品,会让用户更容易接受。

让小米羡慕的用户画像

华为手机和问界M9的用户画像是高度重叠的。

据“问界M9首批车主画像”显示:

核心年龄层在31~35岁

家庭税后年收入平均96万

换购率占80~90%,其中,豪华品牌居多。

说白了,这些精准豪车用户相对年轻,财富支配率高。

或许这是雷老板最喜欢的用户画像。

同时,这也意味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放弃BBA并投入新能源市场的怀抱中了。

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接下来,鸿蒙智行推出高端产品的受认可度会越来越高,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为什么?因为用户的财力摆在这里。

无往不利的BBA,要栽了

BBA是标杆,是权威,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随着时间节点的推移, BBA的权威性已经越来越淡了。

为什么会这样?究其根本,是因为BBA的产品力已经不足以让消费者信服了。

其实从很早开始,绝大部分BBA产品就已经步入到了“吃老本”的阶段,尤其是在30-50万区间。

至少在这些车型身上,我甚至没有看到硬件创新,反而是修修补补、来来回回,甚至有的产品还简配了。

说到这肯定会有人杠我:“BBA百万级车型比国产好多了”。

是,没错,GLS、X7这些车型的表现确实很好,但你也说了,这些产品的价格高达百万,那么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吗?

所以,它们没有参考意义。

以前没得选,BBA贵就贵了,好歹还能够撑个场面。

但如今不一样了啊。

如今的选择更多了,不再局限于BBA了。

拿个30万,就能够体验到百万级别的反馈,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三体人来了,或许都得拍手称赞。

而华为就被安上了“破局者”身份。

顶尖的智能座舱、数字底盘以及电驱平台,结合强大的软件能力,提升了市场影响力。同时,高成本的赋能以及补强,让华为在市场愈战愈勇。

写在最后

你们总说,BBA才是标杆。

当我翻开一看,只看到了满满的糊弄。

大几十万的产品,连个真皮座椅都没有,你们还在沾沾自喜。

而隔壁国产车的全面堆料,你们却说都是破铜烂铁。

或许有那么一些国产车企,是来“混水摸鱼”的。但同样有很多车企专注于技术研发,专注于市场发展。

倘若就算这样,你还觉得BBA很好。

那么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0 阅读:0